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小洋楼工作室终归凌晨(1/1)
许副总的越洋电话打了三天,纽约那头的回复终于传过来——十万元,按当时滨江路的市价算,确实虚高了近三成。可凌晨听到数字时,几乎没犹豫:“成交。”
签协议那天,许副总拿着钢笔的手顿了顿:“真不再讲讲?这价码,够在西关买栋带花园的老屋了。”
凌晨正往搪瓷缸里续热水,蒸汽漫过他的眉眼:“许叔您不懂,我在这儿住了两年,画稿顺了,千色服装也起了步,连石坎的陶瓷都借着这地儿找到出路——这楼旺我。”他没说的是,夜里站在画室窗前,看珠江的船灯一盏盏滑过,总觉得这里的风都比别处顺。
创辉来送陶瓷样品时,听说成交价直咋舌:“你这钱投进窑厂,能新盖三座窑!”凌晨却指着墙上晓薇的画稿笑:“等2020年,你再来看这楼值多少。”这话没人当真,只当他年轻人随口说的气话,可他自己清楚,梦里见过这滨江路的未来——骑楼翻新,车流如织,这栋小楼的窗台下,会摆着“历史建筑”的牌子。
过户那天,薛玉瑾特意煮了汤圆,黑芝麻馅的,滚在碗里像团团圆圆的星子。“往后就是自己的家了,”她往凌晨碗里多放了两个,“该添口新锅,再打组衣柜,把石坎的旧棉被也搬来。”
晓薇抱着那只骨瓷花瓶,往客厅博古架上摆:“这里要放我的‘小燕子’画稿,那里摆千色服装的样品,对了,还得留个角落给凌霄的布老虎。”她数着数着,忽然红了脸——好像已经把自己算进了这个家。
凌晨摸着协议上自己的签名,笔尖的墨还没干透。十万元在1980年不是小数目,可他摸了摸口袋里千色服装的季度报表,又看了看画室里越堆越高的《还珠格格》画稿,心里踏实得很。窗外的珠江水依旧东流,载着船,载着风,也载着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笃定——有些钱买的是当下,有些钱,买的是往后二十年,乃至更久的安稳与念想。
暮色漫进客厅时,晓薇忽然指着窗外喊:“快看,彩虹!”雨刚停,江面上果然架着道淡虹,把小楼的影子映在水里,晃出细碎的金。凌晨望着那道虹,忽然觉得,这十万元花得值——家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有人愿意为它赌上时光,等一场细水长流的圆满。
那道江面上的彩虹,淡得像晓薇画稿上未干的水彩,却把1980年的冬夜照得亮堂堂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道挨着一道,在铅灰色的云隙里舒展,仿佛伸手就能摸到那点暖。
凌晨站在窗前,看着彩虹的倒影碎在珠江的浪里,忽然懂了——这哪是寻常的光色,是日子里藏不住的希冀。就像千色服装车间里转个不停的缝纫机,像石坎窑里越烧越旺的火,像晓薇画笔下慢慢活过来的小燕子,像这栋刚买下的小楼,门里门外,都透着“往前奔”的劲儿。
晓薇举着画夹跑到他身边,笔尖在纸上飞快地涂画:“我要把彩虹画进小燕子的翅膀上!”她的睫毛上还沾着刚才跑出来的热气,眼里的光比彩虹还亮。薛玉瑾也走了过来,手里的搪瓷缸冒着白汽:“老话说‘雨后见虹,百事顺通’,看来咱们这新家,是要带起一串好运气了。”
彩虹慢慢淡下去的时候,江面上的船灯一盏盏亮了。凌晨望着画室里的人影、案台上的陶瓷、墙上的画稿,忽然觉得那道虹并没消失——它落在了晓薇的笔尖上,融在了干妈熬的姜茶里,藏进了刚签下的房契里,变成了往后无数个日子里,让人心里发暖的盼头。
有些光,见过一次,就能记一辈子。就像这道彩虹,不是为了炫目的好看,是为了告诉你:雨总会停,路总会亮,那些攒在心里的念想,终有一天会像彩虹一样,清清楚楚地铺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