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招兵买马(1/1)

清晨,旧厂房里响起清脆的敲击声。

张建国带着两个徒弟正在拆改窗户,铁锤落下时震起细小的灰尘。

沈秀兰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刚从小商品市场买来的红色笔记本,仔细记录每项开支。

抬头时看见叶昭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两个铝制饭盒。

“炊事班的老李给带了豆浆和油条。”叶昭将饭盒放在刚搬来的旧课桌上,目光扫过正在施工的墙面,“进度挺快。”

沈秀兰接过饭盒,指尖触到温热的豆浆。她忽然想起什么,转头问张建国:“姐夫,你认不认识靠谱的帮厨?最好是有在食堂干过经验的。”

张建国放下锤子,抹了把汗:“这可得找叶队长帮忙了。部队家属院里多的是能干的大姐,个个都是好手。”

叶昭正帮工人抬玻璃,闻言顿了顿:“周教导员的爱人王春梅,以前在部队食堂做过五年。还有赵副营长的妻子李爱华,去年随军安置,一直在找活干。”

沈秀兰立即合上笔记本:“今天下午能见见吗?”

叶昭看了看表:“我中午回去说一声。”

下午两点半,两个穿着整洁的中年妇女准时出现在旧厂房门口。

走在前面的王春梅个子不高,齐耳短发梳得一丝不苟,蓝布衫洗得发白却熨得平整。

后面的李爱华稍年轻些,两条粗辫子整整齐齐盘在脑后,双手紧张地交握在身前。

沈秀兰放下正在清点的瓷砖样本,迎上前去:“是王大姐和李大姐吧?我是沈秀兰。”

王春梅率先伸出手,掌心有常年劳作的厚茧,握手时力道适中:“叶队长都和我们说了。听说您这儿要开饭店,需要人手?”

李爱华小声补充:“我们都会做饭,也能吃苦。”

沈秀兰带她们参观正在改造的厨房,手指划过设计图:“这里要做成全透明的,所有操作都得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王春梅眼睛一亮:“这个好!我在部队食堂最注意卫生,每次检查都是优秀。”

她走到水管前试了试水流,“这儿得加个滤网吧?省得杂物堵了下水道。”

李爱华蹲下身查看墙角:“瓷砖最好贴到顶,不然油烟不好清理。”

她抬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以前在纺织厂食堂干过,有点经验。”

沈秀兰记下这些建议,心里暗暗点头。她取来两份事先拟好的合同:“试用期一个月,工资四十五块,转正后五十五。每天管两顿饭,每周休息一天。”

王春梅接过合同仔细看了一遍,眉头微微蹙起:“洗虾剪虾线的活儿比较费手,最好准备些手套。”

她指着合同补充道,“要是生意好需要加班的话,可以按照小时算加班费吧。”

李爱华小声问:“需要健康证吗?我和王姐都有的。”

沈秀兰露出笑容:“这些都有准备。明天能来上工吗?现在正好需要人手一起收拾。”

第二天清早,沈秀兰刚到旧厂房,就看见王春梅和李爱华已经等在门口。

两人都穿着深色围裙,自带了一套锃亮的厨具。

王春梅利落地分配任务:“我爱人昨天帮着做了几个挂架,工具都得离地存放。”

她指着墙角,“洗虾池得按高低做,这样省力。”

李爱华已经打来清水,正在擦拭新安装的玻璃窗:“纱窗今天得装上,不然晚上进蚊子。”

到中午时分,三个女人已经将厨房收拾出模样。

王春梅突然拍拍围裙:“秀兰,我认识几个家属院的姐妹,都是干净利索人。要不要再叫两个来帮忙?开业前肯定忙不过来。”

沈秀兰想了想:“再要两个人手也好,主要负责前厅和服务。”

消息传得飞快。不到傍晚,又有三个军属找来打听招工的事。

沈秀兰正在教李爱华怎么用新买的电子秤,见状只好先放下手里的活。

“目前只需要两个人。”她抱歉地说,“要不先留个联系方式,等后续开店需要人手再联系?”

一个瘦高个儿的妇女上前一步:“我叫刘玉琴,以前在招待所干过服务员。”

沈秀兰认真记下每个人的特长,答应有空缺优先通知她们。

九月二十日,厨房基本改造完成。沈秀兰特意买来一套白色工作服,让王春梅和李爱华试穿。

王春梅系好扣子,对着玻璃窗照了照:“咱们这袖口得收紧些,不然干活不方便。”

她熟练地把袖口挽了两折,“这样利索。”

李爱华小心地戴上白色帽子,把碎发仔细塞进帽檐:“秀兰,我做了几个口罩,用的都是新纱布,你给瞧瞧。”

她从布包里取出几个缝制精细的口罩,“做饭时戴着更卫生。”

沈秀兰接过口罩,心里涌起一阵暖意。她拿出准备好的两套工作服:“这些先拿着穿,等开业了再发新的。”

当天下午,叶昭下班过来时,看见三个女人正在擦洗新灶台。

王春梅一边用力蹭着瓷砖一边说:“这灶台高度做得正合适哩,站着炒菜呀不累腰。”

李爱华抬头看见叶昭,连忙放下抹布:“叶队长,多谢您推荐。秀兰对我们可好了,还准备了工作服。”

叶昭点点头,从公文包里取出几份文件:“这是健康证的手续,都办妥了。”

他转向沈秀兰,“家属院都在夸你,说给了军属工作机会。”

沈秀兰正在清点餐具,闻言抬起头:“是大姐们活干得好。”

她看了眼墙上的挂钟,“都快六点了,你们赶紧回去吧,别耽误做饭。”

王春梅利落地收拾好工具:“明天我们把消毒柜搬来,我爱人单位淘汰下来的,还好好着呢。”

等两人离开后,沈秀兰继续核对采购清单。叶昭挽起袖子,帮她搬运刚送来的桌椅。

“赵副营长今天特意找我道谢。”叶昭搬起一张方桌,“说他爱人这一个月笑得比往年都多。”

沈秀兰记完最后一笔账,轻轻合上笔记本:“军属们都不容易,背井离乡的,有个工作也能踏实些。”

夜幕降临,旧厂房里亮起暖黄的灯光。新安装的玻璃窗映出两人忙碌的身影,窗外偶尔有散步的军属经过,都会好奇地望一眼这个即将开业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