第328章 真金不怕火炼(1/1)

"来得正好。"林焱冷笑一声,"我倒要看看,他们今天想玩什么把戏。"

礼部尚书张德容领着一群官员和数十名身着儒生服饰的人走近明理学院大门,面色凝重。林焱迎上前去,拱手道:"张大人光临,有失远迎。"

张德容冷哼一声:"林大人,老夫今日并非来访,而是奉诏前来监督考核。"

"监督考核?"林焱不动声色,"这倒是第一次听说。"

张德容从袖中取出一道手谕:"这是内阁大学士的手谕,命礼部监督明理学院首次考核,确保公平公正。"

林焱接过一看,眉头微皱。这确实是内阁大学士的手谕,却不是陛下的旨意。显然,礼部是借内阁之手,强行介入考核。

"既然是大学士手谕,我自当遵从。"林焱平静地说,"只是不知张大人如何监督?"

"很简单,"张德容露出胜利者的微笑,"考题由我礼部重新拟定,考官也由我礼部官员担任。以确保考核不偏不倚。"

唐山长闻言,急忙上前:"这如何使得?考题我们早已准备妥当,各科都经过精心设计。若临时更换,岂非打乱安排?"

"这正是老夫的担忧。"张德容不紧不慢地说,"贵院考题若由自己人出,难保不会有舞弊之嫌。毕竟,某些人可能早已拿到了题目。"

这话明显是在暗指林焱可能徇私舞弊。林焱却丝毫不动怒:"张大人此言差矣。明理学院唯才是举,何需舞弊?若张大人不信,大可查验我们的考题,看是否合理。但若要全部更换,恐怕有越权之嫌。"

张德容冷笑:"手谕在此,何来越权?除非林大人要抗旨不遵?"

双方僵持不下,赵全匆匆赶来,在林焱耳边低语几句。林焱听后,嘴角勾起一丝笑意:"既然如此,那就请张大人稍候。陛下马上就到,我们不妨请陛下定夺。"

张德容脸色微变:"陛下要来?"

"正是。"林焱胸有成竹,"陛下已在路上,稍后将亲临明理学院,观看考核和实学展示。"

张德容显然没料到这一变故,一时间有些慌乱。正在此时,远处传来隆隆马蹄声,几队禁军开道,一顶御驾缓缓行来。

"陛下驾到!"

众人连忙跪迎。萧瑾在内侍的搀扶下走下銮驾,环视四周:"众爱卿平身。"

"陛下圣安。"众人起身。

萧瑾目光在张德容身上一扫而过,随即转向林焱:"林爱卿,明理学院准备得如何?"

林焱拱手:"回陛下,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陛下下令开始考核。"

"好,朕甚是期待。"萧瑾点头,随即注意到张德容手中的手谕,"张爱卿手中拿的是何物?"

张德容连忙上前跪下:"陛下,这是内阁大学士的手谕,命臣前来监督明理学院考核。"

萧瑾接过手谕看了一眼,眉头微皱:"既然朕已亲临,还需何人监督?这手谕作废。明理学院考核由林爱卿全权负责,朕会亲自观看。"

"陛下!"张德容急忙道,"考核关乎国家人才选拔,理应由礼部主持。否则恐有不公之嫌。"

萧瑾淡淡道:"朕既然在此,还有何不公?再者,明理学院初创,自有其特殊性。林爱卿精通实学,由他主持考核再合适不过。"

张德容还想争辩,萧瑾已抬手示意他退下。无奈之下,张德容只得退到一旁,脸色铁青。

"林爱卿,"萧瑾转向林焱,"考核可以开始了。朕要亲眼看看,实学教育能为我大昌培养何种人才。"

"遵旨。"林焱躬身领命,随即高声宣布,"明理学院首次入学考核,现在开始!请考生依次入场,按科别分组就座。"

随着林焱的号令,数百名考生鱼贯而入,按照算学、天文、水利、机械、格物致知五大科分别就座。考场设在新落成的大院内,通风明亮,井然有序。

萧瑾走上专门搭建的高台,居高临下观看全场。太子和二皇子也先后到达,分别坐在萧瑾两侧。工部、户部等重臣也陆续抵达,坐在下首。唯有礼部官员站在一旁,面色不善。

林焱向考生宣读考核规则:"本次考核分笔试和实操两部分。笔试考察基础理论,实操考察动手能力。两项成绩综合评定,择优录取。各科题目已经准备就绪,现在分发。"

在唐山长、徐正道等人的指挥下,监考人员开始分发试卷。考生们认真审题,很快投入答卷。萧瑾亲自查看了几份试卷,点头表示认可:"题目设计得很好,既考察基础知识,又注重实际应用。"

林焱趁机介绍:"陛下明鉴。明理学院注重实学实用,所有题目都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比如算学科的题目,不仅要求计算结果,还要求分析实际问题;天文科的题目,着重考察对天象变化的预测能力。"

萧瑾满意地点头,又问道:"林爱卿,听说有几位女子也来应考?"

"正是。"林焱指向角落的一组考生,"那边就是女子组,共有十二人报名,涵盖各个科目。其中最出色的是苏雨姑娘,精通算学,已被聘为明理学院女教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女教习?"萧瑾略显惊讶,"这倒是前所未有。不过既然有真才实学,性别又有何妨?朕倒要看看,这些女子的才学如何。"

笔试进行了两个时辰,随后是实操考核。各科考生分别来到专门的区域,展示各自的技能。算学科的考生需要现场解决复杂计算问题;天文科的考生需要通过观测仪器推算天象变化;水利科的考生需要设计简易水利模型;机械科的考生需要组装指定装置;格物致知科的考生则需要分析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整个考核过程井然有序,考生们认真应对,展现出不俗的才学。不少官员和围观民众都被考生的表现所震撼,特别是那些来自民间的能工巧匠,他们虽无科举功名,却有过人的技艺。

考核进行到一半,张德容突然站出来,指着一名考生大声道:"此人舞弊!我亲眼看到他从袖中取出小纸条!"

被指控的考生是一名年约二十的青年,面色苍白,连忙辩解:"大人冤枉,学生并未舞弊!"

张德容冷笑:"赃物为证,岂容抵赖?来人,搜查他的衣袖!"

几名礼部官员上前,强行搜查该考生,果然从其袖中搜出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考题的解答方法,正与试卷吻合。

"看吧,"张德容得意地说,"明理学院考核,果然徇私舞弊!我看这考核根本没有公正可言,不如就此作废!"

考场一片哗然。林焱却异常冷静,走上前仔细查看那张纸条,然后转向萧瑾:"陛下,此事蹊跷。这位考生是苏州知名算学家的儿子,才学出众,何必舞弊?请容臣查明真相。"

萧瑾点头:"准。"

林焱转向那名考生:"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杨清。"青年紧张地回答。

"杨清,你可认识张德容大人?或与礼部有何瓜葛?"

杨清摇头:"从未见过张大人,与礼部也无任何关系。"

林焱又问:"今日来考前,可有人接近过你?"

杨清思索片刻,忽然眼前一亮:"有!考前在门外等候时,有个自称是考场引导员的人给了我一杯茶水,说是明理学院特意准备的。"

"可还记得那人长相?"

"记得,是个矮胖男子,脸上有颗黑痣。"

林焱转向赵全:"去查!"

赵全很快带回一名矮胖男子,正是杨清所描述的人。在严厉的审问下,此人很快承认是受礼部侍郎陈明义指使,故意在杨清的茶中下药,使其昏昏沉沉,然后趁机将小纸条塞入其袖中,以栽赃陷害。

"陛下明鉴,"林焱指着那矮胖男子,"这就是幕后黑手!此人受礼部指使,意图破坏明理学院考核!"

萧瑾脸色阴沉:"张爱卿,你作何解释?"

张德容面如土色,连连叩首:"陛下,臣实在不知此事!一定是下属擅自行事,臣万死也不敢欺瞒陛下!"

"哼,"萧瑾冷声道,"朕岂是三岁小儿,如此拙劣的把戏也想蒙骗?今日朕既然亲临,就要还明理学院一个公道。陈明义着即革职查办,张德容降三级使用,礼部其余涉事官员一律从重惩处!"

张德容惊骇莫名,伏地不起。萧瑾转向林焱:"考核继续,不得有误。朕会亲自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舞弊风波平息后,考核继续进行。到傍晚时分,全部科目考核完毕。林焱命人立即批阅试卷,当场公布结果。

"陛下,"林焱禀报道,"各科考核已经完成,现将结果上呈御览。"

萧瑾仔细查看了录取名单,点头道:"很好,这些考生确实才学出众。特别是那几位女子考生,表现不俗。"

"是的,陛下。"林焱解释道,"这次考核,女子组共有五人被录取,其中苏雨姑娘更是算学科前三名。"

萧瑾欣慰地说:"好啊!看来女子也能有大才。不过,考核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看明理学院如何培养这些人才。林爱卿,你可有具体教学方案?"

林焱拱手:"回陛下,明理学院教学将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课由唐山长、徐正道等名师主讲,实践课则聘请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指导。学制三年,毕业后可参加科举考试,或进入实学馆任职。"

"实学馆?"萧瑾来了兴趣,"这是何物?"

"回陛下,实学馆是臣提议设立的专门机构,直属内阁管辖,专门从事实学研究和应用。比如改良农具、开发新的水利系统、编制更精确的历法等。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实事。"

萧瑾眼前一亮:"好啊!如此一来,实学人才就有了归宿,不至于学成无用武之地。朕准了!命内阁尽快筹建实学馆,所需经费由户部拨付。"

"谢陛下!"林焱大喜过望。有了实学馆,明理学院的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出路,这将大大提高报考的积极性。

萧瑾又道:"考核已毕,朕要亲眼看看那些实学成果,看看明理学院到底能为我大昌培养何种人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陛下请移步。"林焱引领萧瑾来到校舍前的广场,那里已经摆放了各种实学展示项目,"这里有杨明先生的速算器,可在瞬间完成复杂计算;郑天机先生的天象仪,能精确预测日月星辰运行;李水先生的水利模型,展示如何有效防洪抗旱;还有机械名家的自动织布机、改良犁具等实用器械。"

萧瑾饶有兴趣地查看各项展示,不时发出赞叹。当他看到杨明的速算器瞬间计算出复杂算题的结果时,惊讶地说:"果然神奇!若户部能用上此器,算账将事半功倍!"

户部尚书在旁连连点头:"正是如此,陛下。臣已与杨明先生商议,准备为户部订制一批速算器,以提高工作效率。"

郑天机的天象仪也引起了萧瑾的兴趣。郑天机详细解释了天象预测的原理和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天象预测农时,以提高农业产量。

"朕明白了。"萧瑾恍然大悟,"实学的核心,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造福百姓生活。这才是我大昌最需要的。"

"陛下圣明!"林焱欣慰地说,"实学兴邦,正是为了让知识不再束之高阁,而是真正为国为民所用。"

展示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一阵骚动。一群身着书院服饰的儒生闯入院内,高声喊道:"明理学院有违祖制,我等坚决反对!"

这些儒生约有三四十人,都是京城各大书院的代表。为首的是国子监的几位老博士,神情激愤。

林焱早有预料,丝毫不慌。萧瑾则面露不悦:"谁让你们擅闯御前?"

儒生们这才发现萧瑾在场,纷纷跪下:"参见陛下!我等不知陛下在此,冒犯龙颜,死罪!"

萧瑾冷哼一声:"既然来了,那就说说,明理学院如何有违祖制?"

一位白发老儒战战兢兢地回答:"回陛下,明理学院教授工匠之技,有辱斯文;允许女子入学,有伤风化;与国子监并立,有违祖制。我等认为,此举将动摇我朝教育根基,恳请陛下三思。"

"是吗?"萧瑾玩味地看着他们,"那朕问你们,杨明先生的速算器可在瞬间完成复杂计算,若用于户部算账,可省去大量人力物力,这叫'有辱斯文'?郑天机先生的天象仪可精确预测农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这叫'有辱斯文'?李水先生的水利系统可有效防洪抗旱,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这也叫'有辱斯文'?"

老儒语塞,无言以对。

萧瑾继续道:"至于女子入学一事,古代不乏才女,如班昭着《女诫》,才华横溢;蔡文姬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允许女子学习,有何不可?至于明理学院与国子监并立,更是锦上添花之举。国子监专注经学,培养治国之才;明理学院侧重实学,培养实用人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国育才,有何不妥?"

一番话说得儒生们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诸位若无其他意见,"萧瑾语气转冷,"就速速退下。朕今日兴致甚好,不愿因你们扫兴。"

儒生们见萧瑾坚决支持明理学院,只得垂头丧气地退下。林焱心中暗喜:有了陛下的公开支持,明理学院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展示继续进行,萧瑾越看越是满意。特别是当他看到一群民间工匠展示的改良农具时,更是连连点头:"这些器具看似简单,却能大大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产量。实学的价值,正在于此啊!"

展示结束后,萧瑾召集众人,宣布道:"今日朕亲眼见证了实学的价值,深感欣慰。明理学院的设立,是我大昌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朕决定,拨付十万两银子作为明理学院的建设资金,并命各部门全力支持明理学院的发展。"

"谢陛下隆恩!"林焱等人齐声叩谢。

萧瑾又对林焱说:"林爱卿,明理学院今后的发展,就全权交给你负责了。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多实学成果,造福我大昌百姓。"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林焱恭敬应答。

萧瑾满意地点点头,随后起身离去。众臣纷纷跟随,只留下林焱和明理学院的核心人员。

"大人,"唐山长激动地说,"我们成功了!有了陛下的支持,明理学院必将蒸蒸日上!"

林焱却摇摇头:"这只是开始。明理学院要真正立足,还需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创造出真正的成果。目前我们只是赢得了机会,能否抓住,还要看后续努力。"

徐正道捋须微笑:"林大人说得对。不过,今日之战,我们确实赢得漂亮。从舞弊风波到儒生闯入,再到陛下的大力支持,每一步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说起舞弊风波,"林焱若有所思,"这次张德容栽了跟头,恐怕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苏雨上前问道:"大人,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安排教学?"

林焱思索片刻:"既然考核已经完成,就要尽快开始正式教学。明日就正式上课,各科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尤其要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技能。"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林焱又嘱咐道:"另外,要特别关注那几位女学生,给她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她们是开创先河之人,未来将成为更多女子的榜样。"

安排妥当后,林焱离开明理学院,准备回府稍作休息。刚走到府门口,就见一名侍卫匆匆赶来:"大人,太子派人来了,说有要事相商。"

林焱皱了皱眉:"请他进来。"

片刻后,太子的心腹谢明礼走进厅内,拱手行礼:"林大人,殿下有请,不知大人可有空?"

"这么晚了,殿下找我何事?"

谢明礼神秘地一笑:"殿下说,事关明理学院的未来走向,请大人务必前往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