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中西医辩论赛的邀请(1/1)
明德堂用一份沉甸甸的数据报告,暂时稳住了阵脚,将一场可能演变为恶意中伤的网络风波,拉回到了相对理性的“学术讨论”范畴。
虽然私下里的暗流涌动并未停歇(高主任和陆科长策划的“学术评议”正在暗中酝酿),但至少表面上,质疑的声音不再那么刺耳和充满恶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明德堂和张景这个名字所引发的关注和争议,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本地学术圈和小范围的患者群体,开始向着更广阔的平台扩散。
这天下午,张景刚送走一位复诊的顽固性湿疹患者,正准备喝口水润润几乎冒烟的嗓子,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桂翠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用手捂住了话筒,转头对张景低声道:
“张医生,找您的。说是省卫视《健康论坛》节目组的编导。”
省卫视?《健康论坛》?这是一档在本省乃至周边地区都颇有影响力的电视健康科普类节目,经常会邀请医学专家就热点健康话题进行讨论和科普。
张景心中疑惑,接过电话。
“您好,张景医生吗?冒昧打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语速很快、充满活力的年轻女声,“我是省卫视《健康论坛》的编导,姓刘。
我们节目最近一直在关注您和您的明德堂中医孵化计划,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极具社会价值的话题!”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正式:“我们计划近期制作一期特别节目,主题就定为‘中医传承与创新:速成能否造就良医?’。
希望能邀请您作为中医方的代表,与我们的特邀嘉宾——省人民医院的着名神经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郑柏明教授,进行一场开放的、面对面的电视讨论。”
郑柏明教授?张景的心微微一沉。这位郑教授他是知道的,是本省西医神经内科领域的权威,以观点犀利、作风强硬着称,在媒体上经常发表支持现代医学、对替代医学(包括中医)持强烈批判态度的言论。
让他来做“特邀嘉宾”,节目组的意图不言而喻——这分明是要打造一场中西医辩论赛!
“刘导,”张景保持冷静,试图婉拒,“感谢贵节目的关注。但我们明德堂目前只是做一些小小的探索,重心还是在临床和教学上,恐怕不适合参加这种…”
“张医生您太谦虚了!”刘编导立刻打断他,语气热情却不容拒绝,“您可能还不知道,郑教授前几天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恰好就提到了最近某些‘中医奇迹’的报道,他的观点…嗯…比较鲜明。
我们认为,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两种医学观念进行一次直接的、理性的碰撞!这对于帮助公众科学认识中医、促进医学交流,都是有巨大好处的!”
她的话说得冠冕堂皇,但背后的收视率考量和对立冲突的预设,张景听得一清二楚。这分明是看中了话题的争议性,要拿他和明德堂当噱头!
“当然,您完全不用担心,”刘编导似乎怕他拒绝,赶紧补充,“我们这是录播节目,会保证基本的学术礼貌和对话规则。
而且,这也是一个向全省乃至全国观众展示您理念和成果的绝佳平台!影响力绝不是地方媒体可比的!很多专家想上都争取不到机会呢!”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
张景握着话筒,沉默了片刻。他几乎可以想象,一旦答应,他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一个装备着现代医学最新成果、深谙辩论技巧、对中医抱有根深蒂固偏见的强大对手;
一个可能预设了立场、追求戏剧冲突的节目舞台;以及台下和电视机前无数或期待、或质疑、或看热闹的眼睛。
风险极大。一言不慎,就可能被贴上“伪科学”、“江湖骗子”的标签,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但…这难道不也是一个机会吗?一个打破信息不对称,直面最尖锐的质疑,向大众阐述真正中医思维的机会?一个或许能改变一些人偏见的机会?
逃避,从来不是他的风格。学术的质疑可以用数据回应,而观念的壁垒,或许更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与碰撞。
“刘导,”张景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坚定,“我可以参加。但我有两个条件:第一,讨论必须基于事实和逻辑,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或恶意剪辑;
第二,在讨论具体案例(比如小雅的病例)时,必须严格保护患者隐私。”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刘编导见张景答应,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那我们就这样说定了!具体录制时间地点我稍后发您详细邮件!期待您的精彩表现!”
挂断电话,张景发现诊所里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他,脸上写满了担忧。刚才的对话,他们隐约听到了一些。
“省卫视?辩论赛?还是跟那个有名的郑大炮?”黄彪第一个叫了起来,“小子,你疯啦?那老家伙出了名的嘴毒!你这是羊入虎口啊!”
王森也一脸紧张:“张医生,电视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说错一句话就完了!”
学员们更是面面相觑,为他们老师捏了一把汗。
张景看着大家,反而笑了笑:“怕什么?真理越辩越明。他们质疑中医的科学性,质疑我们的疗效,那我们就在更大的舞台上,把道理说清楚。这比我们自已关起门来说一万句都管用。”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不过,这确实是一场硬仗。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他立刻对桂翠说:“桂翠,把之前整理的报告和数据,再提炼一遍,做成最简洁明了的图表和要点!”
又对杨主任和黄彪说:“杨主任,黄老师,你们经验丰富,帮我想想他们可能会从哪些角度攻击,我们该如何回应。”
最后,他对所有学员说:“你们,就是我的智囊团和模拟辩论对手!从现在起,我们的沙盘推演,内容改成——中西医辩论模拟战!”
一时间,明德堂刚刚稍缓的气氛再次紧绷起来,但这一次,不再是恐慌和愤怒,而是如同大战将至般的同仇敌忾和积极备战的昂扬斗志!
一场突如其来的电视辩论邀请,将张景和明德堂推向了风口浪尖的最高点。
前方是灯光璀璨的演播厅,也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张景深知,这将是他行医以来,面临的又一场严峻考验。但他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
为中医正名,为明德堂正名,在此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