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牵挂(1/1)

这不是聪明,这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

“你这一张嘴啊,说得我跟神仙似的。”

姑太太轻轻摇头。

她点了点嬷嬷的额头。

“净会捧人。”

“在奴婢心里,您就跟那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一样。”

嬷嬷说得真心实意。

她伺候姑太太十几年。

亲眼见过她救过多少人,平过多少事,压过多少冤。

她不信佛,可若说这府里有谁像菩萨,那必定是姑太太。

“这话可不能往外说,不然别人该笑话我这老太婆,活了一把年纪,还妄想当菩萨。”

姑太太笑着低斥。

这时,外头丫鬟掀了帘子回话。

“姑太太,淮少爷来了。”

萧从淮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少年独有的清朗之气。

他行了一礼,声音清越。

“姑太太安好,侄儿给您请安了。”

他昨儿因在书房温书,未能及时前来,心中一直记挂着。

今日天刚亮,便专程赶来。

他知道,姑太太不只是长辈,更是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连父亲对她也礼敬三分。

这天一早,三奶奶柳氏就叮嘱他。

“你如今是王御史门下的学生,身份不同往日,言行更要合乎规矩。”

“姑太太一向疼你,你去行个礼,既是敬长辈,也是显你不忘本。”

她顿了顿,又添一句。

“一来是晚辈该有的规矩,二来呢,王御史收了他当学生,这是件喜事,得当面跟长辈说一声。”

这不只是报喜,更是一次郑重的宣告。

萧家少年,已正式踏入仕途之门。

姑太太让他进暖阁说话。

萧从淮连忙躬身应下,走进了暖阁。

他站定在姑太太面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晚辈礼。

他又把王御史收自己做弟子的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姑太太听了,脸上顿时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好!好!王御史可是当朝有名的清流,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你能入他门下,那是天大的机缘。”

“不愧是我们萧家的孩子,有志气,有出息。”

她随即命丫鬟去取来一套文房四宝,说是从江北洛家带来的老物件。

整套文房四宝用红漆木匣装着,显得格外珍贵。

萧从淮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匣子。

他低头深深作了个揖。

“谢谢姑祖母厚赐,从淮定当勤勉读书,不负您的期望。”

“坐下吧,姑祖母跟你聊几句。”

姑太太抬了抬手。

“是。”

萧从淮在下首的绣墩上坐下,神情恭敬。

姑太太笑眯眯地看着他。

她一向最厌那些油嘴滑舌、心机重重的孩子,可对萧从淮,却格外不同。

这孩子脾气温厚,没有那些弯弯绕的心思。

最要紧的是,他肯下功夫读书。

这样的孩子,正是她最中意、最疼惜的!

“听说昨天谢家那个愣头青,提着剑要找你麻烦,没伤着你吧?”

姑太太提起这事,脸上的笑意顿时收敛。

“姑太太别担心,从淮好好的,一点事没有。”

萧从淮连忙摇头。

“我看你脖子动得不太自然,过来让姑祖母看看,是不是哪儿磕着了?”

她观察细致入微。

萧从淮刚踏进暖阁时,她就留意到他转头时动作僵硬。

“真没事,就是昨晚睡得不好,落了枕。”

萧从淮不自觉地低下头。

那处淤青,正是昨天在谢家书房与谢行争执时留下的。

他忍着痛没声张,生怕惹出更大的麻烦。

“没事就好。”

姑太太虽未深究,却仍不放心地打量了他几眼。

“以后离谢家那小子远点。那是个莽撞货,脾气一点就着,冲动又不懂分寸,你千万别跟他沾上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明白吗?”

“我知道了,姑祖母。”

萧从淮低声应道。

他心里却清楚,自己与谢行之间,恐怕不是“远离”二字就能了结的。

姑太太叹了口气,目光满是怜惜与担忧。

“你这性子太软和,心也太善。姑祖母就怕你去了京城之后,面对那些权谋算计、尔虞我诈,被人欺负了都不知道还手。”

萧从淮低着头,没应声。

他没有说话,却已经把所有的情绪压进了沉默里。

京城是什么地方?

那是天子脚下,百官云集,权势交错之地。

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暗流涌动的朝堂。

有繁华热闹的街市,也有杀人不见血的阴谋。

那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

萧从淮清楚得很,他知道那不是一个能轻易涉足的地方。

可既然选了这条路,就一定不会糊里糊涂栽跟头。

他生来就不是靠侥幸活着的人,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清醒、有准备。

姑太太又提起她娘家的侄子。

洛缙云,在京城当差,正六品,是五城兵马指挥司的副指挥。

她说那孩子为人精明能干,办事稳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说过两天就托人带封信过去,让洛缙云多照应着点萧从淮。

萧从淮回道。

“我大哥和三哥也在京城。”

他不是不知道人情的重要性。

他更清楚,真正的依靠,还得是自家血脉。

萧文远的大儿子萧安珩和三儿子萧云铎早就在京里做官了。

萧安珩在户部任职,做事周密,已有几年资历。

萧云铎则在刑部,专司审案,素有“铁面”之称。

虽说许氏和柳氏关系一般,彼此也少有亲近,

可几个堂兄弟之间感情不错。

所以等他进京,有他们照应,也不用太担心。

这份底气,是源于家族的支撑。

从姑太太那儿回来,他把收礼的事告诉了母亲。

那是一对玉佩,是姑太太特意准备的,寓意平安顺遂。

柳氏一听,笑着说。

“这是姑太太看重你,是好事。”

那笑容里,藏着欣慰,也藏着不舍。

“从淮啊,等你进了京城,娘可就不在跟前了。”

“你要处处留神,别招惹是非,也别让人踩在头上。”

她眼里泛着泪,一遍又一遍地叮嘱。

“儿子明白,您在家也别太牵挂我。”

萧从淮轻声答。

“要是真有急事,就立马写信回来。”

他说完,又补了一句。

“儿子一定会平安回来看您。”

“好。”

柳氏点点头。

母亲的话,萧从淮一句没落下,全都记在了心里。

他知道,这一去,不只是为前程,更是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

为了萧家的名声,也为了自己未来的路。

王行知的马车直到中午才到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