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南望的雄主(1/1)

漠北的烽火在历经数月的熊熊燃烧后,终于渐渐熄灭。

战场上一片狼藉,残垣断壁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凄凉,血腥的气息还顽固地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断戟残戈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地上,在萧瑟的寒风中孤寂地伫立着,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桑明川站在皇宫的高台上,身上的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那深邃的目光穿透了重重宫墙,越过繁华的都城,已经投向了温暖且充满异域风情的南方。

在皇宫那庄严肃穆的议事厅内,巨大的亚洲地图铺满了整面墙壁。

地图上,红的、蓝的标记密密麻麻,代表着不同的势力范围和重要地点。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图上,反射出微微的亮光。

一群大臣围坐在会议桌旁,他们的表情各异,有的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有的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北疆已定,现在是时候解决南方问题了。”桑明川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议事厅,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厅里回响。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修长的手指划过南海,那手指所到之处,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最后,他的手指停在吕宋岛的位置,他眉头微皱,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只有解决了南方的割据问题,我们才能解决西班鸭人盘踞在这里太久,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肆意践踏我们的尊严,是时候请他们离开了。”

郑森听到这话,“噌”地一下站起身来,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英气。

他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地请命道:“臣愿亲率海军,为陛下收复南洋!我定要让那些西班鸭人知道我们永汉海军的厉害,让他们在我们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他身旁的一位年轻将领陈勇也跟着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但又充满了渴望,激动地说道:“末将也愿追随郑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末将听闻南洋海域情况复杂,暗礁众多,但末将有信心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勇气,为收复南洋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桑明川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扫视了一圈众人,语重心长地说:“不,南方的士绅门阀才是最先要解决的。朕要的不是简单的征服,而是一个永久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能接受一个分裂的帝国,必须要让南方各地融入到我们的帝国中来,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他的话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刑部主官张历嘉站在朝堂之中,他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川”字,忧虑之色溢于言表。

张历嘉思考之后摸着胡须,缓缓站起身来,疑惑地问道:“陛下,那该如何实现这永久的解决方案呢?这其中的难度可不小啊!”

桑明川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张历嘉身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却又不失温和的微笑。

他微微欠身,双手摊开,用沉稳而坚定的声音说道:“张爱卿,莫要如此忧心忡忡,朕心中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张历嘉急忙上前几步,拱手作揖,身体微微颤抖,声音带着一丝急切:“陛下啊,南方士绅门阀之事犹如毒瘤,根深蒂固,臣实在是放心不下啊。正值前朝已灭,帝国平定北方动乱,无瑕南顾,他们无法无天在南方横行霸道,恐难以轻易折服。”

桑明川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他站起身来,缓缓走下龙椅,在朝堂中踱步。

他一边走一边说道:“南方那些士绅门阀,仗着更朝换代,简直是无法无天。他们疯狂兼并土地,无数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沦为了他们的佃户。你们想想,那些佃户们每日在田间辛苦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只能得到少得可怜的收成,勉强维持生计,生活苦不堪言啊。”

一旁的户部侍郎刘大人身材矮小,此时他踮起脚尖,双手抱拳,急切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那些士绅家中的田产连绵数里,一望无际,而周边的百姓却连个安身立命的小院子都没有,只能挤在破旧不堪的茅草屋里,风雨飘摇。而且他们私设公堂,随意处置百姓,草菅人命。我听闻有个小村庄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仅仅因为不小心踩坏了士绅家的一株花草,就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

桑明川的脸色变得阴沉如墨,他紧握拳头,愤怒地说道:“更有甚者,他们与海盗勾结,走私货物,逃避税赋。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永汉帝国的财政收入,也让社会秩序变得混乱不堪。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说罢,桑明川挥了挥手,一名侍卫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走上前来。

这名侍卫身着黑色劲装,腰束黑色腰带,脚蹬黑色靴子,英姿飒爽。

他双手捧着一叠厚厚的文书,文书用黄色的绸缎包裹着,上面系着红色的丝带。

他走到桑明川面前,单膝跪地,将文书高高举过头顶,说道:“陛下,这是您要的证据。”

桑明川接过文书,轻轻打开,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和决绝。

他说道:“这每一份文书都详细记录着他们的恶行,桩桩件件,铁证如山。朕要让他们知道,在永汉帝国的土地上,容不得他们如此胡作非为。”

数日后,朝廷使者们身着蓝色官服,头戴黑色乌纱帽,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桑明川的旨意踏上了前往南方的路途。

他们一路翻山越岭,穿越茂密的森林,跨过湍急的河流。

当他们终于抵达南方时,却发现这里的景象与北方截然不同。

在一座繁华却又暗藏着腐朽气息的城镇中,士绅们的府邸高大奢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而百姓们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四处漏风。

几位士绅聚集在一座豪华的府邸中,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圆桌旁,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

留着山羊胡的士绅端起一杯酒,轻轻抿了一口,眼睛微微眯起,冷哼一声说道:“朝廷的旨意又如何?我们在这南方经营了这么多年,根深叶茂,朝廷岂能轻易动得了我们。”

肥胖的士绅放下手中的筷子,拍了拍桌子,大声说道:“没错!我们联合起来,再联络一些地方武装势力,还怕朝廷能把我们怎么样?大不了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其他士绅纷纷点头附和,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疯狂和嚣张。

在泉州府,当地的豪绅黄老爷正坐在大厅的主位上。

他身材高大魁梧,足有八尺之高,满脸横肉,一双眼睛瞪起来如铜铃一般。

他身着华丽的锦袍,上面绣着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金色花纹,头戴一顶镶满宝石的帽子,显得格外奢华。

当朝廷使者前来传达旨意时,黄老爷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双手抱在胸前,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使者走上前,恭敬地说道:“黄老爷,这是朝廷的旨意,请您遵从旨意,交出兼并的土地。”

黄老爷冷笑一声,站起身来,一步一步地走向使者,他的脚步沉重而有力,每走一步都仿佛在地面上砸出一个坑。

他走到使者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使者,大声吼道:“就凭朝廷这几句话,就想让我交出土地?简直是痴人说梦!”

说罢,他一挥手,旁边的家丁们立刻如狼似虎般冲了上来。

这些家丁们个个身强体壮,穿着黑色的短打,手持棍棒。

他们将使者团团围住,使者们惊恐地往后退,其中一位使者大声抗议道:“黄老爷,您如此违抗朝廷旨意,不怕帝国大军吗?”

黄老爷却狂妄地大笑起来,他的笑声在大厅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

他指着使者的鼻子说道:“大军?我倒要看看能有什么大军能翻越十万大山。我要让朝廷知道我们南方士绅的厉害。”说罢,家丁们将使者押了下去,关进了阴暗潮湿的牢房。

百姓们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一位老妇人抹着眼泪,小声说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这些士绅太可恶了。”

旁边的一个年轻小伙子握紧拳头,咬着牙说道:“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收拾他们的。”

消息传回京师,桑明川大怒。

他猛地一拍龙案,龙案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溅了出来。

他大声说道:“如此嚣张跋扈,朕绝不轻饶。”当即下令中原战区第四集团军卓羽承率领永汉军南下平乱。

卓羽承领命后,迅速集结军队。

军营中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士兵们忙着整理装备,将领们在一旁指挥调度。

卓羽承身着银色的铠甲,铠甲上镶嵌着蓝色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他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马身上的鬃毛随风飘动。

他站在高台上,双手叉腰,大声喊道:“将士们,此次南下平乱,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尊严,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大家要奋勇杀敌,不负天子所托。若有违反军纪者,军法处置!”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谨遵将军令!”

随后,永汉军浩浩荡荡地向南方进发。

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在颤抖。

永汉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在一个小村庄里,村庄的道路两旁是低矮的茅草屋,屋顶上冒着袅袅的炊烟。士兵们帮助百姓耕种土地,一位年轻的士兵扶着犁,他的手臂肌肉紧绷,脸上满是汗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土地上。

百姓们在一旁感激地看着,一位老大爷递上一碗水,说道:“你们真是好军队啊,谢谢你们。”

士兵笑着接过水,喝了一口,用袖子擦了擦嘴,说道:“大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士兵们还帮助百姓修缮房屋,他们爬上屋顶,有的在修补破旧的瓦片,瓦片在他们的手中被小心翼翼地摆放整齐;有的在加固房梁,手中的锤子一下一下地敲打着,发出清脆的声音。

为百姓分发粮食和衣物时,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围着士兵们跑来跑去,拉着士兵的手说:“叔叔,谢谢你们。”

百姓们看到如此正义之师,纷纷主动为军队提供帮助。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地说:“前方是十万大山,其中瘴气随机万变,我熟悉这一带的地形,我给你们带路。”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热情。

还有一位大嫂拿出自家的粮食,说道:“这些粮食给你们吃,你们多打胜仗。”

她将粮食递给士兵,士兵们却拒绝了,他们回道:“大嫂,我们不是匪兵,不给粮食我们也不会侵扰百姓,何况我们有军粮,不用的,您留着自己吃就行!”

当永汉军抵达泉州府时,黄老爷纠集了数千名地方武装,在城外摆开了阵势。

黄老爷骑在一匹黑色的战马上,他的身后是一群参差不齐的武装人员,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手持武器,有的拿着大刀,有的拿着长矛,混乱地站在一起。

卓羽承骑着战马,缓缓走到阵前。

他的表情镇定自若,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和威严。

他勒住缰绳,大声喊道:“黄老爷,你违抗朝廷旨意,兼并土地,残害百姓,罪大恶极。若你现在放下武器,主动认罪,朝廷还可从轻发落;若你继续执迷不悟,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黄老爷却狂妄地大笑起来,他的笑声中充满了不屑和挑衅。

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大声说道:“就凭你们这些朝廷的走狗,还想让我认罪?今天我就让你们有来无回。”说罢,他一挥手,身后的地方武装人员呐喊着冲了过来,他们的喊叫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卓羽承沉着冷静,他迅速指挥军队列阵。

永汉军训练有素,整齐地排列成方阵,火器手们严阵以待。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坚毅和果敢,手中紧握着火器,眼神紧紧地盯着前方。

当地方武装靠近时,郑森一声令下:“开火!”

瞬间,枪声大作,硝烟弥漫。

火器射出的子弹如雨点般飞向地方武装,黄老爷的武装人员纷纷倒地,惨叫连连。

他们被打得措手不及,开始四处逃窜。

黄老爷看到这一幕,脸色变得煞白,他惊恐地喊道:“顶住,给我顶住。”

但是他的命令已经无法阻止士兵们的溃败。

永汉军乘胜追击,他们挥舞着刀剑,冲向敌人。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名永汉军士兵与一名地方武装人员扭打在一起,士兵用力一脚踢在对方的肚子上,对方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士兵趁机用刀结束了他的性命。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黄老爷的武装被彻底击溃。

黄老爷此时惊慌失措,他掉转马头,想要逃跑。

但是永汉军士兵早已将他包围,他的战马在原地打转,发出惊恐的嘶鸣声。

卓羽承走上前,看着黄老爷,冷冷地说道:“黄老爷,你今日的下场,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黄老爷瘫倒在地,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他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说道:“将军,饶命啊,我知道错了。”

卓羽承一挥手,士兵们将黄老爷押了下去。

卓羽承下令打开黄老爷的府邸,府邸的大门高大厚重,上面的铜钉闪闪发光。

士兵们冲进府邸,里面的装饰奢华至极,金银珠宝堆积如山。

他们将黄老爷兼并的土地文书全部收缴,文书堆成了小山。

百姓们围在府邸外,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当土地文书被拿出来时,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相互拥抱,泪水夺眶而出。

一位年轻人激动地说:“我们终于能拿回自己的土地了。”

卓羽承将土地归还给原来的百姓,百姓们纷纷跪地感谢永汉军为他们做主。

他们的额头贴在地面上,久久不愿抬起,泪水浸湿了地面。

此后,永汉军继续南下,所到之处,那些原本还想负隅顽抗的士绅门阀纷纷闻风丧胆。

一些士绅主动向朝廷认罪,他们带着土地文书和非法所得,战战兢兢地来到永汉军的营地。

一位士绅颤抖着说道:“将军,我们知道错了,愿意交出这些,求朝廷饶我们一命。”

在平乱的过程中,永汉军还帮助地方建立了新的秩序。

他们设立了官府,官府的大门高大宽敞,门口站立着威严的士兵。

选拔清正廉洁的官员管理地方事务,一位新上任的官员站在官府门前,他身着蓝色的官服,头戴黑色的乌纱帽,神情庄重。

他大声说道:“我一定为百姓谋福利,公正执法,绝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开办学校,学校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他穿着朴素的长袍,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

他指着黑板上的字,说道:“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他们还修建水利设施,在田野里,一条条水渠纵横交错,清澈的水流在水渠中流淌。

一位老农看着修好的水渠,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道:“以后庄稼就不愁没水浇了,这下可有好收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村庄里欢声笑语不断。

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永汉帝国在南方的统治更加稳固,而这场平定南方割据的行动,也成为了永汉帝国历史上一段光辉的篇章,被后人传颂不已。

新的一天,朝廷大朝会之上,百官行礼之后桑明川微微一笑,然后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朕决定成立‘美亚洲共同体’。以永汉美洲和控制的亚洲区域为核心,整合南洋各邦,建立统一的贸易、军事和外交体系。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各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言一出,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这个构想太过宏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中书省乔朝新皱了皱眉头,上前一步,谨慎地问:“陛下,各邦国情迥异,语言、风俗、文化都大不相同,如何整合?而且各邦之间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冲突,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啊。”

桑明川早已深思熟虑,他自信满满地回答道:“经济先行。我们用工业品换取他们的原材料,建立互利贸易。我们可以在各邦设立贸易站点,派遣专业的商人去与他们洽谈合作。同时帮助各国建设港口、道路,改善民生。我们可以派遣工匠和技术人员去传授我们的先进技术,让他们感受到与我们合作的好处。”

一旁的户部财政主事李大人有些担忧地说:“陛下,这前期投入必定巨大,国库能否承受得住啊?建设港口、道路需要大量的资金,派遣人员也需要费用,这些都得从国库支出啊。”

桑明川摆了摆手,说道:“短期内会有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对永汉和南洋各邦都是好事。等贸易体系建立起来,税收和财富自然就会增加。而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来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减轻国库的负担。”

他走到窗边,望着南方,眼神中透露出憧憬:“待时机成熟,再逐步推进政治整合。十年之内,南洋必须成为永汉的内海。想象一下,到那时,南洋的船只往来如织,贸易繁荣,各邦百姓安居乐业,那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为实现这一目标,桑明川当即下令组建南洋事务部,由郑森兼任尚书,统筹协调各项事宜。

郑森抱拳领命:“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完成使命!臣会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首批商船队满载着丝绸、瓷器和新式农具,沿着新开辟的航线南下。

商船队在大海上航行,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船上的水手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掌舵,有的在收帆。

年轻的水手阿强兴奋地对同伴阿虎说:“这次南下,说不定能见识到南洋的奇风异俗呢!听说那里有很多漂亮的岛屿,还有各种珍奇异兽。”

阿虎则有些担忧地说:“听说那边有海盗,咱们可得小心点。要是遇到海盗,咱们可不能慌张,得听从船长的指挥。”

首站抵达暹罗,当地国王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接待了商船队。

宫殿里装饰得美轮美奂,墙壁上镶嵌着各种宝石,灯光闪烁。

国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上,好奇地抚摸着精美的丝绸,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他的一位大臣在旁边小声说:“陛下,永汉的东西真是精美啊,要是能和他们合作,咱们国家肯定能发展得更好。而且他们带来的新式农具,说不定能提高我们的农业产量呢。”

国王听了,连连点头,他热情地对商船队的领队说:“贵国如此富饶强大,我愿与永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我们愿意开放曼谷港作为贸易枢纽,还会派遣贵族子弟前往永汉学习先进技术。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顺利开展,让两国的百姓都能受益。”

与此同时,南洋事务部暗中联络吕宋岛上对西班鸭殖民者不满的土着部落。

在一个隐蔽的山谷中,事务部的使者阿文对部落首领阿古说:“我们永汉会向你们提供武器和粮食援助,帮助你们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等赶走了他们,你们就能过上自由的生活。我们还会教你们如何建设自己的家园,让你们的部落变得更强大。”

阿古激动地握着阿文的手说:“太感谢永汉了,我们早就受够了西班鸭人的欺压,他们抢走我们的土地,杀害我们的亲人。我们一定会战斗到底!不过,我们的族人对武器的使用不太熟悉,希望贵国能派人来教教我们。”

阿文笑着说:“没问题,我们会派遣专业的教官来指导你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把西班鸭人赶出吕宋岛。”

这些举措如同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南洋地区激起了层层涟漪,一场改变区域格局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在永汉的皇宫里,桑明川依然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坐在龙椅上,不时翻阅着关于南洋的情报,期待着“美亚洲共同体”的宏伟蓝图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