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相亲对象(1/1)
师傅,您的鸡蛋怎么卖?”
何裕柱陪师傅师娘办完手续走出医院,街边有不少小摊贩叫卖。
他看见一家煮鸡蛋的铺子,上前询问。"同志,茶叶蛋八千,普通煮鸡蛋七千。”
老板一边翻动锅里的鸡蛋,一边礼貌回答。
柱子虽年轻,但衣着整洁,看起来家庭条件不错,有实际需求。
何裕柱点头表示理解。
虽然自己空间里存了些鸡蛋,但此时不便取出。"那就给我装十个煮鸡蛋。”
所谓茶叶蛋,类似后世的茶叶蛋,用茶叶和调料煮制,比普通煮鸡蛋贵一千块。
师娘怀孕期间只需吃煮鸡蛋。"好的,我给您包好。”
老板熟练地从锅中捞出十个热腾腾的白煮蛋。"师傅,请帮我挑几个个头大的,给师娘补身体。”
“您放心,这些都是精心挑选的大鸡蛋。”
当何裕柱再次走到师傅师娘身旁时,手里拎着一袋鸡蛋。"师傅师娘,这是给您的,师娘每天吃三个,补养身体。
等我和父亲商量好了,再来您家吃饭。”
何裕柱将鸡蛋递过去。"柱子,你有心了。"李保国接过鸡蛋,沉声说道。
他知道柱子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心中一直记挂着自己这对师徒关系,因此没多说客套话。"那师傅师娘,您们先回去吧,我再去药馆看看药材。"何裕柱说完,便骑上自行车,带着雨水离开了。
看着柱子和何雨水离去的身影,肖秋珍感慨道:"柱子这孩子真是用心良苦,要是没有柱子,我们也不会有这样的生活。
以后即便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要把雨水兄妹当作自家人看待。"
李保国点头表示赞同。
单是这份传承之情,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永远割舍不断。"说到柱子,再过不久就满十六了吧?何大清也回来了,以柱子的情况,现在确实该考虑婚事了。"
肖秋珍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神秘:"行了,这事你就别操心了。
柱子条件这么好,还怕找不到合适的吗?"
"也是,我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
南锣巷,95号四合院。
傍晚时分,何裕柱带着雨水回到了院子。
他的自行车是这里独一无二的,每次回来,总能成为整条胡同里最亮眼的存在。"柱子,你回来了!"
"柱子,你又高壮了不少啊。"
刚到院门口,几个邻居就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如今,要说95号院哪家日子最让人羡慕,非何家莫属。
自从何大清回来后,何家的那些不太好的名声也随之消失。
现在,父子俩都有双份收入,而柱子还在鸿宾楼这样的大酒店工作,这样的条件,连一些工人的家庭都难以企及。
何裕柱一一回应了邻居们的问候。
毕竟,他离不开这个集体。"柱哥儿,你回来啦!"阎解放看到何裕柱,眼睛一亮,从前面冲过来。
……
"解放,怎么了?"
何裕柱看见情况,以为出了什么事。"其实没什么,就是柱哥儿你买了自行车这么久,我还一次都没碰过呢。”
阎解放挠着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何裕柱听后,立刻笑着说:“这有什么?你推着走两圈都可以。”
跟阎家关系好,这点小事自然没问题。"真的可以吗,柱哥儿?”
阎解放一听,立刻急切地从何裕柱手里拿过自行车。
冰冷的车把抓在手里,他顿时感到一阵舒畅。
特别是推着车在院子里走了几步后,他甚至觉得自己飘飘然起来,恨不得有人能看见。
这实在是太有面子了。
等推到前院时,阎解放才依依不舍地把车还给何裕柱。"柱哥儿,那个……”
看到阎解放吞吞吐吐的样子,何裕柱催促道:“解放,有话直说。”
“柱哥儿,也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这周五放学的时候,你能不能骑车到学校接我一趟?您放心,我不会坐车,也不会弄坏它,我只是有点看不惯许大茂那个孙子……”
何裕柱听完明白了,这小子是想自己骑车去学校挣面子。
就像现代社会,家长开着豪车来校门口接孩子,不管内心如何,至少在同学面前是有面子的。"你是说许大茂最近在学校嚣张得很,走路都趾高气扬的?”
何裕柱注意到,阎解放提到许大茂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可不是嘛,柱哥儿。
这小子靠着他爸的关系,毕业后可以直接进放映厂,这事已经在学校传开了,同学们看他现在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阎解放说到这儿,咬了咬牙。
毕竟,他和柱哥儿关系好,对许大茂自然看不顺眼。"既然这样,那确实得去接你了。
解放,下周五放学我骑车来接你。”
阎解放单独提出意见时,何裕柱或许会犹豫,但当许大茂也加入进来,他便有了决定。
毕竟,这家伙过去没少算计他和谢颖琪,虽然何裕柱不会主动找麻烦,但对于这种顺水推舟的事情,他自然乐意为之。
三天后。
昌平救助站。
这个月恰逢何裕柱有来救助站的任务,他便请杨老板安排自己在这里待几天。
刚协助完成午饭的准备,张婶一脸神秘地将何裕柱拉到一旁。"张婶,您这是……”
何裕柱略显疑惑。"柱子,你忘了?上次你托我办的事……”
听到这话,何裕柱立刻明白过来:“张婶,您这么快就找好了?”
他托张婶为自己的养父何大清物色对象。
何大清三十多岁,有一技之长,仍怀有成家的想法,于是何裕柱主动帮忙,向张婶详细说明了要求。"没错,这方面你尽管放心,姑娘今天已经到了,要不要见见?”
“今天就到了?这么快?”
虽然是为养父寻觅对象,作为儿子把关也很正常。
何裕柱点头道:“那就麻烦您了。”
张婶听罢,眼睛一亮,小跑着去了救助站的一角,似乎是去叫那位姑娘。
没多久,张婶牵着一位女子走来。
何裕柱仔细打量,这女子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岁。
她双手有茧,显然长期劳作,脸庞微黑却不粗糙,五官端正,双眼皮,小巧的鼻子,还扎了一条清爽的马尾辫。
当初托张婶寻找时,他就明确要求从农村选人。
毕竟,以何大清的情况,城里的姑娘大多看不上他。
何家世代的挑剔眼光,使得普通的姑娘很难入他的眼。
农村出身且长相不错的陈娟,被何裕柱推荐给何大清。
张婶简单介绍了两人后便离开,何裕柱这才注意到气氛不对。
陈娟稍显拘谨,尽管比何裕柱年长,但她听到张婶描述何家的富裕生活时还是感到惊讶。
城里人家一个月收入百万,而她务农一年所得不及此零头。
陈娟虽有些紧张,但仍仔细打量着何裕柱。
两人寒暄几句后,何裕柱直接询问陈娟是否还有其他疑问,他表示家里情况已由张婶说明,他对婚姻的看法很简单,只要女方外貌满意即可。
陈娟则担心婚后何裕柱是否会介意她的年龄,这令何裕柱颇感意外,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
月中了,求月票支持!
这怎么回事?怎么突然提到嫌弃年龄的问题了?
何裕柱的表情愣了一下,陈娟察觉到了他的神情变化,眼神也随之暗淡下来。
果然,张婶还没告诉柱子自己的年龄。"柱子,我知道我年纪不小了,但我丈夫结婚那天就去世了,之后一直没有再婚。
去年我婆婆也走了,所以我才让张婶帮忙介绍对象。”
听到这句话,何裕柱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神变得有些怪异。"那个...是张婶没和你说清楚吧?我是帮我父亲找对象,不是我自己找对象。”
陈娟听完柱子的话,一时愣住了。"是这样的,我让张婶帮我留意一些年纪稍长的女性,因为我的父亲也三十多岁了,太年轻的话不太合适。”
何裕柱耐心地解释着,没想到当时跟张婶提的时候没说明白,反而造成了这个误会。
不过从陈娟刚才的话里可以听出,她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结婚时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新婚丈夫当天去世,她也无法离婚。
直到后来照顾公婆直至他们离世,加上时代变迁,她才萌生了找对象的想法。"这样的话,你觉得还需要再考虑一下吗?”
看到沉默的陈娟,何裕柱主动说道。
如果对方不愿意,他自然不会勉强。
陈娟听到这话,反应过来后立即点头:“愿意!不过我家还有一个弟弟,我妈让我来城里时叮嘱过,要三十万的彩礼...”
说到最后,她的脸微微发红,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她是农村来的,能嫁给城里人,而且还是这么好的家庭,已经算是高攀了。
人家有城里的房子,连自行车这种大件都有,她担心自己提出的条件会让柱子望而却步,于是赶紧补充道:“不过你放心,柱子,我嫁给你爸的话,一定会好好对待你们的。
在农村时我就很勤快,家务活样样都行,一定把你们爷俩照顾得妥妥帖帖的...”
男人去世后,这位姑娘多年来一直照顾他的母亲,展现出农村妇女特有的勤劳品质。
何裕柱对此没有过多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女儿再婚,母亲却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见这一家人并不指望女儿未来的生活有多幸福,而是希望通过这笔钱为儿子将来娶妻铺路。
对何家而言,三十万并非巨款,付完之后可以避免后续的麻烦,只要陈娟日后真心嫁给何大清,这笔交易就是值得的。
毕竟陈娟的男人在结婚当天还没入洞房就死在路上,她至今仍是未婚的黄花大闺女。
听闻柱子爽快应允,陈娟也舒了一口气。
她在得知何家的要求后,其实很希望能嫁过去。
虽然柱子年纪小,但她觉得条件不错,不过换作何大清后,她反而更安心了。
她丝毫不介意何大清年纪比自己大。
在这个年龄阶段,像她这样经历的女人能找到何大清这样条件的对象,已经算是难得的机会了。
两人商定后,下午何裕柱便带着陈娟去四合院见何大清。
同时,他还请来了张婶,并笑着对她表示感谢。
何裕柱直接从怀里拿出一沓钱,共计五万元,是他刚从空间里取出来备用的。"张婶,这事得谢谢你,这钱你一定要收下。”
何裕柱态度坚决,无论关系多么亲近,张婶前后忙活确实费心,而他也并不缺这笔钱,所以一定要照顾好她。
张婶看着何裕柱的态度,笑逐颜开地说:“柱子,说到这事,我还给你弄了个误会,这钱我可担不起。”
接过钱的张婶随即对陈娟说道:“陈妹子,等你结婚时,我亲自给你送来一双鞋!”
这是农村中媒人的习俗,若是成功撮合了一桩姻缘,媒人需送给新人一双鞋作为祝福。
尽管张婶并不是专业媒婆,但这传统习俗还是要遵守的。
下午,处理完救助站的最后一餐后,何裕柱带着陈娟先接了雨水,随后三人一同回到南锣巷四合院。
门神阎富贵一眼注意到柱子身边的陈娟,身体微微一顿。"柱子,这位是……”
“我爸的相亲对象,我今天带回来让他看看。”
“噗嗤……”
阎富贵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什么?你爸的相亲对象?”
“是啊三大爷,我先进去了,回头再说。”
何裕柱点点头,带着雨水和略显拘谨的陈娟走向中院。"我们先在这儿坐会儿吧,我爸还没下班,通常要到六点多。
对了,我们的年龄差距不大,要是我和我爸的事成了一起住,我直接叫你妈不合适,以后就叫您陈姨吧?”
何裕柱一边招呼陈娟坐在院子的石凳上,一边说道。
陈娟听后自然没有异议,同时四处打量着四合院。
何家的中院有两套房子非常醒目,不仅面积最大,还因为有自行车的点缀,让她越看越满意,甚至担心一会儿何大清会看不上她。
院子里的人陆续归来。
易忠嗨带着贾东旭刚进中院,就听见贾东旭喊着秦淮茹的名字。
原来今天秦淮茹没去上班,也没遇到在救助站帮忙相亲的柱子。
听到声音的秦淮茹从屋子里出来,正准备迎接自己的男人,却看到院子里的何裕柱兄妹和陈娟。"柱子,这是谁?你们家来了亲戚吗?”
易忠嗨第一个开口,疑惑地看着陈娟。"一大爷,这是我爸的相亲对象,今天来见我爸。”
何裕柱解释道。"相亲对象?你爸真的要离婚了?”
易忠嗨下意识地问道。
……
这段时间,易忠嗨也没闲着。
白寡妇找来后,易忠嗨默默记住了柱子提到的事实婚姻。
后来他调查时发现,柱子确实有这么回事儿。
只要两人长期同居,即便没领证,法律也承认这段婚姻。
因此,何大清一年多前的事儿可以安心了。
得知这一情况后,易忠嗨便放弃了暗中安排何大清的想法。
现在何家状况不错,何裕柱年纪轻轻就在鸿宾楼干得出色,加上何大清的精明,易忠嗨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他没想到何大清行动如此迅速,居然这么快就谈婚论嫁了。
他还想等时机成熟,带小白过来聊聊,毕竟他对何大清的性格清楚得很。
易忠嗨打量着陈娟,觉得她长得不错。
看来何大清可能真对她有意。"不用特意去躲,事情既然已经公开,若白寡妇再来闹,那时再去军管会也不迟。”
何裕柱简单说道,这事没瞒着陈娟,因为她以后会成为何家的一员,家里的事她也会参与。"这样也好,这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