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梁王的幕僚(1/1)

愿为梁王驱使。

第二日一早,京都最大的牙行便接到了一宗大买卖,一位姓刘的先生在京城最繁华的西街,买了一栋三进三出的宅院,以及二十来名仆婢,五十来名看守,这在京城虽然常见,可奈何买宅子的人太受关注,因此一个上午便传遍了想听的人的耳朵里。

“咦,这刘宅中所住何人啊?就这一上午,已经有好几队人上门拜访了。”

“可不是,且都是达官显贵。”

不出所料,刘锜一在京城安置下来,梁王和陈王便派了人上门,又是送礼物又是邀宴,真是风头无两。

就连谢瞻都觉得奇怪,他刚入工部前两日,那些人都对他横眉冷对不搭理的,这两日倒是突然多了几人邀他饮茶了,他还以为是日久见人心,谁知这几人聊了没一会儿就开始打听他和刘锜的关系来。

他也确实好奇,刘锜这样的人物,前几年为何在儋州帮他呢?

这日下值后,他拎了一坛酒又买了一盒炒豆子也加入了拜访刘宅的队伍中,已经酉时,刘宅门口还有不少大人府上的管事正在候着呢,他皱皱眉,递了名帖,想着大概要过几日才轮到他,可谁知守门的管事看了看他的名帖,竟然客客气气的直接请他进去了。

刘宅里面布置的倒是清雅,小桥流水、兰菊丛生,竹叶飒飒、凉亭悠悠,同印象中刘锜的性格很不一致,谢瞻一面走,一面觉得怪异,这个刘锜是他认识的那个刘锜吗?

“谢大人,你手里提的是胥家的炒豆子?”

没等谢瞻欣赏完院子布景,刘锜已经迎了出来,语气依旧如用往常那样亲切,当然,脸也是那张脸。

“呃,这下值太晚,也没什么可带上门的,先生莫要嫌弃。”

刘锜感受到谢瞻语气中一丝不自在,笑道:“还得是大人你了解我,我就爱吃他们家的豆子,佐酒更是一绝。”

说着便引着谢瞻往里走,一边走着一边问些谢瞻回京的事儿,语气熟稔,有时也提提建议,宛如几年前,慢慢的谢瞻缓了下来。

几刻钟后,谢瞻已然酒酣,终于问出了这些日子藏在心里的怀疑:“先生如此大才,究竟是受何人所托在儋州助我?”

这话像是醉话,而谢瞻确实不善饮酒,可刘锜知道他此刻很清醒。

他在犹豫,是像谢宁安排的那样告诉他一个谎话,还是……

“大人说笑,当年我也算是落难儋州,得孔先生引荐,大人收留,供我三餐吃住,所以偶尔为大人建议,是为报恩。”

谢瞻笑了笑,“若先生愿意,每日山珍海味皆有人奉上,何须屈居我府上粗茶淡饭啊?”

刘锜看着谢瞻眼里闪烁的光,放下了酒杯,“实不相瞒,我先前确实受人所托,可与大人接触,了解了大人为官的一腔赤忱,后面相帮实为遵从本心啊!”

谢瞻有些赧然,他做了些什么,不过为官之人应为之事,遂叹了口气,“先生不愿相告便罢了。”

“大人也无需计较,总之,我与大人实乃一见如故,因此不希望因我的身份而遭大人你厌弃。”

这话就有些重了,谢瞻急的站起了身,“先生如此身份,我怎么会……”

“大人。”刘锜制止了他。

“如今京城皆是流言,十几年前我深陷漩涡,好不容易逃了出去。今日外人看我风光,实则已然身陷囹圄,甚至可能影响大人你。”

刘锜看着谢瞻,继续道:“大人几年前被贬出京,好不容易回来,望你在京城处处小心,莫因我之关系遭了算计,若是如此,那刘某我就罪孽深重了。”

谢瞻从刘宅出来已经夜深,他回想起刘锜所言,再看这京城,处处危机四伏,虽不知几年前是何人害他何人助他,但回了京城他得凡事多思多虑,不可再遭人算计了。

大概半个月后,京城传言,刘宅闭门谢户,不再接待人了。

也有小道消息,这位刘先生,已经是皇四子梁王萧遇的幕僚了。

………………

此刻,谢宁正为两日后的宫宴发愁。

京城哪哪儿都好,就是宴会多,她回京一月不到,已经推拒了好几次府上的宴请了,可这次宫宴却不太好称病不去了。

陈氏说再称病,整个京城都快知道谢家二房有个病秧子了,影响她的亲事,所以早几日便为她裁衣选首饰了。

她一边打量着匣子里京城最流行的步摇金钗,一边想着昨日庞四的消息。

皇宫不比这些朝臣府邸,安插人实在困难,庞四想扮成太监进宫,差点成为真太监,可如果对宫里的消息一无所知,对往后的谋划非常不利。

镜子里,谢宁头上的金钗熠熠生辉,她恍惚想起来,上辈子有这样一副金钗头面摔在地上,零落遍地,是谁来着?

那时她刚被萧遇送进皇宫,听说了一件秘辛,老皇帝震怒,那小宫女是谁来着?已经想不起名字了,只能想起来是同萧慕苟且被同住一屋的宫女告发,被赐死了,她正好目睹了那宫女跪在地上求情的一幕,因此有点印象。

两日后进宫看看,看这时候有没有这个人。

陈氏过来就瞧见谢宁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她叹了口气,“宁儿,我看你宛姐姐明日是戴八钗四环,你可以戴这两支步摇配四钗,不会被比下去的。”

谢宁瞧瞧陈氏手里的步摇,笑道:“大姐姐明年就要和忠王成亲了,宫宴上本就该隆重些,我戴这么多干嘛?”

没有一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女儿被比下去,她收了两支钗子。

“就这样吧,双钗也好。”

陈氏看着镜子里粉雕玉琢的面庞一时有些失神,谢宁已经十二岁了,再过两年就可以议亲了。

谢宁将两支步摇取下来,她不打算在宫里出任何一点风头,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