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文化冲突:当地员工的罢工抗议(1/1)

马来西亚分厂的车间里,吊扇在头顶嗡嗡转动,吹散了闷热的空气,却吹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躁动。沈星晚刚检查完一批“暖福”棉袄的棉絮填充质量,指尖还沾着细小的棉绒,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拦住了去路。当地主管阿米尔脸色焦急地跑过来,他的纱丽头巾歪在一边,平日里温和的眼睛此刻写满了慌乱:“沈厂长,不好了!车间的穆斯林员工都停下手里的活了,他们说……说要罢工!”

“罢工?”沈星晚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质检报告差点滑落。她跟着阿米尔往车间走,远远就看到二十多个穿着传统服饰的员工聚集在厂房中央,其中几位裹着黑色头巾的女工正低声啜泣,男工们则满脸愤怒地举着写有马来语的纸板,上面的红色字迹刺眼——“我们要祈祷时间!拒绝宗教歧视!”

陆战锋闻声从仓库赶来,军绿色的工装衬衫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他刚清点完从国内运来的刺绣线,看到眼前的景象,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快步走到沈星晚身边,低声说:“早上还好好的,怎么突然罢工了?”

“是因为上周的节日放假通知。”阿米尔擦着额头的汗,声音带着颤抖,“厂里规定开斋节只放一天假,可按照伊斯兰教规,开斋节期间需要连续三天进行晨礼和聚礼。员工们觉得厂里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说这是歧视……”

人群中走出一位年长的穆斯林员工哈桑,他穿着白色长袍,花白的胡须在下巴上微微颤抖,手里紧紧攥着一本古兰经。他走到沈星晚面前,虽然语气克制,眼神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沈厂长,我们理解工厂要赶订单,但信仰对我们来说比赚钱更重要。开斋节是我们最神圣的节日,每天清晨五点到七点的晨礼不能少,可厂里的考勤制度要求七点必须打卡上班,这让我们怎么祷告?”

旁边的年轻女工法蒂玛立刻接话,她的头巾边缘绣着精致的花纹,眼圈红红的:“上周我因为晨礼迟到十分钟,就被记了早退,扣了工资!这不是歧视是什么?在马来西亚,连政府部门都会调整工作时间,为什么你们中国工厂就不能通融?”她的话引起了其他员工的附和,车间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像滚雪球般蔓延开来。

沈星晚看着一张张激动的面孔,心里泛起一阵愧疚。建厂时只考虑了关税和物流优势,却忽略了宗教文化差异。国内的员工习惯了统一的作息时间,她想当然地沿用了总厂的考勤制度,竟没意识到这在多宗教的马来西亚会引发如此大的矛盾。

“大家先冷静一下,”沈星晚提高声音,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关于放假和考勤的问题,是我考虑不周,没有尊重大家的宗教习惯,我向大家道歉。”她对着员工们深深鞠了一躬,军绿色的工装裤在动作中绷紧,“但罢工解决不了问题,能不能派几位代表跟我去办公室谈?我们一起商量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哈桑和几位老员工交换了眼神,最终点了点头。当沈星晚带着代表们走进办公室时,陆战锋已经让行政组泡好了马来西亚特色的拉茶,琥珀色的茶汤在玻璃杯里泛着泡沫,散发着浓郁的椰香。

“请喝茶。”陆战锋把茶杯递到哈桑面前,军绿色衬衫上的厂徽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我们刚来马来西亚,很多习俗不懂,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多指教。”他的态度诚恳,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傲慢,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哈桑喝了口拉茶,语气缓和了些:“沈厂长,陆经理,我们不是故意要罢工,只是实在没办法。按照教义,成年穆斯林每天必须进行五次礼拜,其中晨礼和晌礼正好和工作时间冲突。之前我们都是趁着午休匆匆祷告,可开斋节期间必须虔诚礼拜,不然会被视为对信仰的亵渎。”

“厂里的订单确实很紧,欧洲客户催得急。”沈星晚拿出生产计划表,指着上面的交货日期,“但我明白信仰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调整作息时间。比如把早上的上班时间推迟到八点,这样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晨礼;中午午休延长一小时,专门留出礼拜时间。开斋节期间我们可以放三天假,之后通过加班补回进度,加班费按双倍计算,大家觉得怎么样?”

年轻员工阿明立刻反驳:“加班?我们晚上还要去清真寺参加聚礼,根本没时间加班!而且车间里连个像样的祷告地方都没有,我们每次都要跑到厂外的小树林里,遇到下雨天根本没办法!”他的情绪又激动起来,手指重重地敲在桌面上,“这就是不尊重我们的信仰!”

沈星晚心里一动,确实在厂房规划时没考虑祷告室的设置。她看向陆战锋,发现他也正看着自己,眼神里带着支持。“我们可以在车间旁边隔出一间祷告室。”沈星晚当机立断,“按照伊斯兰教规布置,铺上地毯,挂上古兰经经文,保证安静整洁。以后大家不用再跑到外面,在厂里就能安心祷告。”

哈桑的眼睛亮了,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真的可以吗?”在马来西亚,只有正规大厂才会专门设置祷告室,他没想到这家刚建厂的中国企业会如此尊重他们的信仰。

“当然可以。”陆战锋拿出纸笔,当场画下祷告室的草图,“大概需要二十平米,靠东边的房间采光好,适合做祷告室。我们明天就安排施工,保证三天内完工。”他画得认真,军绿色的袖子随着手臂动作轻轻晃动,“里面需要什么布置,比如朝向、地毯、储物柜,都请哈桑先生指导我们,费用由厂里承担。”

办公室里的气氛彻底缓和下来。员工代表们开始七嘴八舌地提出建议,有的说需要净身的水龙头,有的说要挂月份牌方便看礼拜时间,沈星晚都一一记下,承诺全部满足。当谈到考勤制度时,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工作日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中间午休两小时(含礼拜时间),开斋节放假三天,后续通过周末自愿加班补进度,加班费按三倍计算。

“沈厂长,陆经理,谢谢你们尊重我们的信仰。”哈桑站起身,对着两人郑重地行了个穆斯林礼节,“之前我们罢工是情急之下的举动,给工厂造成的损失,我们愿意通过加班弥补。”其他代表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沈星晚握着哈桑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真诚:“是我们该谢谢你们提出问题,这让我们知道管理跨国工厂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以后有任何文化习俗上的问题,欢迎大家随时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她转头对阿米尔说,“下午就恢复生产吧,我会跟欧洲客户沟通延期交货,保证不耽误大家的礼拜时间。”

当员工们欢呼着回到车间时,夕阳正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给地板镀上了一层金边。陆战锋揉了揉沈星晚的头发,军绿色的袖口蹭到她的脸颊,带着熟悉的温度:“解决得不错,我还以为要费更大的劲呢。”

沈星晚靠在他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椰香和汗水混合的味道,轻声说:“其实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在别人的土地上办厂,就该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不能总用国内的经验套。”她想起刚建厂时和古玛家族的博弈,现在又遇到文化冲突,突然明白跨国经营最需要的不是强硬的手腕,而是柔软的包容,“幸好有你在身边帮我。”

陆战锋收紧手臂,把她搂得更紧:“傻瓜,我们是一起的。”他低头看着她疲惫却明亮的眼睛,指尖轻轻拂过她的眼角,“明天我去采购祷告室的用品,你在家盯着生产就行。刚才联系国内的老中医,说你最近太累,需要多休息。”

沈星晚的心里暖烘烘的,踮起脚尖在他下巴上轻轻亲了一下:“知道啦,陆管家。”两人相视而笑,车间里传来的缝纫机声重新变得欢快,像是在为这场化解的文化冲突伴奏。

接下来的三天,工厂里一派忙碌景象。祷告室的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哈桑每天都来现场指导,确保朝向准确、布置合规。当崭新的绿色地毯铺好,墙上挂上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文,角落安装好净身用的感应水龙头时,所有穆斯林员工都露出了激动的神情。法蒂玛抚摸着柔软的地毯,眼圈红红的:“没想到我们能在厂里拥有这么好的祷告室,比很多清真寺的都漂亮。”

开斋节当天,沈星晚和陆战锋特意穿上了当地传统服饰,沈星晚的蜡染长裙上绣着精致的兰花,陆战锋的巴迪衫色彩鲜艳。他们带着月饼和水果,去员工家里拜访,虽然语言不通,但笑容和真诚跨越了国界。哈桑的妻子用手抓饭招待他们,香甜的椰浆饭配上辛辣的 sambal酱,味道独特而温暖。

假期结束后,工厂的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穆斯林员工们因为信仰得到尊重,干活更加卖力,连之前总偷懒的阿明都变得认真起来。祷告时间一到,大家就排着队去祷告室,结束后立刻投入工作,节奏井然有序。陆战锋笑着对沈星晚说:“看来尊重真能产生生产力,这效率比以前高了不少。”

沈星晚看着车间里和谐的景象,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员工们配合默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走到祷告室门口,看着里面虔诚祷告的员工背影,突然明白跨国经营的真谛——不是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鸣,在尊重中建立信任。

傍晚的夕阳将厂房染成金色,沈星晚和陆战锋并肩站在厂区的棕榈树下。远处传来清真寺的唤礼声,悠长而神圣。陆战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傍晚的凉意:“明天州政府的人要来考察,他们听说我们妥善解决了文化冲突,特意来取经呢。”

沈星晚靠在他肩上,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轻声说:“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文化差异,但只要我们抱着尊重和包容的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她的手指轻轻划过他军绿色衬衫上的纽扣,“就像这祷告室和车间能和谐共存,不同的文化也能在互相尊重中共同发展。”

陆战锋低头亲了亲她的发顶,声音温柔而坚定:“嗯,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晚风拂过棕榈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对跨越国界的伴侣祝福,也为这家在异国他乡扎根的中国工厂祝福。

车间里的灯光次第亮起,照亮了“红星服装厂马来西亚分厂”的招牌,也照亮了墙上那句新挂的标语——“尊重差异,携手共赢”。沈星晚知道,这场文化冲突的化解,不仅让工厂渡过了危机,更让她明白了跨国经营的核心密码。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带着这份尊重和包容,红星厂的国际化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