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锅巴(1/1)

“太好了,过年你送的那几根吃完我母亲就在惦记了,你要是卖,给我来五十根。”孟成毅一拍手,掏出一两银子直接扔进姜念装钱的竹篓里:“三十根甜的,二十根辣的。”

姜念懵了:“啊?我家都没那么多啊!你要这么多,我得现给你做。”

“那就现做呗。”孟成毅说。“这个做完得晾十天,最起码十天后你才能拿到,你现在就给我钱合适吗?”姜念哭笑不得。

孟成毅完全不在意:“难道你还能吞了我的钱吗?”

姜念也笑了:“那我做好直接送到你家去。”

孟成毅喜滋滋:“那感情好。”

姜念接到孟成毅的订单,当下就去准备了。

五十根腊肠差不多需要十七斤肉,下水也得让老板准备出来。

姜念在肉铺定了十七斤肉十套下水,肉铺老板都惊了,也连忙给她准备,第二天才把东西置办齐全。

这一堆下水姜念一个人可忙活不完,叫了林淮安一起帮忙。

林淮安虽然对这玩意儿十分嫌弃,平时都是能躲多远躲多远,但只要姜念叫他帮忙,他都会答应。

两人忙活了一中午,总算把肠衣整了出来。

又去处理那十七斤肉。

等到全部灌好,晾在院子里,已经是晚上了。

林淮安折腾了一天,满鼻子都是下水和生肉的味道,说是要回屋缓缓,就再也没出来,连晚饭都没吃。

林淮安活了十几年,第一次对肉产生抵触情绪。

姜念接到孟成毅的订单,第二天就去买了肉和调料。

五十根差不多就是十七斤肉,姜念做了一整天,到晚上才终于把所有的腊肠晾了一院子。

姜念有时候对钱有种恍惚的感觉。

十七文一根的腊肠很多人根本舍不得买,觉得不便宜。

但是孟成毅要了整整五十根,姜念做了一整天,加起来竟然还不到一两银子?

林淮安:“你咋回事啊,一天挣一两银子你还觉得少了?”

“哪有一两?成本都三四百文,刨去成本也就挣六七百文啊!”姜念抗议道。

“也就,挣,六七百文!”林淮安重复道:“你是真的飘了。”

就这样忙活了几天,竟然到了林淮安县试报名的日子。

县试考试在二月,需要提前一个月,也就是正月,向本县礼房报名。

报名单上要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

同时还要有五人联保,并由本县一名廪生作保人,需要开具保结,证明考生所填情况属实,证明考生身家清白。

五人联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起来考试的五个人互相作保,如果有一个人弄虚作假或者作弊,其他四个人连坐,五个人成绩全废。

所以这四人其实不是很好找。

因为人家大多是找自己的同窗,知根知底,人品比较信得过,但林淮安没有同窗。

最后还是找到了孟成毅身上。

孟成毅童生已经考过了,这次就只考院试,不考县试和府试。

他今年也没有去私塾,但是他之前在私塾的时候是认识很多同窗今年县试府试要下场的。

孟成毅拍着胸脯说交给他了,很快就敛到四个同窗过来,还给他们指了一个廪生的位置。

姜念感激涕零,在心里想着等腊肠晾好给他送的时候多送点别的好东西。

报名报上了,给孟家的腊肠和给青颜坊的肥皂也都晾上了。

青颜坊那边肥皂卖得很好,要求姜念这次多做点,姜念做了二十个普通肥皂、二十个蓝色星星肥皂、二十个粉色小花肥皂,这会儿全在院子里晾着。

一转眼已经正月十二了。

再过两天就是正月十五了。

姜念是怎么发现的呢?

因为林老大今天下工的时候给两人一人拿了个兔子灯回来。

他们铺子里这两天都是在做灯笼。

在打听到十五晚上有热闹的灯会之后,姜念的DNA又动了。

还有比夜市摆摊更挣钱的在跟林淮安打听到镇上的灯会没什么新奇地方,就是卖灯的、猜灯谜的还有卖小吃食的。

姜念决定搞点不一样的。

姜念决定做后世公园游戏王者——套圈。

套圈首先要东西摆的多多的才能吸引人来玩,姜念去找林老大,让他专门做几个漂亮的灯笼,要长得不一样的,还要做一把木头圆环,林老大爽快答应。

她又去找林老太,和林老太商讨了半天针线活,让林老太给她做布娃娃,做几个小兔子。

林老太表示虽然以前没见过,但是听起来并不难,也答应了下来。

很快十四就到了,林老大的灯笼和圈还有林老太的布娃娃都做好了。

林老大做了十个灯,三种不同的样子,一个兔子灯,一个莲花灯,还有一个画着美人的六角宫灯。

林老太的布娃娃做了二十个,那东西实在好做,知道怎么做之后速度快得很。

姜念打算到时候弄成五排东西,前三排放木头筒,套中木头筒可以领吃食,第一排领一份,第二排领两份,第三排领三份。

第四排是林老太做的布兔子,第五排是林老大做的灯。

一个都套不到也有安慰奖,安慰奖是林记的两文钱抵用券,可以在林记朝食暮食摊子买吃食的时候用。

抵用券是林淮安写的,林淮安边写边感叹这精彩的营销方式,又给食摊引流了,好厉害,又学到了。

姜念和林淮安在家里比比划划,划定位置,最终选定了一个林淮安一个也套不到、林老大能套到一两个的位置。林老大的灯是最难套的,别看体积大,但套在灯身上会直接滑下去,只有套中兔子耳朵、莲花花瓣还有宫灯顶部的凸起,才能套结实不滑下去。

至于做什么吃食,姜念想了又想,决定做小米锅巴。

大米价贵,小米可不贵。

小米其实就是谷子,这边种小米种的也不少,有的人家没面了还会蒸小米饭吃。

姜念不爱吃,也不爱喝小米粥,来了以后基本没做过。做的次数少,用的不多,家里小米还有一大麻袋,现在正好便宜了她。

锅巴的做法也不难,十四晚上姜念就提前炸了一盆子给林家人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