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天南地北的策划(1/1)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李从嘉的治下,囊括百州的江南之地,如同奔流向前的长江,开始了新一年的有序运转。
政务的处理、军队的操练、民生的恢复,每一项都按部就班,却又充满活力。
遵循古礼,劝课农桑乃国之根本。
开春之后,李从嘉亲自主持了隆重的“藉田”仪式。
在潭州郊外的官田上,他脱下王袍,换上粗布衣裳,亲自扶犁,挥鞭驱牛,犁开了新春的第一垄土地。
虽然姿态多于实效,但这一仪式向天下臣民清晰地传递了国主重农、惜农的强烈信号。
各地官吏纷纷效仿,一时间,江南大地春耕生产开展得如火如荼。
春耕礼成,李从嘉的目光便转向了武备。
休养生息绝非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他将李雄、马成信、林仁肇、张璨、吴翰、梁延嗣等核心将领留在潭州,全力整训中央禁军。
昔日来自潭州、荆南、江淮的各支劲旅,被系统地打散重组,按照兵种和专业进行整编。
马成信统领的骑兵,加强了长途奔袭与侧翼突击的训练。
梁延嗣麾下的弓弩手,着重练习齐射精度与不同距离的覆盖打击。
张璨的重甲步兵,演练着如何破墙而进,碾碎一切正面之敌。
吴翰的轻步兵则专注于机动、侦查和复杂地形的作战。
各兵种不再是独立的军团,而是开始进行频繁的合成演练,强调协同作战,以期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战斗力。
而林仁肇也确实显示出了为帅的能力,对于多兵种混合作战,全局战场把握,往往有独特见解。
潭州城外的演武场上,终日杀声震天,尘土飞扬,一支更加精锐、融合度更高的新军正在快速成型。
李从嘉的战略很清晰。
西面蜀国孟昶偏安一隅,闭锁川蜀。
东南的吴越钱氏虽治理有方,但仅十余州之地,且一直对中原称臣,战战兢兢,暂无大患。
唯有北方中原,才是未来真正的棋局所在。
然而,此时的北方大周,局势却并未如历史上那般疾风骤雨般地更迭。
由于李从嘉的横空出世,三征南唐的失败使得韩通、李重进、张永德等宿将未能积累起足够的战功和威望,反而损兵折将,实力与话语权有所削弱。
这无形中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特别是韩通作为当年汴京掌兵权的第一人,屡次败给李从嘉,如今威望大跌。
李重进、张永德在光州和寿州战场都是李从嘉手下败将。
而最大的变数在于,赵匡胤的核心智囊赵普,此刻正在江南为李从嘉效命!
缺少了这位深谙权谋、善于策划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能臣,赵匡胤集团的夺权步伐显得更为谨慎和迂回。
其弟赵匡义也因之前战事不利,声望受损,未能迅速成长为兄长的左膀右臂。
但势力已然养成。
赵匡胤通过“义社十兄弟”等心腹将领,经过大半年运作,依然牢牢掌控了殿前司禁军的核心权力,在汴梁军中威望无人能及。
一种微妙的平衡在朝廷形成:幼主柴宗训深居宫中,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努力维持朝局,赵匡胤掌握实权却未敢轻举妄动,其他将领则心怀忌惮又无力制衡。
这一日,殿前都指挥使府邸,赵匡胤府上,密室之中,气氛凝重。
石守信、王审琦等义社兄弟核心人员、以及文官薛居正、吕余庆等心腹齐聚一堂。
众人面色焦急,目光都集中在沉吟不语的赵匡胤身上。
赵匡义因之前受挫,此次语气更为激切。
“大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皇帝幼弱,深居宫中,政令皆出范质等书生之手!我等为国浴血奋战,破敌建功,那深宫小儿如何得知?朝廷又如何记得?”
他压低声音,指向南方。
“再看那江南李从嘉,吞并南唐,坐拥百州,兵精粮足,正休养生息!其志岂在江南?若待其龙兴北伐,我等却还效忠这懵懂幼主,岂非坐以待毙,指望孤儿寡母能保社稷?届时必是亡国之祸!”
石守信等人纷纷附和。
“都点检大人!军中弟兄只知有您,不知有朝廷!天与不取,必受其咎啊!”
“如今局势平衡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汹涌,韩通、李重进等人虽暂受挫,岂会真心服膺?一旦有变,必是祸起萧墙之内!”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核心意思只有一个,时机已到,必须策划行动,拥立赵匡胤登基!
赵匡胤面色沉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他深知手下们所言非虚,权力巅峰触手可及,但这一步踏出,便是篡逆,成败在此一举。
没有赵普在身边为他周密筹划、计算每一步得失,他不得不更加谨慎。
如今赵匡胤虽有称帝心意,但是没有陈桥兵变的谋划。
历史上那场充满了“巧合”的陈桥兵变,正史记载的过程充满了蹊跷。
正月初一忽传辽兵入侵,宰相范质仓促间派最高统帅赵匡胤出征,才离开汴京二十里,驻扎。
当晚在赵匡义和赵普等人的军卒的拥立下,赵匡胤突然黄袍突然加身。
其背后必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赵匡胤作为被拥立者,绝不可能全然不知情,很大概率是默许甚至策划了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而今,虽然细节不同,缺少了赵普的穿针引线,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迫切的政治需求,依然将赵匡胤推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他麾下的这群谋臣武将,正在为他苦苦思索一个同样“合理”的契机,一个能将兵变风险降至最低、并能最大限度安抚人心的时机和方式。
赵匡胤抬起眼,目光扫过一众心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诸位之心,我已知之。然此事……须得天时地利人和,务求万全。且再细细筹谋……”
北方的天空,看似平静,实则已是暗流涌动,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权力的核心悄然酝酿。
而这一切,都被江南的李从嘉,通过无数细作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知道,中原的剧变,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