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腊肠(1/1)

林淮安又说:“只做花型肯定是可以,没有问题。这是我姐姐做的,可以做成多少种不同的样式可以直接问她,一会儿我带她过来咱们再详谈吧。”

婧娘子点点头,爽快说好。

姜念朝食卖完,立刻被林淮安拽进了青颜坊。

在听到二人初步定下的方案,询问她可以做几种肥皂时,姜念赞赏地看了林淮安一眼。

“家父就是木匠,模具多的是,花型动物型都没问题。”姜念说:“除此之外,我还可以做出不同颜色,还有不同香味。”

之后就是定价了,林淮安的报价是普通肥皂十五文一块,造型版的三十文一块,以后做出功能皂,五十文一块。

婧娘子不愿意,她的心理预期每块要再便宜最少五文。

最后林淮安提出了一条让她无法拒绝的条件,那就是整个开源镇他们只供给她一家胭脂铺,整个武霖县可以从他那拿肥皂的不超过三家。

这几乎就等于是垄断了,婧娘子实在抵御不了这种诱惑,同意了林淮安的价位,两人当场签了契,拿着去官府入了档。

林淮安这次一共就带了十块肥皂,婧娘子全要了。

林淮安又拿出那一袋切碎的小肥皂块送给婧娘子,告诉她可以让顾客免费试用。

婧娘子对此十分满意。

林淮安姜念赶着驴车回家了。

路上,林淮安把卖肥皂得来的150文给了姜念,喜滋滋地说:“回家就让爹多打几个模具。”

姜念撞了撞林淮安的肩膀:“可以啊你小子,还知道让顾客试用呢!”

“那不都是跟你学的嘛!”林淮安说。因为姜念每次都把吃食切成小块让食客们试吃,他当时就记住了这种营销方式。

好不好,试试就知道了。

姜念也美滋滋的:“回家我就研究研究色素去。”

虽然不知道色素是什么,但林淮安大概知道姜念什么意思,再一次佩服姜念的造词能力,她怎么总能想到一些古古怪怪但十分贴切的词呢?

真正的功能皂需要用花朵萃取精油,现在虽然立春了但还冷得很,梅花都谢了,别的花也没开,只能等春天开花了再做。

单纯的给肥皂做造型,关键在于色素和模具。

色素好办,当初做留芳宴,她用紫甘蓝做色素,现在也可以,蓝色和粉色就都有了。

模具的话,现代都是用硅胶软膜,脱模的时候直接掰下来,但现在没有硅胶可用,为了解决做好的肥皂不好脱模的问题,姜念特意找林老大,定做了一批底部可拆卸的模具,做成花朵形状。

肥皂得做,日子也得过。

自从孟家送了米过来,姜念就憋着劲想要吃米饭。

她看着家里挂的一堆腊肠,决定中午做煲仔饭。

煲仔饭其实不难做,姜念为此也是下本,在镇上专门买了个砂锅,在平时给林淮安熬药的小炉子上做。

姜念取了两条腊肠,一条辣的一条甜的,蒸熟后切片。

米先浸泡两刻钟,防止做的时候芯儿不熟。

砂锅里加水烧开,水开后倒入米,水稍微没过米就可以。

等到水分蒸干,再放入切好的肠。

盖上盖子,从锅边淋入油,让油渗入到米的底部。

饭焖的过程中,调一个料汁,用酱油和白糖就可以。

饭焖个半刻钟左右,开盖打入一个鸡蛋,再淋入料汁。

等到鸡蛋凝固变白,就可以出锅了。

锅端下来先不要立刻打开盖子,余温会把鸡蛋彻底焖熟。

煲仔饭米粒颗粒分明、香甜饱满,吃进口中,晶莹剔透的米粒吸饱了料汁与腊肠的精华,浓郁咸香的滋味在口中爆发,那霸道的咸鲜滋味过去之后才能感受到米饭特有的香甜。

米饭在锅底结成一层锅巴也被姜念专门翻上来吃掉,那锅巴金袁酥脆,一口咬下去嘎吱一声碎在嘴里,回味悠长。

林淮安这辈子也没吃过几次米饭,这算个稀罕东西,吃的津津有味。

姜念本身就是北方人,又长了个北方胃,不吃米饭可以,不吃馒头不行,所以她到这边也没什么不适应。

但是有一说一,有些菜就是配米饭好吃啊,比如之前做过的麻婆豆腐。

下午的时候,姜念又切了两根肠,一根辣的一根甜的,拇指长度切一截串一个签子,加到了串串的荤菜里。

新加入的腊肠一如既往受到了欢迎,还有老食客专门凑过来问姜念:“林姑娘,这个腊肠是你自己做的吗?”

姜念点点头:“是啊!”

老食客高兴了:“林姑娘,那这腊肠你卖不卖啊?我想单买腊肠啊。”

有人听到这话也凑过来:“我我我,我也要单买。”

姜念听着一愣,随即点点头:“行啊,那我明天带过来。”

姜念回家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她觉得单卖腊肠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不用每天做,一次可以做一堆。

而且时令性强,只有这一阵可以卖,等到再过一阵子天热了,她也不敢晒腊肠了,有人想吃也没法卖了。

姜念回家把这件事给林淮安说了,俩人就腊肠的定价做出了讨论。

腊肠这东西铺子里卖的还真是少,但肉铺可以帮忙加工。

自己在家调好料,去肉铺让人家帮你灌,自己提供肠衣一斤给五文钱加工费,要肉铺的肠衣一斤给八文钱加工费。

再就是酒楼里了,不同酒楼不同定价,一盘腊肠卖十几文到几十文的都有。

自己灌确实便宜,但能不能好吃就另说了,毕竟调料都是自己出。

姜念的定价肯定不能这么算。

“一根卖十五文怎么样?”姜念说。

一斤肉可以做三根腊肠,姜念跟肉铺老板早就混熟了,拿肉就是一斤十五文,加上调料钱,三根成本二十文左右,合一根不到七文。

但还要加上时间成本,晾一次要十天,这么算卖十五文其实也没赚多少。

“便宜了,我还想卖到二十文呢。”林淮安说。

“二十不行,十七十八都可以。”姜念传授她的定价奥秘:“你要是定二十文,人家就觉得你是二十多文。你要是定十八文,人家就觉得你是十几文。感觉差多了,虽然就差两文。”

林淮安恍然大悟:“那就十八文吧。”

“甜的十八文一根,辣的十七文一根。”姜念拍板道。

毕竟糖是真的贵。

第二天姜念就带了十根辣的十根甜的腊肠过去。

这个价钱果然卖得很好,手头宽裕的老食客都要了一两根带走。

快收摊的时候孟成毅也来了,一来就问:“我听说你这腊肠要往外卖啊?”

“是啊,剩的也没多少了,你要我送你。”姜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