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重组粤军团(1/1)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译所在的营地士兵数量日益增长,一批又一批的新兵从这里被输送到战区的各个部队,为前线战斗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第二次整训工作也顺利告捷,士兵们的战斗素养和实战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林译的卓越表现和领导才能得到了上级的赏识。经过慎重考虑,上峰决定正式接手这个兵站。

“准备一下,小鬼子最近又开始异动了。只是咱们不知道对方具体目标,到底是第五战区还是第九战区。不过,现在汤司令这里缺人,你先过去报道。把部队拉起来,训练的像点样子,万一要用可以当做预备队上。”来人就是这么和林译说的。

他所接手的部队是一个在战斗中遭受重创的粤军团,减员超过七成,如今仅剩的兵力勉强可以编为一个营的规模。林译被调任为该团的团长,重建这支部队和指挥部队作战是林译的重任。同时,也为这支部队带去补充兵力,以期尽快恢复其战斗力。

此时,霓虹国逐渐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战争已经持续了近三年,但所期望的目标却仍未达成。他们非但没有从战争中捞到半点好处,反而国内的外汇储备已接近枯竭。更令人震惊的是,果脯军队的战斗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提升。

战争初期,霓虹国凭借海陆空三军的协同作战,在淞沪、金陵等地重创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随后,在京畿、晋省等地,他们又将西北军、晋绥军的精锐打得溃不成军。在接下来的第二年里,他们更是将其他杂牌军在华北、华南地区逐一击败,甚至占领了果脯的老家,将粤军的老巢也牢牢掌控在手中。

然而,时至今日,霓虹国本以为战争即将结束,果脯将会无条件投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果脯依靠着西南的大后方,不断地整训出新的部队,同时得到各国的援助,继续顽强抗争。而霓虹国却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战线越拉越长,驻军越来越多,军费开支也日益庞大,已经难以支撑。

开战之初,本部预期占领华夏需要准备40个师团。次年预计为55个师团,到了这一年他们悲观的估计为65个师团,还需将近200个陆航中队。而如今在华夏的兵力已经逼近80万。

霓虹国经济无法维系了,而且去年年底的那场反攻,让霓虹国确定国军尚有余力。最后本部商定采用一场反攻配合和谈,迫使果脯终止抵抗。

林译抵达驻扎地后,迅速将所率领的一千名新兵与现有的残余兵力进行了整合,并着手进行整编工作。鉴于当前人手紧缺的实际状况,无法沿用以往的整编模式。

因此,不得不采取压缩编制的措施,每个排精简为三个十人的班级,再由三个排组成一个连,由连部统一进行指挥调度,整个连队的人数缩减至一百人。进而,三个连队合编为一个营,并增设了一个由六个重机枪小队构成的机枪连以增强火力。每个机枪小队由二十人构成,其中包括一个五人的机枪小组以及负责后勤保障的辎重队。团部则得到了一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小队的加强,同时配备了两门92式步兵炮,以进一步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时值华夏抗战的艰难时期,武器资源的分配已显得捉襟见肘。面对这一困境,林译不得不从空间中调取武器装备,以确保部队在面对日寇时具备足够的战斗力。

整编完成后,林译迅速命令粮食的足额发放,并着手展开紧张的训练工作。训练的核心聚焦于战术层面,包括战场布局、进攻阵型的演练以及各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尽管时间紧迫,现在临时抱佛脚,但总比毫无准备地踏上战场要好得多。

粤军的老兵们在经历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后,变得鬼精鬼精的。他们对战术的理解十分深刻,甚至反过来向林译传授了不少宝贵的战术知识。

“不仅仅是我们会夜袭的啦,小鬼子的夜袭也同样会的啦。”一位粤军连长分享道,“他们会利用手提的灯光一闪一闪作为信号。现在,我们只要听到半夜有吹口哨的声音,就知道是鬼子偷袭来了。只要瞄准方向,一排子弹扫过去,他们就得老实了。第二天早上,保证能捡到几具尸体。”

林译闻言点头,他之前曾听二营的连长提起过日军夜袭、偷偷渡河的战术,现在看来,这就是他们惯用的手段。这一点,确实值得他深入学习。

此时,参谋闫森也站起身,汇报了军事委员会的最新作战报告:“上峰认为,此次日寇的作战目的并非占领,而是要围歼我军两个战区的主力。因此,命令我部在此地区进行佯动,刺探军情,寻找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无论是截击敌军,还是切断补给线,我们都要做好准备。”

听到这里,一位连长不禁抱怨道:“老是挖壕沟挨打,这种打法太被动了。”

林译立刻打断了他的牢骚:“堑壕战虽然是消耗战,但上级正是基于鬼子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耗,才制定了这样的战术。我们要精诚团结,汇成一股铁流。”

林译心中尚存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冷酷的现实如同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他的希望。日寇依然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地撕破了防线,并以每日数十公里的速度迅猛推进。

然而,由于日寇急于求成,各部队之间留下了较大的空隙,为我军提供了在夹缝中穿插撤离的机会。

这一幕让林译瞠目结舌,他不禁看着地图,疑惑地问道:“有如此精妙的穿插机会,为何我们不趁机发动攻击呢?”

他转过头,目光扫过三位营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们九个师啊!如果每个师在穿插的过程中,都能打上一场袭扰战,然后迅速撤离,鬼子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分兵冒进吗?”

众人闻言皆低下了头,沉默不语。是啊,谁都明白,若能抓住时机发动一两场伏击,日寇绝不敢如此嚣张地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