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所谓的干货(1/1)
敲打完这么多学生,程骄也就开始了他所谓的教学。
“现在进入正题,有什么在我讲课期间想要了解的可以先写在纸上。
一会儿我讲述完毕之后,诸位可以提问,我会为诸位一一解答。
若是不好意思当场提问,把你们的问题写在纸上。
下课之前,在右下角写上名字,折叠好放在桌角。
诸位要记住,本夫子不怕你们问题多。
本夫子怕的是你们连最基本的问题都不敢问。”
程骄话毕,不少学子都拿起了笔,准备随时随地就写。
而程骄也在这个时候拿他自己举例。
“诸位应该知道,这咸阳城内曾经发生过几起大事。
今日咱们就拿其中两例来说。
一为,大王欲修渠引得诸多封君不满。
二为,与大王同为庄襄王之子的长安君竟然行刺大王,甚至因此下了咸阳狱。
把这两件事拿出来说,是因为这两件事挨的比较近。
这些资料国学的老师都给你们讲过。
当时你们可能觉得这些事不过是知道一下就可以,与你们本身无关。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做个假设。
如果你是大王身边为数不多可以被信任的官员。
面对这两件事的时候你打算如何处置。
我将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作答,现在有问题的人可以问了。”
诸多学子努力回想着这两件事发生的时候,他们都在干什么?
除了在学习之外,他们当时好像讨论过。
说长安君行刺一事应是有人陷害。
当时他们觉得,那是他们在旁观者的视角。
可随着这个假设的诞生,这些学子有一些转变了立场。
“夫子,敢问,这两件事可以合并到一起去设想吗?”
“本夫子不会限制你联想,一切都要有理有据,尽可能的贴合你们所得到的消息。”
“夫子,在下记得与此差不多发生的是大王给长安君封地设为匈奴和东胡,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这位学子好记性,此事确实为真,若你设想之时,想把这件事也联想进去也可以。”
后面陆续又有几个学生问了问题。
程骄都依次给出了答案。
然后这些学生就开始奋笔疾书书写。
只不过不同于刚才他们的愉悦。
这一次所有学子写字的时候,都用另一只手挡住了旁人的目光。
并且有的学子在写完之后快速把纸折起来放在了桌角。
程骄看着写的差不多了,也就进行了下一项。
“好了,既然你们都写完了,那本夫子也教你们一些干货。
因为程氏商会在大秦有诸多分店。
我们程氏商会也与大秦不少官员打过交道。
在到达一个地方之后,我们要进行的评估。
未来的你们不道万不得已是不会从商的。
但有些东西当官和从商是必须了解的。
比如当地的人口情况,当地最近有没有发生灾害?
若近几年又发生了灾害,是天灾还是人祸?
还有当地的税收情况,当地的主产粮食是什么?
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百姓的生存环境,以咸阳为例,诸位可以当场回答也可以纸上作答。”
因为程骄之前有言,不许他们在课后讨论这堂课的任何内容。
这些学子也都意识到,有些事是只能在自己心里知道而不能告诉他人的。
于是没有任何学子选择了当堂跟他人讨论,全都换了张纸奋笔疾书。
国学的夫子们虽然心疼这些学子对纸张的浪费。
可创建纸张的人就在这儿,他都不心疼,他们心疼什么?
只不过这些夫子有点好奇,程骄难道就不怕吕不韦来国学发现他的存在吗?
程骄当然知道吕不韦会定时来国学市视察。
但程骄确认吕不韦最近没有时间管国学的事儿。
嫪毐和赵姬分润了吕不韦所创建的魏系势力的实力。
朝堂上楚系势力因为有一女成为大王的夫人又有了躁动的迹象。
李斯作为他的门客,在得知他还活着之后也单独有了一个派系。
只不过这个派系的人出身寒微,没有贵族依靠,且人有点少,态度比较暧昧,现在还没有人重视。
直接三股势力就已经够吕不韦头疼的。
再加上他哥最近想要去雍城祭祖,吕不韦更是绞尽脑汁的找借口搪塞。
想想吕不韦是如何焦头烂额的,程骄就觉得畅快。
同时程骄看向这些学子的目光越发不善。
吕不韦的失败在于吕不韦不肯放权。
他哥一退再退,吕不韦始终看不明白。
哪怕他贵为摄政丞相,当他哥亲政的那一天,这个摄政丞相就没有了摄政权。
若吕不韦识相能早点还政与他哥,或许他还能保留丞相二字,继续在朝堂上活。
奈何权力这个东西一旦尝过就不会想要放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吕不韦和赵姬配合着延迟他哥冠礼的时候,吕不韦的结局便早已与历史上重合。
只不过程骄爱惜人才想要吕不韦死的有点价值才向嬴政求着留吕不韦给他。
默默把吕不韦的教训记在心中,程骄告诫自己一定不能犯吕不韦的错误。
随着国学外钟声的敲响,程骄的第1堂课也已结束。
就在他有条不紊地让那些莘莘学子先行离去,并开始独自整理和收拢他们所交上来的纸张时。
突然间,门口处出现了一道若隐若现的人影。
程骄只当是国学内某个调皮的学子。
但随着这人影越发清晰,程骄下意识地抬起头来,打算看看是哪个不听话的。
目光朝着门口方向望去,刹那间,那身影停住了。
紧接着程骄看清了那是满脸激动之色的相里勤。
只见相里勤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发现了什么稀世珍宝一般。
他的呼吸也略显急促,胸膛不断起伏着,显然内心正处于极度的激动之中。
“不去当你的大将军,来这儿凑什么热闹?”
看到自己的主君还活着相里勤其实是高兴的。
可在听到程骄问他为什么不去当大将军的时候,相里勤筋了筋鼻子。
“我可是堂堂墨家人,自要为墨家寻个出路。
总不能真应了当年您所说。
大秦之人想要学我墨家的技术,却苦于求学无门。
而我墨家也因为无人继承,消失在历史滚滚洪流之中。”
都是聪明人彼此之间不必说太多客套的话程骄就明白了相里勤的意思。
人总是贪心的,当初他祖父给他留下的那些先生可远不止相里勤一个。
“相里勤,我可是程氏商会的二公子,姓程名骄。
我手下依旧缺少人才。
若你能为我引荐一二,我会以金饼赠你,不知你可愿意呀?”
相里勤此行本身就是在赌,赌程骄还活着,赌程骄不会完全与大王割裂。
如今看来他赌对了!
“程小公子客气了,今后你我都是国学的夫子,若有不是还请多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