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登基称帝(1/1)
汴京城,表面平静下暗流涌动。
经过数月反复权衡与暗中布置,赵匡胤终于下定了决心。
柴荣的知遇之恩与托孤之重,在权力的终极诱惑和集团利益的巨大推动下,逐渐变得苍白。
他深知,箭已上弦,不得不发。
这一日,殿前都指挥使府邸密室中,炭火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众人脸上的凝重与兴奋。
赵匡胤目光扫过心腹弟弟赵匡义、义社兄弟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以及文僚薛居正、吕余庆等人。
沉声道:“诸位之言,如警钟长鸣。赵某世受皇恩,本不该作此想。然,主少国疑,强邻环伺,若一味拘泥忠孝,坐视国势倾颓,岂非更大的不忠?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有些事,不得不为!”
他这番话,既是为自己正名,也是统一内部思想。甚至可以说是,众人心中所想。
众人闻言,精神大振。
“然,此事需周密计划,力求稳妥。”
赵匡胤继续道,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划拉着,“韩通性如烈火,忠于周室,手握部分侍卫亲军,乃我心腹之患,必须率先隔离控制,绝不能让其接近皇宫或调动兵马。”
“李重进镇守扬州,远离中枢,但其身份特殊(郭威外甥),可遣一心腹携重礼与密信前往,许以高官厚禄,暂且稳住他,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张永德(郭威女婿)被罢点检之职,心中必有怨望,此人可尝试拉拢,至少使其保持中立。”
“至于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赵匡胤冷哼一声,“书生耳,手无寸铁,待大局已定,由不得他们不从。”
一套分化、拉拢、打压、隔离的组合拳,清晰展现出赵匡胤深谙权谋的政治手腕。
众人纷纷领命,细节被一一敲定。
政变,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清晨骤然发动。
事先精心炮制的“北方契丹与北汉联兵入侵,边镇危急”的紧急军情,于早朝时分被火速送入宫中。
朝堂之上,幼主柴宗训茫然无措,三相范质、王溥、魏仁浦闻讯大惊失色,仓促间未及细辨真伪,或者说,汴京的军权早已被赵匡胤架空,他们即便有所怀疑,也已无力调查。
“国难当头,非赵将军不能退敌!”
朝堂上,早已安排好的官员立刻出声。
“请陛下下旨,授赵将军全权,率军北征!”
在一种近乎被绑架的氛围下,出兵的命令迅速下达。赵匡胤一副“临危受命、勉为其难”的姿态,接过了出征的兵符。
然而,大军并未直扑北方,而是出汴京城仅四十里,便屯驻于陈桥驿。
此地乃是北上行军的要地,历史机缘之下,赵匡胤仍旧率兵至于此处。
当晚,军中便开始流传各种“诡异”的天象传闻和谶语,“点检做天子”的说法再次甚嚣尘上,甚至比柴荣时期传得更加有鼻子有眼。
赵匡胤则在自己的帅帐中“醉酒”酣睡,对帐外的一切“浑然不知”。
次日黎明,天色未明,一场精心导演的大戏如期上演。
以赵匡义、石守信为首的大批将领和军士,突然涌入帅帐,将一件早已准备好的杏黄色龙袍,不由分说地披在了“刚刚酒醒”、一脸“惊愕”的赵匡胤身上!
“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声震营宇。
赵匡胤一副被迫无奈的模样,连连推拒:“尔等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说成简单的白话就是,你们自己贪图富贵,拥立我当皇帝。如果能服从我的命令就可以,不然,我不能当你们的主上!
这是他最关键的表态:既接受了拥立,又强调必须绝对服从他的命令,以防兵变演变成无法控制的劫掠。
众将自然轰然应诺:“惟命是从!”
于是,赵匡胤立刻“约法三章”.
不得惊犯太后、幼主;不得欺凌公卿大臣。
不得劫掠府库、百姓。违者族诛!
政变军队迅速掉头,回师汴京。
城内早已有石守信等人作为内应,打开城门。
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地进入京城。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选择屈服。
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闻听剧变,又惊又怒,他试图组织抵抗,赶往宫中护驾。
但赵匡胤早已料到此着,赵匡义亲自率领一队精兵,在半路截住了韩通。
韩通虽勇,但仓促间身边亲兵甚少,面对有备而来的大军,一番激烈却短暂的搏杀后,韩通及其家人、亲信尽数被杀害,为后周王朝流尽了最后一滴忠血。
他的死,悲壮而惨烈,也彻底扫清了赵匡胤入主皇宫的最后一道障碍。
赵匡胤闻听韩通死讯,面露“惋惜”,下令厚葬,但转身便步入了皇宫大殿。
范质、王溥等宰相面对刀剑出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和如狼似虎的将士,面色惨白,深知大势已去。
在得到赵匡胤“善待周室、优礼臣工”的承诺后,最终无奈地率百官跪拜称臣。
柴宗训被迫禅位,后周灭亡。
赵匡胤于汴京正式登基,改元建隆,定国号为宋。
登基大典上,赵匡胤身着衮服,接受百官朝贺,气象庄严。
然而,在他目光扫过那些被迫跪拜的前朝旧臣时,或许有一瞬间,会想起柴荣病榻前那无助的幼童和自己那“尽心尽力辅佐”的承诺。
但这一切,都已湮没在权力顶峰的荣光与残酷的现实政治之中。
他最终背弃了承诺,以军人政变的方式,完成了时代的更迭。
一个崭新的王朝。
宋朝。
在充满算计与血色的晨曦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消息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遍天下,自然也飞速送到了江南李从嘉的案头。
北方的巨变,彻底改变了天下的格局。
这一刻终究是到来了,周家的天下最终归于赵氏,在这个乱世之中不断上演着一幕,天下间手握兵权的人,才获得了最终的权力。
赵匡胤,声势浩大的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