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青苗(1/1)

转眼就到了腊月,新的一年即将来到。朝堂内外都忙碌了起来。

自青苗法于当年九月正式颁行以来,历经数月推广,已在大宋土地上扎下初根,尤其在最早试点的河北路、京东路、淮南路三路,成效已如早春新苗般破土可见。腊月初,三司使曾布奏报:三路共贷出青苗钱一百八十万贯,惠及农户九万三千余户。只等着开春后,新政真正能够用于春苗的购买、春耕的帮扶,解决更多人的生计问题。

而于上个月颁布的农田水利法,虽然刚刚开始推行,却已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诏书明文规定,凡吏民有能提出兴修水利、改良土地者,官府需“悉条上之”,并由朝廷委派官员考察推行,所需费用可由官府借贷,或按户等募集。消息传开,天下能人皆动。各州府的衙门前,每日都有抱着图纸、捧着水利志的人等候,盼着能为家乡的沟渠堤坝尽一份力。朝廷特意设立的“农田水利利害提举官”们,案头的奏报已堆积如山,字里行间皆是士民对兴修水利的热忱。

新政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朝堂上的变法派更是士气高涨,连素来持重的官员都私下议论:“王相公这新法,恐怕真有一些挽局之势。”

赵顼最近心情也跟着不错,常常召集王安石、吕惠卿等变法核心大臣议事,常常一谈便是数个时辰。趁热打铁的一份《春耕新政推行细则》也提上了日程,并且让王安石亲自严惩淮南路擅自提高青苗息钱的官员,以此来震慑春耕执行官员。

看着桌上的《推行细则》,赵顼暗暗松了口气,春虽未至,但青苗、水利两法已像两粒火种,撒向四野,只等春风吹来,仿佛就能看见千里麦浪,随风起伏,如海如潮。

于此同事,后宫也忙碌着,向皇后忙着宫中新年事宜。难得赵顼心情好,新政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准备大办一场。弥补赵顼即位以来还不曾隆重过年的缺憾。于是通过赵顼安排礼部做一次盛大的花灯庆典,并恢复花灯龙船巡视,官家与民同乐。

赵顼也想好好办一场,为的却是三娘,他想带三娘上龙船,一齐观礼百姓,重温少时境况。

————

反观高太后宫里就不那么欢乐祥和了。高太后斜靠在座椅上,看着下面躬身站着的司马光、文彦博等几位旧臣,脸色晦暗不明。

司马光躬身立堂下,声音低沉:“太后娘娘,如今新政势头正猛,依我们几个老臣看,事实却也未必。前几日,老臣河北来的旧友来报,如今官府放贷只要二分利,老百姓都奔着官贷去了。那些靠放贷为生的商户如今七成铺面都关了门。更可怕的是,有些地方官为了政绩,逼着富户借贷充数。大名府有个米商被强借了三百贯,气得要把官凭文契扔进火盆!”

文彦博颤巍巍补充道:“王介甫还遣三司使曾布重订《考成法》,地方官为达标只能虚报数额……若再不制止,恐生民变!”

文彦博听了趁机上前总结着:“依老臣之见,如今青苗法已生三大弊病:其一,州县为凑政绩强摊贷额;其二,胥吏趁机索贿,放贷百贯竟要抽五贯‘手续费’;其三,曾布将放贷数额与官员考功挂钩,这分明是逼着天下官员弄虚作假!”

司马光从袖中取出一卷民谣:“这是市井孩童传唱的歌谣,‘青苗青苗,春借一斗,秋还三瓢,官府笑呵呵,百姓哭嚎嚎’……”

高滔滔看着他们二人你来我往,脸色愈发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