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瓜果稻香大丰收(1/1)

在两座房顶之间,搭着一座简易的桥。楼梯做成的粮仓上面,还架着一座桥。桥面尽量挨着边上一点,否则人挑东西上楼梯时,会碍事的。桥底下,顺着楼梯高矮做了三个墩子支撑着桥面。桥长六米,高三米,宽两尺不到,桥面是用两块水泥板搭建而成的。

水泥板两边都用砖砌了一尺高的护栏,这是为了走在桥上人的安全。也是为了晒粮食方便,不用上下的爬楼梯,会省一些体力。

公公看着这些颗粒饱满,黄灿灿的稻子,笑的都合不拢嘴。他对唐唐说:“这么多稻子,虽然全都打下来了,光晒都要晒好长时间呢。”

唐唐笑着说:“没事的爹,楼顶上晒薄一点,大门口的地上牵上蛇皮布晒一些,尽量晒薄一点,这样晒一个太阳就可以进仓了。一点点的清理,就不麻烦。

进仓的谷子一定得晒干些,以免以后发霉,虽然鸡和猪吃得快,但是也不能让粮食发霉了,这房顶虽然面积大,但尽量少晒一点,晒一但,就往仓里收一担。所以晒薄一点为好,不用反复的晒。”

上万斤的稻子,除去之前晒进仓的二十多担粮食,其他还要晒好多天呢。

打完稻子,唐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四头小猪仔回来。家里又收了那么多的粮食,还有好多南瓜,小猪们是不愁吃喝的。

唐唐把房前屋后的那一些已经成熟的南瓜,全都让哨子摘回了家。这不摘不知道,把南瓜全都挑回家来,还真是吓了一跳!200多个呀?还不包括之前摘回来吃掉的那些,整整堆满了那间空屋子。

一场雨过后,唐唐带着大家去地里把花生全拔了。花生地很大,大概有五分多地呢。刚摘下半篮花生,唐唐就把花生拿到池塘里去洗干净,然后倒进锅里煮熟。

本来公公想把花生连杆挑回家,打算晚上摘,唐唐不同意。

说:“干了这么长时间的活,太辛苦了。别干了!晚上歇歇吃花生吧。要是真想挑的话,不如挑到房子底下那个洞口。白天在那里晒不着太阳,还有风,摘下的花生和杆子,都可以晒在那个空场上,一举两得的好。

虽然花生都拔掉了,但是地里还遗留了下了一些花生。要普遍淘一遍,淘完一遍的地,就相当耕过的了。于是,唐唐就直接撒上些荞麦和萝卜籽,再用钉耙掩了一下子。

其他的,芝麻也割了,黄豆也割了,绿豆也收的差不多了。棉花现在也开始捡花了,不过要隔一天捡一次。

现在只有空,唐唐又在种她那些稀奇古怪的菜。要先下秧苗,栽种到地里时,唐唐把多出来的秧苗分发给村里的人们栽种,就像她把豆角子分发给人们一样。这里的人在她的影响下,也认识了不少新鲜的蔬菜。

家里有那么多南瓜,不仅给猪吃,唐唐还把煮熟的南瓜给鸡也吃一点,她把熟南瓜拌上米糠,用铲子把南瓜产到竹子做的水槽里。

南瓜非常甜,鸡不但喜欢吃,而且一只只鸡长得红冠紫眼的。照这样下去,鸡下蛋肯定也快!

猪也一样喜欢吃南瓜,猪还特别爱吃食。俗话说,会吃就肯长。这话一点儿都不假,猪圈里的猪,一个个不论大小都肥肥嫩嫩的,抓一把猪身上的肉,都感觉能捏出猪油来。

“猪能吃就给它们多吃些好了。这样猪也长得快,田妈你就不断烧火煮猪食给它们吃,”接着唐唐又说,“哨子你用板车拉八代谷去舂米吧,咱们家的新谷还没尝过呢。舂回来的新米糠,你再撒点到池塘里喂喂鱼。”

一次舂这么多米,哨子一点都不奇怪,用唐唐的话说。那就是:“一袋米也是舂,10袋米也是舂,用舂一袋米的时间,舂10袋米,不耽误工夫,多划算哪。家里人手少,事情多,我们就不做那种耽误工夫的事情了。”

唐糖说的没错,这一家人要不是合理安排时间,那一天到晚,能忙得出个头绪来吗?所以,每个人出门进门都不打空手,哪怕是拎两捆柴草到厨房后面放着。反正没一个打空手进出门的。总之,他们来回都不走空手路的。

这一阵子除了收芝麻和黄豆,也是家里最不忙的时候。唐唐从学校回家,远远望见大门口有两个人在忙活。一个是公公,他在用稻草扎黄豆萁,他把黄豆萁捆扎成一小把一小把,这样是为了放到灶里烧火方便。

田妈则在一边用连掌拍打着黄豆萁上的豆子。两人你打我扎,配合的是如此的默契,唐唐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心里有谱了。

国庆前一个星期的下午,唐唐从学校回来。她转到地沟那片茭白前蹲下来。伸手摸到茭白的根部,她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她的手迅速的掰了一根茭白出来。她一边掰茭白,一边喊:“田妈,快给我拿个篮子和镰刀过来。”

“知道了,”田妈拿着篮子往这边来,“你蹲在那里干嘛呢?”田妈来到唐唐身边问。

“你不总是问我这是个什么东西吗?现在它长成了,你看,”唐唐从怀里抱着折下来的茭白,对田妈说。

“这哪里成熟了呀,不就是些绿叶子吗?”田妈看着这一堆的绿叶子不解的问。

“底下,你再看看底下,是不是都长了像小老鼠一样,鼓包的东西呀?”唐唐笑着说。

“哎,还真是的!这东西叫什么名字啊?这些肉还都是白的,我把它都剥出来,”田妈惊喜的说。

“这东西叫茭白,在我们家管它叫高粑,它很好吃的,今晚你就可以尝到它的味道了。县城那边,每到重阳节这天,人们都会用茭白和肉炒面吃,”唐唐对田妈说。

“是吗,这东西白白嫩嫩的,肯定好吃,城里人可真会吃,我把它全都剥出来,”田妈有些羡慕的说。

“明天我就去买肉回来,蒸面给你尝尝。田妈,您不要把茭白的衣服全都剥掉,这样茭白就会变绿,很容易变老的。咱们这样,您从长茭白的上方,把那些叶子都割下来喂牛。底下的茭白,咱们吃多少剥多少,留着外衣便于保存。

你最好是把茭白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茭白就会保存的长久一些。”唐唐对田妈说。

“好的,我来割掉茭白上面的叶子给牛吃,那既然茭白怕高温和光,你就让茭白在水里长着吧,等要吃了,再来折不就好了。省得我们难保管,再说了,现吃现折还新鲜些呢,”田妈说。

唐唐笑了,说:“这东西它不像树上的李子和梨,留在树上越久越好吃。茭白它就要吃嫩的,茭白老了它会变绿,里面也会变黑,就一点也不好吃了,所以长成的茭白,要把它全部都收回家,不然也是白白浪费掉了。”

“可这还不少呢,吃得动吗?”田妈担心的问。

“吃不动就送人,总之不能让它白白浪费在田里。再说了,这东西可以收好几次呢,它不是一次就长完的,你看这细小的,还要长一阵子,咱们还是会吃好长一段时间呢。”

“这东西还真稀奇呀!说长就长成一个个的小包了。其实,我一直在留意着它的长势,没想到它会从根部长出果食来?”田妈笑着说。

割完叶子的茭白,收了两大篮子。唐唐留了一篮子在家,另一篮子,她给舅舅家送去,在路上碰到开三轮车的邹师傅,唐唐拿了些茭白给邹师傅。

回家的唐唐,看见田妈正在乒乓球台那里,收晒干的南瓜子。她就过来帮忙说:“田妈,咱们今天来炒一点南瓜子吃吧。”

“行啊,那这个够不?要是不够我再去屋里拿一点来,”田妈问唐唐。

“我看这有一大碗了吧?够了够了,走,烧火去,这是今天一天晒的南瓜子吗?”唐唐边走边问田吗。

田妈跟在后面说:“是啊,以前晒干的都用袋子装在一起了,还不少呢,可以留着过年没事的时候吃。”

唐唐不住的点头,同意田妈的建议说:“是啊,现在只能偶尔吃一点,只有过年才有点空。可以吃吃它,”过一会儿唐唐又说,“所以,趁现在有点空,我要给你们做点好吃的,免得以后一忙起来,又什么也顾不上了。”

“你要做什么好吃的呀?”田妈好奇的问。

“刚才舅妈给了一些糯米粉,我就给你们做些南瓜饼吃吧。你等着,还有,明天我就去买猪肉和面,给你们做茭白肉蒸面吃。趁着咱们现在有空,也不必非要等到重阳节再吃了,早吃迟吃都不是吃嘛,你说是不是?再说了,万一到重阳节那天我们又特别忙呢?顾不上呢,还不如提前饱个口福的好。您说是不是?”唐唐笑着跟田妈说。

“你说的没错,这段时间除了那些棉花要捡,其他还真是没什么可忙的。所以你公公和哨子都上山砍柴去了,”田妈说。

“家里的庄稼柴够烧了,他们只要把那些田地坝上的柴草割干净就行了。不用另外上山砍柴,”唐唐一边翻炒着南瓜子说。

“田地坝上的草,早就割完了,你看,都堆在草棚里了,”田妈对唐唐说。

“他们还真是闲不住,”唐唐把炒熟的瓜子盛起来说。

“是啊,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就随他们去吧。再说了,冬天烧柴的地方还多着呢,天冷了,多烧点火暖和。你说是不是啊?”田妈笑着说。

“那就随他们吧,柴多也是好事,多烧点火也多产生点草木灰,积攒在鸡屋也是好事。田妈,你去给我抱个南瓜来,我要开始做南瓜饼了。”

哨子和公公在山上砍了好多的死树回来。他们把树的枝杈都去掉,粗的抬回家门口,细的折成柴火,全都堆在厨房后门口。那一米来宽的空地上,这样拿着烧也方便。

一转眼又到了该收晚稻的时候了。唐唐放了七天假。一家4个人,整整割了三天半的稻子,才把所有的稻子割完。

现在是深秋,也不用怕有雷阵雨了。所有割倒的稻子全都放在田里晒着。

该打稻子了,哨子直接将打谷机架在田中间打谷。这样可以省去捆和挑的力气与时间。4个人八只手,做起事来那也是相当快,头一天哨子几乎没怎么打谷,他就光挑打好的谷子回家。

唐唐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因为稻谷大丰收啦,这么多谷子,靠哨子一个人挑,那会把他累坏的。

于是唐唐就说:“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咱们还是把谷子装进袋子里,放在一块儿,用板车让牛拉吧,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哨子也不会那么累了。”

板车一次就能拉十几袋粮食,公公在前面牵着牛,牛拉着车走在中间,哨子在牛屁股后面掌稳着车把。这是笔直的上坡路,牛就是厉害!眨眼之间就拉完一车回来了。

牛人合作,那一大堆粮食,只要一会儿工夫就拉完了。大家现在都不担心粮食运回家的问题。还有就是,哨子也腾出时间来一块打谷了,做事的效率会更快。

16,000多斤粮食,要是让哨子一个人挑,那非把他累的够呛不可。到家的路虽然只有六十多米长,也很直,但都是上坡路。要是挑着担子上坡那是何等的累呀?更何况是要整日的挑。

唐唐的这个主意,让大家心里都轻松了不少。就是屋顶上每日都要晒十多袋粮食,拉回家的谷子还是没地方放,最后只好先放在了那个放南瓜的空屋子里,吃剩的南瓜,就暂时先放到堂屋里来。

稻谷本身在田里就晒得很干了,现在只要粗略的过一遍太阳就可以归仓了。晒收稻谷的事,都是田妈在做,不过,把这些稻子扛上屋顶的活,还得是哨子来干才行。

稻谷一打完,公公立马就耕田种油菜。现在都不用唐唐说了,这些程序,他和哨子都门清了。

不过唐唐让哨子把所有朝田间的那些软篱笆都打开,让鸡到田里去吃那些遗留在田地上的稻谷。免得浪费掉,等鸡吃完再重新关上

篱笆门。

公公耕田,哨子也没闲着,他把所有的稻草都运到家门口去。他还和唐唐把草都堆起来,并且还在堆草和挨着北山那边,给鸡搭了个过道一样的窝。两头通风,这是给鸡以后下蛋用的。

一边搭鸡下蛋的窝,唐唐一边对哨子说:“鸡从山上回鸡屋下蛋,路有点远,要是太远了,它们就不怎么愿意回来下蛋了。为了避免鸡在外面乱下蛋,我们就在这儿为鸡搭建个临时下蛋的窝吧?让它们就在这里下蛋。”

“鸡怎么就会听你的呢?在这里下蛋,”哨子有些怀疑的问。

“它们不会轻易听我的,但是!我可以经常在这个地方撒些吃的,引它们过来熟悉环境啊?慢慢的它们就会觉得这个地方很安全,就是下蛋也没问题。就像以前我把它们引到山上去一样。”唐唐跟哨子说。

哨子觉得唐唐就好像董鸡的心理一样,她真厉害!

哨子把田里那些稻叶和瘪谷的残渣都烧成了灰,撒到田里当肥料。唐唐告诉哨子,撒油菜籽的时候,尽量撒疏一些,这样的话以后就不用给油菜散苗了。还有,现在就可以往撒了菜籽的田里浇猪粪了,不用等油菜生出来再浇,现在浇也可以。

田里的油菜都种完了,该到地里挖红薯种麦子了。唐唐拿镰刀把红薯藤从根部割断。她说这样做是为了给红薯保鲜。

她一边割一边说:“哨子,你挖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尽量从墩子旁边挖,千万不要从墩子上头挖,这样会把红薯挖破的,你看红薯太大了,要这样挖才行。”

唐唐做着示范,一耙锄下去,只见一个像茶壶一样大的红薯,就翻过来了。一耙锄下去,往上一搬,墩上大大小小的红薯就全都出来了。很快,地里就晒满了大大小小的红薯。

一个红薯墩子上,至少有2~3个红薯。最大的有四五斤,最小的也有一斤多,还不包括那些两三斤重的红薯,到处都是。

这一下可把公公给乐坏了,他没想到当初唐唐插这个红薯就跟闹着玩似的。自己心里还没有底,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大一个的红薯。他看着满地白皮,个大光滑的大红薯,他乐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些荒地竟然能长出这么好的红薯来,虽然红薯不值钱,可这也是粮食啊?他看着满地的红薯。高兴的脚打屁股,满地的乱跑着。

半天他才说:“我还是头一回看见这么大,而且这么多,又长得如此漂亮的红薯呢,我儿媳妇可真是个能干的人啊。”

唐唐和哨子都笑了。这真是,挖红薯一小时,挑红薯,就要花一天时间。这么多红薯,先把两个红薯窖装满。再把窖口上盖一块大石板封上,又用稻草盖在石板上面,这是起到一个保温披水的作用。

地窖里装的红薯才是冰山一角,唐唐算了一下,一分地能挖十筐红薯。这个数字惊人啊!十几亩地,你想想?让哨子挑到什么时候?所以,又启用牛车拉的办法。板车上架起了木框,这是防止红薯掉落在地,做的防护罩。

牛拉只能拉到鸡屋门口,因为上面有台阶过不去。于是要用到三副箩筐,只有用人工挑。

公公在板车上装筐,哨子把红薯挑到厨房旁边那个空屋子里,唐唐在屋里专门放红薯。她哨子挑过来的这些红薯,一层一层的码成堆。都码到屋顶上去了,满满一屋子。可是还没有装完这些红薯,最后还装了几十筐到鸡屋旁边的小屋里去了。这样喂给鸡吃,拿起来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