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国际认证:通过欧盟质检标准(1/1)
初夏的阳光透过检验室的玻璃窗,在雪白的棉布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沈星晚屏住呼吸,看着德国专家汉斯用镊子夹起一块“暖福”棉袄的面料样本,放进精密的检测仪里。老人穿着件熨烫平整的白色实验服,银灰色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蓝眼睛里满是严谨与挑剔。他身后的检测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在对这件来自中国乡村的棉袄进行无声的审判。
“沈厂长,根据前两次的检测报告,你们的甲醛含量虽然符合中国标准,但距离欧盟CE认证的要求还有差距。”汉斯的中文带着生硬的德语腔调,指尖在检测报告上划出一道红线,“还有重金属残留,这件梅花旗袍的盘扣配件,镍含量超标了0.03毫克每千克,这在欧洲是绝对不允许的。”
沈星晚的心沉了沉,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白大褂的衣角。为了进军欧洲市场,她特意从德国聘请了汉斯这位资深质量管理专家,没想到前两次检测都被挑出了问题。实验室的长椅上堆放着待检测的样品,从“星晚定制”的高端旗袍到“红星快消”的喇叭裤,每件都挂着详细的标签,记录着已经进行过的七次内部整改数据。
“汉斯先生,我们已经更换了盘扣供应商,新用的是无镍电镀工艺。”沈星晚递过最新的供应商资质报告,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面料也换成了XJ长绒棉,经过三次水洗预处理,甲醛含量应该能控制在0.01毫克每立方米以下。”
陆战锋站在检验室门口,军绿色的夹克敞开着,露出里面印着厂标的白色T恤。他刚从车间过来,手里还拿着件刚缝制好的旗袍半成品。看到沈星晚紧绷的侧脸,他放轻脚步走到她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别紧张,咱们做的衣服经得起检验。”
汉斯推了推眼镜,没有立刻看报告,而是拿起那件新旗袍仔细端详。他的手指拂过领口的盘金绣梅花,又翻看内衬的锁边,突然指着袖窿处说:“这里的针距不均匀,最大间距超过了0.3厘米,不符合欧盟的工艺标准。还有线头处理,虽然比上次进步,但在袖口内侧还有残留,这会影响穿着体验。”
检验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负责质检的李师傅涨红了脸,忍不住辩解:“汉斯先生,这已经是咱们最好的手艺了!王师傅她们光袖口就缝了三遍……”
“在欧洲,最好是不够的。”汉斯打断他,语气没有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是完美的产品,任何细节的瑕疵都是对信任的辜负。”他把旗袍放在检测台上,“我建议你们重新制定工艺流程,从面料采购到成品包装,每个环节都要有可追溯的质量记录。”
沈星晚默默记下汉斯指出的问题,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为了达到欧盟标准,厂子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更换环保染料,引进精密检测设备,培训工人学习新的缝制工艺……连王师傅都带着刺绣组的姐妹们,把梅花图案的针脚从每厘米七针提高到了九针,手指被扎得全是小洞。
“我们会立刻整改。”沈星晚深吸一口气,眼神里重新燃起坚定的光芒,“汉斯先生,麻烦您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一周后我们重新检测。”
汉斯看着她眼里的倔强,嘴角难得露出一丝笑意:“沈厂长,我欣赏你的坚持。但品质不是靠热情,而是靠制度。我可以再等一周,但标准不会降低。”他指着墙上的欧盟标准细则,“比如这个pH值要求,你们的面料水洗后pH值在7.5到8之间,欧洲要求必须在4.5到7.5的中性范围,这需要你们调整整个染整工艺。”
送走汉斯后,沈星晚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的长桌上铺满了检测报告和样品,工人们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厂长,要不咱们别费劲了?国内市场已经够大了,何必非要去欧洲受这份罪?”负责采购的老张叹了口气,“光是换无镍盘扣,成本就增加了三成,这要是卖不出去……”
“就是啊,汉斯先生是不是故意刁难?咱们的衣服在县里卖了这么多年,从没听说谁穿了过敏!”缝纫组的刘姐也附和道,手里还捏着被汉斯挑出毛病的袖口样品。
王师傅拄着拐杖在样品间踱来踱去,藏蓝色的斜襟棉袄上沾着线头。老人突然停下脚步,拐杖在地上重重一戳:“我觉得汉斯说得对!咱们不能满足于‘还行’‘差不多’,要做就做最好的!当年我学刺绣,师傅说差一针就是差千里,品质这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她拿起那件被指出问题的旗袍,“这盘扣确实发亮,看着就硬邦邦的,换成无镍的,老人孩子穿着才舒服。”
陆战锋站起身,军绿色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王师傅说得对。咱们做‘暖福’系列是为了让老人们穿得舒服,做高端旗袍是为了让中国手艺走出去。现在有机会把衣服卖到欧洲,让外国人看看咱们的品质,为啥不试试?”他看向沈星晚,眼神里满是支持,“需要添设备、请师傅,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咱们不能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沈星晚心里一阵暖流涌动,她走到会议室中央,声音清亮而有力:“谢谢大家的支持!进军欧洲不仅是为了多赚钱,更是为了证明咱们红星厂的品质!汉斯先生指出的问题,确实是咱们的短板,改了对厂子只有好处!”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列出整改清单,“李师傅负责调整染整工艺,确保pH值达标;王师傅监督刺绣和盘扣质量,所有金属配件必须用无镍材质;陆大哥负责联系新设备供应商,咱们要引进德国的面料预处理设备。”
接下来的一周,红星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整改热潮。染整车间里,李师傅带着工人反复试验染料配比,废水样本装满了一排排玻璃瓶,直到检测仪显示pH值稳定在7.0才肯休息;刺绣组的灯光亮到深夜,王师傅戴着老花镜,用放大镜检查每一朵梅花的针脚,手指被扎得贴满了创可贴;陆战锋跑遍省城,终于找到了能处理面料甲醛的预处理设备,连夜组织工人安装调试。
沈星晚几乎住在了检验室,每天和汉斯一起研究检测数据,对照欧盟标准逐条改进。有天凌晨三点,陆战锋巡逻时看到检验室还亮着灯,推开门发现她趴在检测报告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块棉布样品。他轻手轻脚地走过去,脱下军绿色夹克披在她身上,指尖拂过她眼下的青黑,心里又疼又骄傲。
“陆大哥?”沈星晚被他的动作惊醒,迷迷糊糊地抬头,眼里还带着睡意,“设备调试好了吗?”
“好了,正在试生产第一批面料。”陆战锋把保温杯里的热牛奶递给她,“张大妈特意给你炖的,快趁热喝。你都三天没好好睡觉了,再这样下去身子该垮了。”
沈星晚接过牛奶,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暖意驱散了些许疲惫。她靠在陆战锋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机油味,轻声说:“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太较真了?但一想到能让‘暖福’棉袄穿在欧洲老人身上,能让梅花旗袍挂在巴黎的橱窗里,就觉得浑身都有力气。”
陆战锋把她搂得更紧,军绿色的夹克将两人裹在温暖的小天地里:“不较真哪能成大事?你做的这些,不仅是为了厂子,更是为了让咱们中国的手艺被世界看到。就算这次不成,咱们努力过也不后悔。”
一周后,第三次检测开始了。当汉斯将最后一份样品放入检测仪时,检验室里鸦雀无声,连设备的嗡鸣声都显得格外清晰。沈星晚的手心沁出了汗,紧紧握住陆战锋的手,他的掌心粗糙而温暖,传递着无声的力量。王师傅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个平安符,那是她特意去庙里求来的。
“甲醛含量0.008毫克每立方米,符合标准。”汉斯看着检测仪的读数,蓝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重金属残留未检出,pH值7.0,针距均匀度0.25厘米,所有指标……全部合格!”
检验室里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师傅激动得抹起了眼泪,王师傅的拐杖在地上戳得咚咚响,工人们互相拥抱,笑声和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沈星晚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喜悦和释然。这一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那些熬过的夜、改过的工艺、流过的汗水,终于换来了这一刻的认可。
汉斯郑重地在检测报告上签下名字,盖上认证章,然后站起身,对着沈星晚和工人们深深鞠了一躬:“恭喜你们!红星服装厂是我在中国见过的最有潜力的民营企业,你们的品质和坚持,值得尊重。”他把印有欧盟CE认证标志的证书递给沈星晚,“这不仅是一张证书,更是欧洲市场对你们的信任。”
沈星晚双手接过证书,金色的认证标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证书边缘烫着精致的花纹,上面用中英双语写着“红星服装厂产品符合欧盟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标准”,落款处是欧盟委员会的红色印章。她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文字,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我们做到了!”小花抱着证书又蹦又跳,辫梢的红绳在空中划出欢快的弧线,“咱们是省内第一家拿到欧盟认证的民营企业!上海的外贸公司刚才打电话说,只要拿到认证,马上就能签五十万的订单!”
消息传回村里,乡亲们敲锣打鼓地来到厂里,给沈星晚和工人们戴上大红花。王大爷颤巍巍地握着汉斯的手,虽然语言不通,却一个劲地竖大拇指:“好!好!咱们村的衣服,能卖到外国去了!”
傍晚的庆功宴上,沈星晚举起酒杯,看着满桌欢笑的面孔,声音里带着哽咽:“这杯酒,要敬汉斯先生的严格指导,敬陆大哥的默默支持,敬王师傅和所有工人的辛勤付出,更要敬咱们自己——敬这份不认输的坚持!”
汉斯也举起酒杯,难得露出爽朗的笑容:“我敬沈厂长,敬红星厂的工人们。你们让我看到,品质不分国界,用心做的产品,在哪里都会被认可。”
陆战锋走到沈星晚身边,悄悄在她耳边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脸颊,带着熟悉的温度和力量,“今晚别熬夜了,我给你在县城订了最好的酒店,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沈星晚的脸颊瞬间红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轻轻点头。她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火,心里充满了希望。拿到欧盟认证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红星厂去闯荡。但她知道,只要守住品质的初心,带着这份坚持和团结,无论多大的风浪,他们都能稳稳渡过。
汉斯临走前,把一套厚厚的欧盟标准手册送给了沈星晚,扉页上用中文写着:“品质是最好的名片。”沈星晚把手册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那张来之不易的CE认证证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上面,金色的光芒照亮了“红星服装厂”几个字,也照亮了这家乡村小厂走向国际市场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