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以退为进(1/1)
省委招待所的临时指挥部内,空气仿佛凝固了。
金凯刚刚接到武贤军打来的加密电话,内容言简意赅:“调查暂停,所有材料封存备查,对外宣布结案。”
“结案?”林思武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股热血猛地涌上头顶,“我们刚刚找到突破口!旧楼的痕迹、那辆车的来源指向……这一切都说明吴洪建的死绝非意外,背后很可能牵扯到……”
“我知道。”武贤军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这种平静之下,是毋庸置疑的决断,“马上执行命令。”
“可是!”
“没有可是。”
武贤军打断他,语气加重了一丝,“这是基于全局综合考虑的决定。有些事情,不是光靠一腔热血和证据链就能解决的。阻力比想象中更大,再查下去,不仅案子可能推进不了,我们现有的成果,甚至我们的人,都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林思武他无法理解,明明曙光在前,为什么就要这样放弃?那股压抑已久的愤怒和不甘几乎要破胸而出。他仿佛又看到了监狱里那个被冤枉而无助的自己,看到了母亲林婉担忧的眼神……
“这是妥协吗?”林思武的声音有些发颤。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武贤军的声音低沉下来:“这是策略。拳头收回来,不是为了放弃,而是为了下次更有力地打出去。相信我。”
说完,电话挂断了。忙音嘟嘟地响着,像锤子一样敲在林思武的心上。
指挥部里的其他成员,如金凯、顾小英等核心人员,显然也收到了类似的通知,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困惑和难以接受。
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甚至冒着风险,眼看就要触及核心,却被一纸命令强行叫停。
“为什么?”顾小英忍不住问,眼圈有些发红。
金凯长长叹了口气,拍了拍林思武的肩膀,又环视众人,语气沉重。
“执行命令吧。武书记有他的考量。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这个层面能完全理解的。封存所有材料,备份移交归档。对外统一口径,就说经调查,吴洪建同志确系因病意外身故,未发现违法犯罪线索。”
命令被不情愿地执行了下去。热闹紧张的指挥部迅速冷却下来,只剩下收拾文件和设备的窸窣声,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挫败感。
林思武独自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华灯初上的城市。
巨大的失落感和愤怒在他心中交织。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即使手握证据,在这巨大的权力迷宫中,前进的道路依然如此艰难,甚至需要暂时的后退。
但他父亲最后那句话,“这是策略”、“相信我”,又在他脑中回响。
武贤军不是轻易放弃的人,更不是一个会向罪恶妥协的人。他这么做,必然有更深层的原因。
是来自更高层的压力?
是对方的反扑已经到了必须暂避锋芒的程度?
还是说……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故意示弱,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露出更大的破绽?
林思武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换位思考。
如果继续高压调查,对方必然全力戒备,甚至狗急跳墙,可能导致更多像吴洪建这样的“意外”,或者证据被彻底销毁。
而此刻宣布结案,仿佛一切尘埃落定,那些隐藏在幕后的人,是否会以为危机已过,从而开始活动,甚至庆祝胜利?
一想到“相互联系”,林思武的心猛地一动。
对手极其谨慎,之前所有的联系都通过单线、死信箱甚至类似杯盖传感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
如果他们认为安全了,是否会采用相对常规但更容易追踪的方式沟通?
“金厅,”林思武忽然转身,对正在监督封存工作的金凯说,“结案可以,监控不能停。”
“尤其是对那几个重点怀疑对象的通讯、出行、社会关系的监控,不仅不能停,还要更隐蔽、更全方位地加强!”
金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这就去安排,用最可靠的人,启用最高级别的技术手段!”
表面的调查停止了,但真正的较量,转入了更深、更暗的水下。
武贤军的“结案”命令,像一声锣响,宣告了台前戏码的暂时落幕,却也同时敲响了幕后真正较量的开场钟。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看透了对手心理的高棋。
林思武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不甘。
他相信父亲,更相信正义不会永远缺席。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那条自以为逃脱了猎枪的狐狸,在放松警惕后,再次露出它的尾巴。
黑夜笼罩城市,有些人或许以为迎来了安宁,却不知一张更隐秘的大网,正在无声地撒下。
结案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吹遍了省直机关各个角落。那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似乎一夜之间消散了。
一些人松了口气,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走路的步伐也轻快了些。
茶余饭后,关于武贤军“雷声大雨点小”、“最终还是妥协了”的议论开始悄悄流传。
在某些小圈子的饭局上,甚至能听到一些压抑已久的欢愉和带着幸灾乐祸的调侃。
“看来,武老板也是懂得分寸的嘛。”
“我就说,有些事情,查下去对谁都没好处。”
“毕竟是快退休的人了,求个安稳落地,可以理解。”
林思武暂时回原单位,表面上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周围目光的变化——有些是同情,有些是探究,更多则是那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他按捺住性子,表现得如同一个遭遇挫折后有些消沉的年轻干部,甚至故意请了两天假,显得意志消沉。
暗地里,他和金凯领导的秘密监控小组,却像最耐心的猎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注视着目标区域的一举一动。所有的通讯数据、出行记录、资金流向,都在无声无息中被记录、分析。
结案后的第三天,第一个有价值的信号出现了。
一直处于半潜伏状态、表现乖巧的张志刚,他的妻子名下的一张不常用的银行卡,突然收到了一笔来自境外、经过多层复杂洗钱渠道汇入的款项,金额不大不小,正好二十万。汇款备注是“咨询费”。
几乎是同时,技术部门捕捉到一个从省委家属大院某个特定区域发出的、经过高度加密的短暂信号,接收方是边境地区一个已被标记的可疑号码。
信号内容无法破译,但其出现的时间和频率模式,与之前监控到的某些异常活动高度吻合。
“狐狸尾巴开始摇了。”
金凯在加密通讯里对武贤军说,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他们以为风头过去了,开始处理首尾和报喜了。”
“继续监控,不要惊动。”
武贤军回复,“尤其是家属大院那边,我要知道具体是哪一栋,哪一户!”
又过了两天,一个更重要的发现浮出水面。
一直声称对更高层保护毫不知情的赵永明,在监狱医院接受例行检查时,趁狱警短暂换岗的间隙,竟然试图通过一个前来维修设备的工程师传递一张小纸条!
纸条被当场截获,上面只写着一串看似无意义的数字。
密码专家连夜分析,结合之前掌握的部分密码本,初步破译出含义:“事已平,安,勿念。”
这显然是向外界报平安,并暗示事情已经摆平!
这说明赵永明并非像他表现的那样一无所知,他不仅知道“上面有人”,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与外界保持极其隐蔽的联系!
那个维修工程师的背景被迅速彻查,果然发现他与某家有着复杂背景的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有的线索,开始默默地交织、汇聚。
对方在“结案”的麻痹下,谨慎度明显下降了。他们开始活动,开始沟通,开始处理之前不敢处理的事情。
武贤军的策略正在生效。他以暂时的退让,换来了对手的松懈,也为最终的收网,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林思武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
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正在涌向最终的目的地。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父亲武贤军的办公室。
“爸,”他平静地说,“鱼饵起效了,鱼开始试探了。可以开始准备下一步了。”
电话那头,武贤军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但林思武能想象到,父亲此刻眼中必然闪动着锐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