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第五章

服装分部结构的构成原理第一节省道的构成在衣片任一部位通过缝缉得以消失的锥形或近于锥形的部分称之为省道,省道是服装结构分解中的一种常见处理方法。

它适用于合体服装或局部合体的服装。

一、省道的基本种类和作用

1.省道的基本种类单从省的形态上考察约有锥形省、喇叭形省, S形省,冲头形省,月亮形省及折线形省六种,如图3-1-1所示。

WTVK电锥形省、喇叭形省、 S形省的不同组合,还可得到多种形态的橄榄形省,如图5-1-2所示

另外,像有些处在边缘部位的劈势也可理解为省道。

这种省我们称它为边缘省。

它多以喇叭形省、 S形省或冲头形省的半边形式出现,如图5-1-3所示。

省形的选择主要与所处部位,衣料特性,合体程度乃至造型要求等诸因素有关。

2省道的基本作用从结构上去考虑,省道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作用。

①省尖部位能形成锥面形态(经熨烫处理即变成柔和球面),使之更符合人体表面,如领胸省、肩背省、抽肘省等。

②能调节省尖和省口两个部位的围度差值。

如西裤的后腰省和旗袍裙的前后腰省均能起到调节臀腰差的作用。

吸腰上装的腰胸省却能调节胸腰差。

③通过省道设置,有利于实现连通目的。

如设领胸省能使立领与领圈前端部分连通,设腰胸省便于上下身局部连通,如图5-1-4所示。

二、省道结构的处理原则

1.省尖及省口位置省尖:无论什么部位或形态的省道,其省尖大多是指向人体球面中心的区域,且与中心点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控制在2~5厘米内,如图5-1-5所示。

省口:省口一般落在球面边界部位。

从理论上讲,省口可落在球面边界四周360度方向的任一部位,但实际上,人们对于省口位置往往有选择性的,大致有如下几种选择可能。

①使其与省尖的连线产生一种优美的线形分割。

②使其与省尖的连线落在隐蔽部位(个别情况除外)。

③当球面边界的某一个围度尺寸较小时,尽可能将省口位于该球面边界处。

。2.省缝及省角的处理在正常情况下,两条省缝的长度必须一致。

此外,省尖处的省缝绝不允许出现内弧形,以防省角骤然增大,如图5-1-6所示。

从理论上来讲,省角愈小,则收省后的省尖部位就愈柔和、平服。因此,对于有些合体要求较高,衣料比较考究的服装,整个省缝或省尖处的省缝应处理成外弧形,使省角减低到最小限度。

至于靠近省口及中间部位的省缝呈什么方向的弧线形态,这由所在人体部位的表面形态所决定,如图5-1-7所示。

3.省量控制如从结构上考虑,任何一个部位的省量比值基本控制在15·2~15'5之间。

此值过小则用不大,此值过大则易产生难以消除的尖突弊病。

当然,不同部位的控制范围是不一致的。

如省的省量比值一般控制在15:2.5左右;背省的省量比值一般控制在163.5左右;后臀省的省比值一般控制在15:3左右,如图5-1-8所示。

省量比值的大小除了与收省部位及其隆起程度有关外,还与合体程度、面料特性、工艺形式则省量比值愈大,反之愈小;活省偏大,死省相对较小。

等因素有关。

在相同情况下,合体程度愈强,则省量比值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面料伸缩性愈强,

4.省道边界线的修正凹角也愈大,如图5-1-9所示。

由于省缝与边界线的夹角增大,造成收省后省口处的边界线出现了凹角。

省量的比值愈大,为此,省道边界线应作必要修正。

一般情况下,以省缝与边界线的两个夹角互补为修正原则,如图5-1-10所示。

当然,这必须以不影响其它部位的规格尺寸为前提。

第二节胸省的构成及移位围绕衣片胸高点四周的任一位置所收的省道称胸省。

由于胸省对衣片胸部曲面的形成有着特殊功效,故它往往被作为一种专用的结构形式而常用于女装,特别是合体或较合体的女装。

一、常用胸省形式及其分布从设计角度着眼,胸省形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省缝形态上的区别,也有不同位置上的区别,又有单省和多省的区别,但是常用的胸省形式一般有下列几种,如图5-2-1所示。

它们的省尖点位置分布如图5-2-2所示。

省口点位置可按实际需要而定。二、胸省的纸样变换是将预先制好的胸省母形纸样通过旋转得到新胸省结构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直观易懂.缺点是步骤过多,不够简洁。

具体方法及步骤。

首先建立一个固定形式的胸省母型,如图5-2-3所示。

上图中的 t表示单位长度上的省量。其取值一般为2.5厘米左右。

胸高者,取值偏大;胸低者取值偏小,遇特殊胸高者,可进一步扩大 t值。

其次,在胸省母型上确定新胸省位置(以肩胸省为例)。

然后,将该母型放在另备的白纸上(或直接放在衣料上),先复描右半边的轮廓线,再以 B . P点为定点把左半边逆时针转动,使腰胸省闭合,肩胸者散开,随之复描左半边的轮廓线,如图5-2-4所示。

最后,确定省尖点和修正省缝,如图5-2-5所示,根据人体表面曲面分布可知,肩胸省应当处理成 S形式。

其它各种胸省均可仿上述方法变换而来。

三、胸省的几何移位这是通过转折点按同一角度转动移位所产生胸省结构的一种方法。其结果虽同纸样变换法

一致,但过程简单,一步到位。因而它比纸样变换法更实用、更有推广价值。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

首先,调整腰节差,前肩斜度及确定胸省位置(以领胸省为例),如图5-2-6所示。

其次,将胸围线至胸省线之间的各转折点分别与 B . P点连结,如图5-2-7所示。

一致,如图5-2-8所示。

最后,连结出各相邻等长点及确定省尖点,修正省缝,如图5-2-9所示。运用该方法能迅速有效地作出各胸省结构。四、断腰节的胸省结构这里讨论的是吸腰的断腰节胸省结构。

而吸腰又包括摆缝吸腰和收腰省吸腰两个内容。

对于摆缝吸腰,可以先调整腰节差和前肩斜度;再根据变态原理作出摆缝内斜及邻近线的变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按几何移位法或纸样变换法求得断腰节的胸省结构(以侧胸省为例),如图5-2-10所示。

对于收腰省的吸腰,应根据胸腰之差先确定腰省及摆缝内斜,如图5-2-11所示。

然后,根据几何移位法求得断腰节的胸省结构(仍以侧胸省为例),如图5-2-12所示。

起过渡作用的腰胸省有本质区别。应该指出,如单纯有腰胸省而无其它胸省,则腰节差和前肩斜度无须调整。

这与胸省母型中五、胸省量的可测性除了对胸省量作出经验性估算外.还可通过对女体直接测量的途径求得实际的胸省量。

净胸围,如图5-2-13所示。则胸省量可由下列公式求得:胸省量比值=15:t-( B°-B4)从中不难看出,对某一个女性体来说,其乳峰愈高,所测得的净胸围 B势必愈大,但斜胸围 B基本不变,因而其实际的 t值必定也愈大,反之就愈小,第三节褶袍的构成服装的任一部位出现由折叠而形成的印痕称褶祠。

它与省道一样,是服装结构变化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一、褶桐的基本种类和作用

1.基本种类根据褶袍的结构特点,可基本把它分为两类,即细褶和宽褶。

细褶和宽褶只能相对而言,两者很难用一个确切的数值界定,通常认为,褶桐的折叠印痕较少者可视作细褶。其特点是以成群

而分布集中。

又以无明显倒向的形式出现,如图5-3-1所示。细褶造型多用于女装、童装以及轻、软、薄衣料的服装。

褶袍的折叠印痕较大者可视作宽褶。

其特点是以褶数多少不等但分布有一定规则的,又以有明显倒向的形式出现,如图5-3-2所示。

对于宽褶,按其功能不同可分成平褶和省褶两种形式,如图5-3-3所示。

此外,宽褶的不同排列和组合能产生扑褶、阴褶、顺风褶等丰富多变的裙袍形式,如图5-3-4所示

2.基本作用67场

①能产生特殊肌理效果,以增强服装的雕塑感,表现某种艺术情趣。

如有些侧重于装饰性的辐射状宽褶造型,如图5-3-5所示。

②通过打褶袍,既能满足人体球面形态的要求,又能形成各种宽松形态的服装造型。

如各种胸褶造型及灯笼袖等。

③能调节褶桐边界线的长度值,扩大其邻近部位的松量如西裤的腰围和臀围、衬衫袖的袖口和袖肥等。

④能形成褶祠形波浪。

如百褶裙、三节细褶裙、褶袍花边等。

二、褶祠结构的展开方法褶桐展开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平移展开若欲想通过打褶袍以形成褶袍形波浪,则一律采用平移展开法,以求得褶祠量,如图5-3-6所示。

如各种褶桐裙、褶桐花边等均是通过平移展开而得。

2.旋转展开若欲想通过打褶袍以形成褶袍形球面形态或蓬松造型,则一律采用旋转展开法,以求得褶桐量,如图5-3-7所示。

在旋转展开中成按细,宽褶的不同形式而略有区别。

对于细帽,必须在褶钢线方向上取出相应的褶桐松量,以适应褶桐部位上的球面形态。

如果褶桐两侧的轮廓 a和 b均不与其它部位线装配,则可按图5-3-8所示要求放出褶桐枪量。

其中,褶祠松量随褶祠量增减而增减,一般控制在1~3厘米;另外,展开量应平均分布,多少随褶袍量大小酌情而定。

如喇叭袖口打细褶的就采用这类方法。

如果褶涧两侧的轮廓线 a和 b分别与其它部位线装配,则可按图5-3-9所示的要求放出褶祠松量,大小应小于前一种情况,展开线的处理与前一样,如图5-3-9所示。

如圆装袖的袖山部分打细褶或胸部打细褶的就采用这类方法。

招桐松量榕桐松量7图5-3-9图5-3-8对于宽褶,除了有些情况下放出褶祠松量外,其褶祠边界线均应作必要的修正,以保持打褶后褶桐边界线的光滑过渡。

﹣图如果褶形与展开空档完全重合,则褶祠边界线基本不作变动,如图5-3-10所示。

如各种辐射状省褶造型均采用此方法。

如果褶形小于展开空档,则褶袍边界线应按图5-3-11所示要求进行修正。

如高抛袖的袖山顶线打省褶就采用此法。楔形与展开空档不重合智形与展开空档完全重合

3.叠加展开图5-3-11可按以下两种情况展开

①褶祠量相等的叠加展开在一个部件中,如有二条平行或接近平行的褶袍边界线打细褶,且褶袍量相等,则可采用同

步平移的叠加展开法,如图5-3-12所示。

褶②褶响不等的叠加展开法,如图5-3-14所示。

两头的褶袍松量也应分别加放。

如二条平行或接近的褶袍边界线上的细褶祠量不等,则宜采用先平移后旋转的叠加展开如有些灯笼袖,当其袖山和袖口褶袍量不等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如图5-3-15所示。

除了上述三种褶桐展开类型外,还存在一种非展开的类型,那就是:若打褶袍仅仅是为了缩近福柯边界线的长度,以调节其同邻近部位的长度差值,则无需展开,仍保持其原来的形状不变。

如邸径裤一类短裤的腰口细褶,长裤的前腰口宽褶,长袖衬衫的袖口细、宽褶及茄克衫下摆的细、宽粱苓均属于非展开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