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上课先洗脑(1/1)
程骄这话一出,那些学生瞬间来了精神一个个眼神亮的能发光。
被众多学子用那种渴求的目光盯着,程骄觉得,或许以后当个夫子也不错。
没有像其他夫子那样再多说两句罗乱的话。
更没有让这些学生去探索他们应该向谁投诚,程骄直接质问本心。
“国学最开始被创办是因为大王初登基缺少人才。
诸位虽说是孤儿或者是贫苦出身,可这些年大王不曾负过你们。
如果说国学的创办以及你们这些人能到国学之中学习,是第一次大王赐予你们的改命机会。
当你们学成知识之后,你们将拥有第二次改命的机会。
国学教授的人伦纲常你们懂,国学教授的诗书礼仪你们会。
放到大秦任何一个地方,你们都算得上是高知分子。
可以凭借你们在国学学到的知识,尽可能的推销自己。
我想问问你们推销成功之后,你们真的看得懂局势,明白如何为百姓办事吗?
若遇到当地封君拉拢你们该如何做?
遇到欺男霸女你又得罪不起的皇族人士,你又该怎么维护百姓的权益呢?
总不能你们在国学学完之后就忘了你们自己的出身。
利用你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欺压当地百姓,去为贵族当遮羞布吧?”
能在国学混到新课一出现就被选中的学生,没有一个是笨蛋,也没有一个是心思简单的。
程骄说完这话之后,很快就有学生在底下动笔写了起来。
其他人或多或少也开始根据自己在国学学到的东西不停的盘算着。
程骄给了他们一炷香的时间,让他们仔细写。
不过程骄并没有把他们写的东西收回来。
“我看刚才有不少人都在纸上写出来了你们的打算。
在这堂课结束之后,我会让人把你们写过的纸全都收集起来,挨个了解你们的想法。
但在那之前我需要让你们仔细分析一下接下来我说的事儿。
请诸位学子记住,我这堂课要教的就是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答案。
唯有向大王效忠是你们必须做的。
这是好吃好喝被教养长大后,你们应该报答大王的。”
程骄这句话其实就已经规定了这些学子的作答范围。
这些学子虽然听得出来,可因为他们没被朝堂派系之间的纠纷所困扰,一个个忽略了这一条。
静静地坐着等待程骄的讲述。
“诸位都知道我大秦那是少主登基。
主少则国疑,所以大秦有了摄政太后与摄政丞相。
诸位既然以后打算进入朝堂为大王服务,首先诸位就要明白你们效忠的对象是谁?
请各位学生作答,不要左顾右盼,这个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跟随你自己的本心和处境做出选择。”
程骄话毕诸多学生当即提笔就写。
因为炭笔和硬纸早就更新迭代多次,并且在国学之内普及。
这些学生压根不用担心墨滴在纸上。
一个个精神抖擞,脑子里思索的都是程骄的问题。
随着几声稀稀疏疏的书写声很多学子都停了笔。
见诸多学子都写完程骄也就开始了第二问。
“那么好,接下去的问题也请诸位学子全都把答案写在纸上。
记住,我只在课后收你们写过的纸。
在上交的前一刻你都有更改之前答案的机会。
假设你们现在已经被推举入朝。
你觉得你效忠的人会不会听大王的命令呢?
请用会与不会作答。”
这一次作答时,有些学子就更改了之前书写下的名字。
有些学子却是很快的做出了答案。
对于那几个划掉之前名字的学子,程骄记了一下他们的座位。
打算看看接下去他们会不会继续更改答案。
“看来第2个问题诸位也已答完。
那我想问问诸位,若当有一日你效忠的人。
与为你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生存空间的大王起了矛盾。
你是会忠于你效忠的人,还是会选择忠于大王,忠于大秦呢?”
程骄这个问题一出,在场所有学生全都划掉了之前的答案开始重新写了起来。
看到这些学子整齐的动作时,程骄就知道。
这些年哪怕有他洗脑的教材在,吕不韦对于这些文人的影响依旧是深远的。
好在,他这不是来了吗?
他就不信在日复一日重复填鸭式教育下。
这些学子还会认为吕不韦是他们应该投奔的第一对象。
看不少学子写完,程骄知道差不多了,于是开始了正式授课。
“诸位学子既然已经有了答案。
请把刚才作答的纸张在右下角写下名字,折叠好放到桌子的一边。
这份答案除了本夫子,不许与其他人一起谈论。
这是本夫子为你们日后踏入朝堂上的第一课。
就是自己的决定,在没有达成目的之前,连至亲之人都不可以告诉。
多告诉一个人,就会有一个人了解你的内心。
好一点儿的他或许会采取你的主意,夺取你的设想,去使他自己荣耀。
而不好一点的则是告诉你的政敌,让你与你的家人身死。
这是鲜血换来的教训,本夫子希望诸位学子谨记。”
学生一般都是有些反骨的。
程骄这话一说完,有些学生虽然面露惊恐。
可他们认为程骄这是在吓唬他们。
然而程骄来给他们上课,为的就是快速把这些学子分拨,分批,分层。
一旦朝廷上吕不韦与嫪毐双双落马。
这些学子就会按照他提前分好的层次举荐给他哥。
这些人未来注定会因为他这次分拨而变为敌人。
所以程骄在教授他们时候没有以往的和气。
使劲敲了几下教鞭,程骄才接着往下说。
“记住,本夫子是由大王特批特来与你们上课的。
与国学本来的夫子身份不同,手段不同。
如果让本夫子知道,胆敢有人在我的课外探讨今日所有内容。
本夫子保证,一定会让他体会到五十军棍的滋味。
至于这五十军棍之后是死是活,就不在本夫子考虑的范围内了。”
直到程骄这话说出来,这些学子才明白。
眼前这位年轻的夫子,真的有一种不把人命当回事儿的感觉。
一个个噤若寒蝉,生怕哪里惹了程骄不高兴。
而在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明白了,程骄这是在警告他们。
毕竟谁也不想平白无故被五十军棍打成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