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走进国学堂(1/1)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相里勤就觉得这半年咸阳城内的气氛格外诡异。
诚然他主君死了大秦依旧稳定运转。
以他们大王对他主君的看重,别说为他祭奠一个月,就是祭奠个两三年也不奇怪。
然,他们大王仅仅让全国为长安君默哀了一个月,就迅速的从齐国招来了一位美人。
并且在不久前与两位美人大婚,甚至如今都传出消息,其中一个美人已经有孕。
与其说他们大王这是长大了,知道娇妻美妾的好处。
不如说他们大王像是在用这半年完成什么任务一样,十分急迫。
嘴里默默念叨着任务二字,相里勤瞬间明白了什么。
瞳孔瞬间地震,然后他就在程氏酒肆内肆意张望着,企图寻找到某个身影。
相里勤算是程骄认可的心腹。
程氏商会隶属于程冰这件事儿,他是知道的。
他也知道程冰有个弟弟,只不过他不理解。
如果他的主君假死脱身,何不直接离开秦国,去商路上肆意遨游呢?
假死,然后又用另一个身份,悄悄潜回咸阳,难不成他主君还有什么没完成的事儿?
擅长动脑的相里勤把他与程骄分别之前的对话仔细过了一遍。
相里勤能想出来他主君唯一一件放不下的事儿就是如今大王没有加冠。
诚然这件事他也做不了主,但是他要在朝堂上提起这件事,却是没问题的。
没有继续执着于找到他主君的身影,相里勤在喝了一顿酒之后,就回到他自己的府邸,写好上书。
他要进国学当老师。
而与他有着同样目的的程骄则是被嬴政拒绝了。
“国学的学子们学业本就重。
临近毕业他们还需要找别的官员举荐入朝。
要临时为他们加一门课,属实不理智。”
程骄当然知道这个时候给那些学子加课,不理智。
可一想到他哥加冠礼之后,那些空出来的岗位,以及这些人没当过官。
程骄就觉得这本课非加不可。
面上表情依旧是十分随意的,可说出去来的话却带了点自暴自弃的味道。
“兄长,我这不是想找点事儿干嘛!
原先弟弟是长安君的时候,好歹可以在朝堂上帮你周旋。
实在不行也可以带兵出战。
虽说折损了不少士兵,可弟弟属实不想就这么在酒肆里呆着。
每天睁眼就是三顿饭,闭眼就是睡觉的日子。”
乍一听他弟弟的话,嬴政险些以为他弟弟这是在炫耀。
不过仔细一想他弟弟与他同心同德,从他弟弟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一直与他经历磨难。
他们兄弟俩一起经历的事,若放到普通人身上,可能十死无生。
如今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可不就觉得这日子难熬了。
想着国学当中还有诸多老师与他弟弟一起教授那些学子。
纵使他弟弟教授那些学子什么与世不同的知识。
那些国学内的老师或许也能把那些学子的思维纠正过来。
嬴政越想越觉得对,也就没有继续要求程骄待在程氏酒肆内。
大手一挥,一封推荐信就写好了。
他曾所愿的程骄也没跟嬴政客气。
收下这封推荐信之后他就去准备所谓的教学教案去了。
嬴政看着他弟弟又有了折腾的劲儿,他也就放心了。
至少他弟弟短时间之内不会插手他在朝堂的布局。
这让嬴政觉得他与他弟弟都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然而嬴政这个心实在是放的太早了。
因为程骄这门课是帝王特批,国学的那些夫子没听过程骄授课之前,不敢对程骄的课有所评价。
这就导致直到程骄上课之前这些夫子既不知道程骄打算教授的内容。
也不知道这个新来的夫子脾性如何。
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
虽然是由吕不韦举荐为国学夫子,可这些人私底下都见过程骄,对程骄有过深入了解。
他们这些人比谁都清楚,整个国学最不能得罪的人不是吕不韦,而是长安君。
虽说如今长安君已死,可他们这些人也不应该违背自己的良心,参与进政党纠葛之中。
于是在一众国学夫子的盼望当中,程骄授课那天终于到来了,只不过这一天诸多国学的夫子都被吓得魂不附体。
“长安君不是死了吗?”
“前线传来消息,长安君确实死了无疑。”
“对啊对啊,大王甚至为长安君举行了葬礼。”
那些夫子用眼神互相传递消息的时候,这些国学的学子则是十分激动。
他们在国学学了好多年,一直有个疑问。
就是当他们选择要入朝为官的时候,究竟该选哪个大人推荐他们呢?
朝廷之内的政治问题,国学内的夫子从未瞒过他们。
有不少人认为吕不韦权倾朝野,可吕不韦一脉不可完全依附。
也有的认为他们可以学李斯,先由吕不韦举荐入朝,然后再独立出去做一个能时刻发表言论的官员。
不过这些都是学子们都设想,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他们并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李斯大才的。
程骄进来准备教学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学生们在交头接耳,像极了他上学时候的样子。
从前面摆着的桌子上拿起一个教鞭,程骄使劲的在桌子上敲了敲。
“肃静。
自我介绍一下,我乃是你们的新夫子。
出身程氏商会,曾与长安君一同去商路探寻,也曾追随长安君荒芜之地。
今日我将为你们教授的课题是如何成为大王门生。”
程骄的话一落地那些学子就炸了锅。
刚想要讨论,他们就发现眼前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夫子看向他们的目光,由原先的平和变成了锐利。
好似他们是垃圾一般。
那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形态,他们这些学子已经很久没见过了。
“都说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因大王与长安君如此有吕相协助才办起来的国学。
你们在国学之中学了那么多知识,未来你们都有可能入朝成为我大秦的官员。
怎么临近毕业,连最基本的保持学堂纪律都做不到吗?
看来你们离毕业还有很久。”
在座的学子当中有不少都是贫苦出身,甚至有一部分是孤儿。
在国学的这几年,他们活得很潇洒自在。
可他们知道他们想要在这乱世立足有多难。
一个个收起之前嬉闹的样子,跪坐在课桌前,他们不想失去读书人的身份。
而凭借三言两语就镇住场子的程骄也很是满意。
“不错,都是我大秦的栋梁。”
“接下来我们就讲点干货,比如你们入朝的方式以及你们该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