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慈宁威重君王屈 幽宫深处觅旧闻(1/1)
太后的仪驾来得又急又快,金黄的凤舆在数十盏宫灯的簇拥下,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山,带着不容置喙的威压,停在了永安宫的庭院中。
“皇上!”
人未至,声先到。
李嬷嬷当先一步,挑开了舆帘,太后在一众宫人的搀扶下,缓缓走下凤舆。
她身着深紫色绣金凤纹的常服,头戴嵌东珠的金凤钗,面色冷肃,目光如电,直直扫过跪了一地的嫔妃和宫人,最后落在了皇帝身上。
“这是在做什么?半夜三更,闹得整个后宫鸡犬不宁,成何体统!”
皇帝紧抿着唇,原本周身骇人的气压,在太后驾临时,不得不收敛了几分。
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母后,夜深露重,您怎么过来了?”
太后没有理会他的问候,她的目光越过皇帝,看到了被禁卫军押解着,形容狼狈的灵婕妤。
“放肆!”太后厉声呵斥,不是对任何人,而是对那两个押着灵婕妤的禁卫军,“见到本宫,还不行礼?灵婕妤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要让你们如此作践!”
那两个禁卫军被这声呵斥吓得浑身一哆嗦,下意识地松了手,跪了下去。
灵婕妤一得自由,便哭喊着连滚带爬地扑到太后脚边,死死抱住她的裙摆:“姑母!您要为臣妾做主啊!臣妾是冤枉的,是瑾昭仪,是她栽赃陷害!”
白若曦的目光微不可察地闪动了一下。
她看着太后,看着她将灵婕妤扶起,用自己的手帕为她擦拭脸上的泪痕,动作间是显而易见的维护与心疼。
皇帝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声音里压着怒火:“母后,灵婕妤在宫中行厌胜之术,诅咒朕的皇子与昭仪,人赃并获,证据确凿,朕已经下旨,将她……”
“住口!”太后猛地回头,打断了皇帝的话。
她的眼中,竟是前所未有的失望与痛心。
“皇帝,你长大了,翅膀硬了,连哀家的话都不听了吗?”太后拄着李嬷嬷的手,身形微微摇晃,声音里带上了疲惫与悲怆,“哀家知道,你嫌弃哀家的娘家不比从前,嫌弃她们帮衬不了你。可你别忘了,当年先帝去得早,是哀家,是灵家,拼了命才把你扶上这个位置!”
她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皇帝的心上。
“为了一个所谓的‘证据’,你就要处置哀家的亲侄女?你让哀家的脸往哪儿搁?让天下人如何看待你这个皇帝?说你薄情寡义,过河拆桥吗!”
皇帝的拳头在袖中握得咯吱作响,青筋暴起。
他看着自己的母亲,此刻当着满宫嫔妃的面,毫不留情地剥开他的体面,践踏他的君威。
他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无力与愤怒。
白若曦垂下眼帘,嘴角扬起一丝冷笑。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狗皇帝和太后产生嫌隙,这对她来说天大的好事。
这里面似乎有什么不对劲。
太后对灵婕妤的维护,已经超出了一个姑母对侄女的正常范畴。
诅咒皇嗣是灭族的大罪,太后不可能不知道。
可她不仅要保,还要用这种近乎撕破脸的方式来保。
这其中,一定有比家族情分更重要的东西。
白若曦的脑中飞速转动,上一世,她被赐死得太早,根本没机会接触到慈宁宫的核心。
她对太后的认知,只停留在那个表面。
至于太后与灵家,与灵婕妤之间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一无所知。
皇帝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冰冷的死寂。
他一字一顿地开口,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母后的教诲,儿臣不敢忘。”
他终究是退让了。
太后脸上的寒霜稍霁,但语气依旧强硬:“灵儿只是一时糊涂,被人蒙蔽。此事就此作罢,不许再提。至于那两个木偶,来历不明,定是有人蓄意挑拨,给哀家彻查!务必将那藏在暗处的鬼东西给哀家揪出来!”
她这是要将此事,彻底定性为栽赃陷害。
“灵婕妤言行不端,即日起,降为宝林,禁足于永和宫,抄写佛经,为皇嗣祈福,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外出。”皇帝说出了他最后的底线。
褫夺封号,打入冷宫,变成了降位禁足抄经。
天差地别。
太后深深地看了皇帝一眼,扶着灵婕妤,在一众宫人的簇拥下,转身离去,从始至终,没有再看白若曦一眼。
皇帝上前亲手扶起白若曦,表明了他的态度,无意给众嫔妃一个信号。
皇上信瑾昭仪!
“爱妃,好生歇息,朕明日再去看你。”
“好,臣妾恭送皇上。”
“臣妾\/嫔妾恭送皇上。“
皇帝拂袖而去,徐婕妤想挽留的声音卡在喉咙里,五皇子还昏迷不信,皇上怎么能就这么走了,那她不就一个笑话了吗??
“娘娘……”琳琅扶着白若曦,声音里带着不甘与担忧。
白若曦摇了摇头,脸上泪痕未干,眼神却已经恢复了清明。
她看向永和宫的方向,目光幽深。
“回宫。”
回到瑶华宫,白若曦独自坐在窗边,任由深夜的寒风吹拂着她的脸颊。
今夜,如她算计的一模一样,太后果然来了,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太后……她到底在隐藏什么?
柔妃,或许知道!
她必须想办法再去一趟冷宫了。
她需要知道太后的秘密,找出她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底牌。
白若曦站起身,目光穿透深沉的夜色,望向皇宫西北角那片死寂的区域。
“琳琅。”她朝着殿外轻唤一声。
“奴婢在。”
“备些东西,明日一早,本宫要去一个地方,见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