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海外设厂:在东南亚建立分公司(1/1)

热带的午后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棕榈树林里。沈星晚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身上的真丝衬衫早已被湿热的空气浸得半透。她站在一片废弃的橡胶加工厂前,手里捏着选址报告,指尖划过“距港口12公里,交通便利”的字样,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凝重。不远处,十几个穿着传统纱丽的当地妇女正围着陆战锋叽叽喳喳,她们的头巾在风中飘扬,像一朵朵彩色的花。

“星晚,当地的土地管理局说,这片地早就被‘古玛家族’盯上了,咱们很难拿到使用权。”陆战锋拨开人群走过来,军绿色的短袖T恤后背印着大片汗渍,他刚和翻译沟通完,眉头拧成了疙瘩,“古玛是这一带的大家族,控制着附近的物流和原材料供应,他们刚才放话,要么把建厂项目交给他们控股,要么就别想在这里开工。”

沈星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树林边缘停着辆黑色奔驰,车窗摇下,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古玛家族的族长古玛先生正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这片土地,他穿着白色的传统长袍,腰间系着金色腰带,手指上的红宝石戒指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旁边站着个年轻男人,是他的儿子阿明,穿着花衬衫,嘴角叼着烟,眼神里满是不屑。

“沈厂长,我父亲说了,这片地是我们家族的祖产,你们中国人想在这里建厂,必须按规矩来。”阿明走过来,翻译在他身后低声转述,他故意撞了下陆战锋的肩膀,军绿色的身影纹丝不动,反倒是他自己踉跄了一下,“规矩就是,我们占60%股份,你们出技术和资金,利润我们拿大头。不然……”他指了指远处的棕榈树,“这里的工人都是我们家族的人,没人敢来给你们干活。”

陆战锋的拳头瞬间攥紧,指节泛白,额角的疤痕在阳光下泛着红。要不是沈星晚悄悄拉住他的手腕,他恐怕已经一拳挥过去了。沈星晚的指尖冰凉,轻轻按在他的手背上,用眼神示意他冷静。

“阿明先生,”沈星晚露出礼貌的微笑,语气却不卑不亢,“我们来马来西亚建厂,是带着诚意来的。既想规避贸易壁垒,把‘暖福’棉袄和梅花旗袍卖到东南亚,也想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但合作讲究平等互利,60%的股份要求,我们不能接受。”她从包里拿出样品册,翻开印有欧盟认证标志的页面,“我们的产品通过了欧盟质检标准,技术和品质都是国际水平,这是我们的底气。”

古玛先生终于开口了,他的中文带着浓重的口音:“技术再好,没有我们家族的支持,你们也寸步难行。港口的物流、当地的劳工、原材料的供应……哪一样离得开我们?”他拍了拍沈星晚的肩膀,力道不轻,“小姑娘,在东南亚做生意,要懂规矩。我们给你们30%的股份,已经是看在你们通过欧盟认证的面子上了。”

随行的技术员小陈忍不住小声对沈星晚说:“厂长,古玛家族在当地势力很大,听说之前有家韩国企业不肯妥协,工厂刚建成就被断了水电,最后只能赔钱走人。”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满是焦虑,“要不咱们换个地方考察?吉隆坡那边政策更宽松……”

“换地方?哪有那么容易。”陆战锋低声反驳,军绿色的身影挡在沈星晚身前,像一堵坚实的墙,“咱们前期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做市场调研,马来西亚的关税政策对服装出口欧洲最有利,换其他国家成本要增加20%。”他看向古玛父子,眼神冷得像冰,“他们就是欺负咱们是外来者,想趁机敲竹杠。”

沈星晚没有说话,手指在样品册上轻轻敲击。她知道陆战锋说得对,为了避开欧洲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马来西亚是最优选择。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低,港口便利,而且有大量华人聚居,对中式服装的接受度高。可古玛家族的刁难像块绊脚石,不搬开,一切都是空谈。

“古玛先生,”沈星晚突然抬头,眼里闪过一丝灵光,“我们可以换种合作方式。股份我们不能让,但我们可以技术入股,帮你们家族的纺织厂升级设备,培训技术工人。另外,我们承诺工厂80%的员工雇佣当地人,管理层也会吸纳家族成员参与。”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方案,“我们还可以和州政府合作,建一个服装技术培训中心,免费教当地人缝纫和刺绣技术,由你们家族负责管理。”

古玛先生的眼睛亮了亮,手指捻着长长的胡须,没有立刻回答。阿明却嗤笑一声:“技术入股?你们的技术能值几个钱?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股份!”

“技术能带来的利润,比股份更长久。”沈星晚翻开技术方案,指着上面的设备参数,“我们的锁边机和刺绣技术是国内最先进的,能让面料利用率提高15%,次品率降低到3%以下。你们家族的纺织厂用了这些技术,成本能降下来,品质能提上去,赚的钱只会比分红多得多。”她看向古玛先生,语气诚恳,“而且州政府最近在推‘本土化就业计划’,我们的方案正好符合政策,他们肯定会大力支持。有政府背书,你们家族的声望也会更高,不是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古玛先生沉默了,红宝石戒指在指尖转动。他经营家族生意几十年,知道技术和政府支持的重要性。最近州政府确实在施压,要求大家族多参与就业扶持项目,沈星晚的方案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父亲,不能信他们!中国人最会耍花样!”阿明急得跳脚,他还等着靠控股项目捞油水呢。

“你闭嘴!”古玛先生呵斥道,然后对沈星晚说,“技术入股可以,但你们要保证把核心技术教给我们的工人。培训中心也要写进合同,必须由我们家族的人担任主任。”他看着沈星晚的眼睛,“另外,物流必须用我们家族的车队,原材料采购要优先考虑我们的供应商,这是底线。”

沈星晚和陆战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这些条件虽然也有让步,但比60%的股份要求合理多了。“可以。”沈星晚伸出手,“我们明天就和州政府的经济发展局沟通,把合作方案落实成合同。我相信,咱们的合作会是双赢的。”

古玛先生握住她的手,他的手掌粗糙而温暖,带着常年握权的力度:“沈厂长是个聪明人,希望我们能长期合作。”他瞪了阿明一眼,“还不快给沈厂长道歉,刚才多有冒犯。”

阿明不情不愿地说了句“对不起”,转身就钻进了奔驰车。古玛先生笑着摇了摇头,对沈星晚说:“年轻人不懂事,让你们见笑了。明天我让律师和你们对接合同细节,土地使用权的事,我来跟管理局打招呼。”

看着奔驰车消失在棕榈树林里,陆战锋长长舒了口气,紧绷的肌肉终于放松下来。他低头看向沈星晚,发现她的手心全是汗,便从口袋里掏出帕子递给她:“刚才真险,我还以为要动手了。”他的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掌心,两人像触电似的缩了缩,脸颊都有些发烫。

“做生意嘛,难免遇到这种事。”沈星晚擦着手心的汗,笑着说,“古玛家族要的无非是利益和面子,咱们给足面子,分给他合理的利益,自然能谈拢。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把技术教给他们,既能改善关系,又能提高当地工人的素质,对咱们只有好处。”

随行的翻译是个华人姑娘,叫林梅,她笑着说:“沈厂长真是厉害,古玛家族从没对哪个外国企业这么让步过。他们最看重本土化,您提出80%本地雇佣和培训中心,正好说到他们心坎里了。”她指着远处的村庄,“那里的人大多靠种棕榈树为生,收入很低,能进工厂当工人,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傍晚的夕阳给棕榈树镀上了一层金边,沈星晚站在选址地,想象着未来工厂建成的样子。车间里机器轰鸣,当地工人和中国技术员一起工作,门口的宣传栏上贴着“暖福”棉袄的海报,上面印着中马双语的标语。陆战锋走到她身边,脱下军绿色外套披在她肩上,热带的晚风带着凉意,外套上的体温却很暖。

“在想什么?”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像晚风拂过棕榈叶。

“在想,等工厂建成了,就把王师傅和李师傅他们接来看看。”沈星晚靠在他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汗味和阳光的味道,“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梅花旗袍不仅能卖到欧洲,还能在东南亚扎根。”她抬起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忍不住踮起脚尖,飞快地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谢谢你,陆大哥,刚才一直护着我。”

陆战锋的耳根瞬间红透,像被夕阳染过的云彩。他笨拙地搂住她的腰,军绿色的外套将两人裹在怀里,远处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空气里弥漫着棕榈花的清香。“傻丫头,跟我说什么谢。”他低头亲了亲她的发顶,“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都会护着你。”

第二天和州政府的沟通异常顺利。经济发展局的局长看到合作方案时,高兴得直拍手:“沈厂长,你们的方案完美符合我们的‘技术引进+就业促进’政策!不仅能带来税收,还能培养本地技术人才,我们全力支持!”他当场拍板,承诺给予三年的税收减免,还会协助解决水电和物流问题。

签约那天,古玛先生特意穿上了最隆重的传统服饰,带上了家族的长老们。当沈星晚和他在合同上签字时,长老们敲响了传统的铜鼓,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像是在庆祝新的开始。阿明虽然还是一脸不情愿,但在父亲的瞪视下,还是和陆战锋握了手。

“沈厂长,这是我们家族的护身符,送给你。”古玛先生从怀里掏出个木雕挂件,上面刻着当地的吉祥图案,“希望它能保佑你们的工厂顺顺利利,也保佑你和陆先生平平安安。”

沈星晚郑重地接过挂件,贴身放好:“谢谢古玛先生,我们一定会把工厂办好,不辜负你们的信任。”

离开州政府时,阳光正好。林梅指着远处的港口说:“等工厂建成,从这里出货到欧洲,比从国内走节省近一个月的时间,成本能降低15%呢!”小陈拿着设计图纸,兴奋地说:“我已经联系国内的设备供应商了,下个月就能把锁边机和刺绣设备运过来,咱们的技术团队随时可以开始培训!”

沈星晚看着车窗外掠过的棕榈树林,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在东南亚建立分公司只是第一步,未来还会遇到文化差异、管理难题等各种挑战。但只要她和陆战锋在一起,带着团队的支持和当地的合作诚意,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陆战锋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等工厂开工,咱们就把小安接来看看,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在国外也能把生意做好。”他的拇指轻轻摩挲着她的指节,那里因为连日签字握笔,磨出了淡淡的红痕,“以后不管你想去哪个国家发展,我都陪着你。”

沈星晚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湛蓝的大海,嘴角忍不住上扬。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像在为他们的海外征程伴奏。她知道,红星服装厂的国际化之路已经正式开启,而这条路上,有爱人的陪伴,有团队的支持,有合作伙伴的信任,未来一定会像这片热带的阳光一样,灿烂而热烈。

车窗外的棕榈树飞速后退,像一个个绿色的惊叹号,见证着这家中国乡村小厂走向世界的坚定步伐。沈星晚轻轻抚摸着贴身的木雕挂件,心里默默许愿:愿这份跨越国界的合作能长久,愿红星厂的衣服能温暖更多人的生活,愿她和陆战锋的爱情,能在异国他乡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