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她种红薯跟闹着玩似的(1/1)
“红薯墩怎么做呀?”哨子不懂的问。
“走,我现在就去教你怎么做红薯墩子,首先我们挖一条浅浅的沟。这个挖的太长了!”她又重启了一块地方,“先挖短一点,简单说吧,就像吃饭桌子那么大的面积。然后把它分成四小块,来,我先横着挖一条浅沟,再竖着挖一条浅沟,你看这像不像一个田字啊?”唐唐问哨子。
“这四个小方块挨着,还真像个田字,”哨子说。
“对对,这就是四个小方块,你从现在起,都给我把地做成这样的小方块,懂了吗?然后在小方块的中间,撒上一些火粪,再把周围的土都挖到火粪上面,把火粪掩盖住。尽量让每个红薯墩子都高高的隆起。你会做了吗?”唐唐做着示范。
哨子连连点着头,其实他一点儿也不笨!只是周围的人太轻视他了。老话说的好,扶人成王,扶土成墙,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
唐唐只要一有空就去地里帮忙做红薯墩,有时,天黑前唐唐还会拿个小桶,掐些红薯苗去地里,在每个红薯墩子上插一根不到五寸长的红薯苗。再往小苗上浇一瓢水,她插红薯苗,就跟闹着玩儿似的。
因为插红薯时,正是晴天!所以要浇水。
就这样,她今天插几棵,明天插几棵,等哨子和公公把全部的红薯墩子都做完了。唐唐已经插掉好几亩地的红薯了。
虽然是晴天,但是唐唐依然叫公公和哨子插红薯苗。
“这天要不下雨,还不插红薯了?这样的天插红薯,并不会影响红薯苗的生长,更不会耽误工夫,”唐唐这样说。
公公有些担心,于是,他偷偷去看了唐唐晴天插的那些红薯苗。说也怪!儿媳妇那么随便插下去的薯苗,竟然长出了均匀的,像鸡耳朵一样的叶子来?而且长得还特别的好,看来还是听儿媳的没错。
自己是真的落伍了,不服高人不行啊!但他又觉得这红薯墩子隔了那么远才插一棵苗,这距离也太远了?那能有多大的收获呀?可儿媳这样做肯定有她的道理,唉!就由着她去吧,反正庄稼不好只一年。
“红薯苗都插完了,哨子你现在可以去给先插的薯苗除草了。苗小你慢慢来,万一挖断苗也没关系,你把薯苗重新插进土里,往上浇一瓢水就可以了。
除第一遍草时不用挖的太深,主要是为了除草。第二遍就要挖深挖高才行,否则红薯长不进去,也长不大。第二遍草除完,就立即挑一些猪粪去,给红薯提提苗。
爹,您先去给芝麻除一下草,芝麻要随意留苗,我怕哨子流不均匀,还是您去除最合适,”唐唐给公公和哨子派活说。
过了一会儿,唐唐又说道:“对了爹,暂时您就不用往稻田里加水了,让稻田干一干,这样对秧苗生长有好处。”
“那会不会把秧苗干坏了呀?”公公有些担心的问。
“不会的,干裂一阵子是为了让稻禾根部透透气,除除病菌,只会让稻谷增产,不会有坏处。再说了,又不是一直让田干着,只晒个五六天就可以了,”唐唐对公公说。
各种瓜果陆陆续续都上市了,属黄瓜结的最多。唐唐把黄瓜拿来喂猪喂鸡,什么葫芦啊?瓠子啊,都去掉皮,煮熟了拌一点麦麸喂猪,猪还挺喜欢吃的。
猪圈里现在大小有十一头猪,长得都膘肥体壮的,主要是猪吃的好睡的好,卫生条件也做的好。
猪圈每天都会洗刷-遍。这是因为肥料紧缺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猪尽量不生病。让它们吃住都好。这样猪也长得快,这才是养猪人最终的目的。
大门口路两边的豆角结的太多了,三个人都吃不动。可这东西猪又不喜欢吃,唐唐只好摘来送人。可是送人又太耽误她的功夫。最后,她只好把这些豆角都放在锅里焯水,做成了干豆角。后来她留了好些种子分发给了村里的人们。
她又在这些豆角的旁边,追种了一些黄瓜给猪吃。
家里现在几乎是各种吃的都有,比如说玉米呀。这些玉米都是种在田妈家门口的,田妈家门口空地多,唐唐不想浪费,把它利用了起来。
唐唐把玉米蒸熟,就当零食,来去都拿一个玉米啃啃。既节约时间又抵饱,一举两得的好。
唐唐家的鸡之所以那么温顺听话,那都是用玉米黄瓜这些食物训练出来的。
鸡从后面绕到山上去,要经过很长一段软篱笆的路程。鸡之所以那么听话,都跟这些吃的东西有关。
唐唐把黄瓜玉米棒都隔断扔在这些篱笆墙的路上。随着鸡不断的往前吃,慢慢就延伸到了山脚下。
让鸡慢慢的啄着,然后她试着敲破盆,吹着口哨,训练鸡的适应能力,唐唐只要一吹口哨敲破盆,就给鸡吃的东西。后来鸡只要听到吹口哨和敲盆的声音,它们就会迅速的跑过来,无论有多远。当然唐唐不会让它们白跑,她会给鸡撒一些食物。
慢慢的鸡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吧,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它们就会认为有吃,也会从山上飞奔回来。唐唐把鸡训练好了,她也放心了,这样她就不怕鸡会丢掉。
6月下旬是吃西瓜和甜瓜的最好时间,唐唐种在北面石山橘树下边的西瓜也丰收了。西瓜太多,这几个人哪吃的过来哟!唐唐送了好多给舅舅。那些长得丑一点的,她就拿去喂鸡和猪了,这些畜生可喜欢吃了。
一转眼唐唐就放暑假了,一家人也就这个时候能悠闲轻松一点,不是说没有事干,而是不用整天都待在外面。
但是唐唐又给公公派活了。她让哨子砍来竹子,叫公公劈篾做些萝筐。这是给鸡以后下蛋做的窝。
唐唐放假以后,她没事就给家人做些好吃的。她把熟透的南瓜去皮,和水一起放在锅里煮开,又把调成泥状的小麦粉,用筷子随意挑成猫耳大小的形状。这个东西叫夹粑,还有一个名字叫猫耳朵。
猫耳朵只要从锅里飘起来那就熟了,和南瓜一起煮的猫耳朵甜甜的,特别好吃!吃的时候都不用夹菜,也能吃好几碗。只是热天要提前煮,否则太烫了。
家里有的是油,唐唐把煮熟的南瓜跟糯米粉调合在一起,做成南瓜饼给大家吃,一块块金黄的南瓜饼,软糯香甜,好吃的不得了。
早上,她还烙了韭菜油饼给大家做早餐。咸香可口,真是好吃极了!她还包菜包子,饺子给公公和哨子吃。
家里的辣椒也红透了,唐唐把红辣椒切碎再架起磨来磨。把辣椒全都磨成辣椒酱,这些辣椒酱没东西装,她就跑到田妈家去要。
因为之前她拿碗的时候,看到田妈家有好多个酸菜坛子。田妈跟她说过,看中什么就拿什么,所以唐唐就真的这样做了。她把田妈家的坛酸菜坛子全都搬了过来,反正田妈要吃菜,只要到她这里来拿就可以。
她还看到田妈家有打谷机和扇斛,这些可都是好东西,还有一个没有轮子的大板车。以后自己给板车配个轮子就可以了。
家里有一个小板车,还被自己改造成了拉粪的车,不过那个装粪的大油桶可以随时搬掉,粪油桶从车上拿掉后,也可以拉别的东西。
田妈家的这些东西。是自己家都需要的。唐唐跟田妈处的就像亲母女一样。田妈自从遇到了唐唐,她觉得,连周围的空气都变甜了。
休息了二十多天后,家里准备双抢割稻子了。唐唐打算大暑节气前就开始割早稻。
现在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唐唐把田妈接来家里,给自己帮忙。唐唐收拾好南屋给田妈住,起初田妈还不愿意来住。说:“我要是搬走了,万一我孙子来看我,找不到我该怎么办呢?我就在这里等着,白天我照去给你们做饭,晚上我还是回来住吧。”
“不行,白天干完活人都累散架了,您一个人回来,我也不放心,这样,我写张纸贴在门上,再画个箭头做标记,等您小孙子看见了就会找到您的,您看行吗?”唐唐跟田妈说。
今天一大早,才4:30全家人就去田里割稻子了,一直割到8:00才回家。唐唐和田妈忙着做饭,哨子忙着喂猪,公公坐在那儿抽一袋黄烟。
吃完早饭,只有田妈留在家里收拾,其他人又继续下田割稻子去了。唐唐说:“谁都只准做到11点,11点准时回家休息。”
天太热了,中饭一吃完,大家还继续休息。要是没有雷阵雨,大家就可以休息到下午三四点钟。雷雨要是来的快,那就随时准备去抢收稻子。哪怕是在吃饭的时候,也要把碗丢下,休息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雷雨来得早和晚。
有时刚拿起碗筷,就打雷了!大家也只好扔下碗筷去抢收稻子,抢收完稻子再回家吃饭。双抢的时候,就是过这样的日子,每天都跟打仗一样,除了劳累还非常的紧张。
今天是割稻子的第一天,吃完中饭,大家都在休息,只有唐唐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她在为大家熬绿豆汤,里边那口锅里正在煮猪食,她想,现在都是早出晚归的,得把这些工作做好才行,免得猪也挨饿。
还有,天这么热,干完活回家又累又渴,根本就不想吃东西,所以她熬上一大锅绿豆汤,绿豆汤里放了白糖。用盆盛着,放在堂屋的饭桌上晾凉。干完活回来喝上一碗这么凉的绿豆汤,那该多解渴解饿呀。
平常双枪最容易发雷暴雨了,因为老话说,十二个风暴赶动秋。可今天没有变天,真是太好了。
下午4点,大家起来去收田里晒干的稻子。今天是个好天气,没有雷雨经过,所以大家活干的不慌不忙,田妈把稻子挎成堆。
唐唐负责把成堆的稻子抱到一起。公公负责把这些成堆的稻子捆成捆。哨子专门负责挑稻子,他把捆好的稻子运到草棚底下去。
这个草棚搭在田中间一个空地上。路程很短,三个人都应付不了哨子一个人,稻子也收得很快。
当初唐唐要搭这个草棚,就是考虑到人手少,田又多,只有这样计划。才能省时省力。虽然哨子长得强壮高大,但是总不能累他一个人那?唐唐心里这样想。
不到一小时稻子就收完了。这时,公公开始放水耕田。
哨子把预先在田妈家搬来的那台打谷机,搬到了棚里,底下垫上蛇皮布,开始打谷子了。
你还别说,这东西还真好用,比人可要厉害多了。听说这打谷机是田妈以前的老伴儿做的。
唐唐还听说,田妈那个过世的老伴,以前是个手艺很好的木匠。人也特别好,可惜就是命短了点。
有这样厉害的工具,又加上三个人的配合。谷子打的好快啊!
哨子打谷,唐唐负责搬运,田妈专门负责捆干草。这些稻草是牛过冬的主要饲料。牛冬天只吃早稻草,因为早稻草柔软,晚稻草太硬牛是不吃的。所以这些早稻草还要保管好,不能让它发霉了,也不能把变质的稻草喂牛,否则牛会生病的。这些田地可全靠这条牛耕呢?
第二天,唐唐依旧是4点多起床,首先,她把鸡屋的门打开,她又撒了好多食给鸡吃。
回到厨房,她往锅里洗上米。煮上粥,灶里加上适量的硬材,这样等自己回来就有粥吃了,因为田妈也跟着一起下田割稻子了。
她又把南瓜剁成一块块的,放进锅里煮,给猪也煮上一些食,这边灶里也是放了一灶的干牛粪,让牛粪慢慢的烧着。这一切都做好了,她才去田里割稻子。
下午2:00雷暴就来了,可是,是个干雷暴!光打雷不下雨,全家人抢完稻谷回到家里,再继续休息。
幸亏家里有唐唐事先准备好的绿豆汤和油饼。还有结乏了的西瓜,这些长得像歪瓜裂枣的西瓜,吃起来,还是很甜的。大家在家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后,又去干活了。
公公已经把田耕耙好了,现在要去拔秧苗插田了。秧一直插到晚上八点多钟才回家。之所以选在傍晚插秧,是为了不影响秧苗的生长,因为白天气温太高了,秧苗才拔起来,叶片就卷成筒状。要不是到傍晚插秧,秧苗会被高温烫死的。
所以,为了不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就只能选择晚间插秧,傍晚插秧是最好的了。
这样像打仗的日子一直坚持了十二天,田里的秧苗全都插完了。
现在,也该把那些堆积如山的稻子打下来了。人多力量大,七手八脚的,很快在打谷机的不停运转下,稻谷不断的往家里挑。有的被挑上了房顶晒着,晒干的粮食,直接从屋顶,流到楼梯底下那个谷仓里。这个谷仓,当然是唐唐提前设计好的。
她利用两个上房顶的楼梯,做了一大一小两个谷仓。大仓用来装晚稻,小仓用来装早稻的。因为早稻的收成要少一些,这样的做法真是太贴切了!好的都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