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养猪?(1/1)
“说制作琉璃也就罢了,陈平这该死的混账居然要让我的乖孙去养猪,你们听听这像话吗?”
朱元璋对陈平给出的办法是直摇头,不满直接就是写在脸上了。
“你们说说,养猪荒唐不荒唐?一头猪光是一天的喂养,就得费多少工夫?养不到一年以上,又根本没多少肉。而一旦闹了猪瘟,就是全军覆没,更别说肉还有一股猪骚味,即便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老百姓吃得起吗?”
朱元璋说着直叹气,对陈平可谓是失望透顶。
“有时候咱是真怀疑,这小子是不是故意恶心我朱家,养猪养朱,若是今天他不给咱一个说法,咱非得把他拉出来好好揍一顿!”
朱元璋越说越气,愤愤不平。
“咳咳,陛下,您忘记了吗?在陈平撰写的新大明律之中对于斗殴这一项有着严格的判断标准,陛下您要是先动手,可是要民事拘留三天,罚款200文的!”
李善长一本正经地给朱元璋解释道。
朱元璋脸色铁青,恶狠狠地瞪了李善长一眼:
“你以为咱不懂法吗?要你多嘴!信不信咱揍你两百文的!”
其实朱元璋也就是过一过嘴瘾罢了,真让他去揍陈平绝对是第一个舍不得的。
只是朱元璋对于陈平这次的回答不满也是货真价实,只觉得对方是在敷衍。
“父皇,儿臣觉得其中或许还藏着玄机。”
朱标思索了一会儿后,认真自信地说道。
“哦?太子,你莫非是看出什么来了?快快道来。”
朱元璋一听朱标这么一说,顿时来了精神,催促道。
“陈先生给出烧琉璃和养猪两个办法的真正用意,就是……”
太子朱标脸上充满了自信:
“原因……我也不知道,只是相信陈先生的为人,他绝对不是那种无的放矢之辈,既然提出这两个办法,定然是能帮助到我大明解决缺钱的困境!”
“太子,你!这是要气死咱不成?”
朱元璋笑了,他是被气笑的。
合着朱标就是不管陈平说啥,他相信是吧?
“咳咳,陛下,太子虽然言之过早,可纵观陈平先生的过往,明显还是有可信度的,不妨我们先看一看情况再说,如果真成功,我们到时候效仿也不迟啊!”
李善长眼看情况不对,赶紧站出来打圆场。
“行吧行啊,咱就看看这小子还有什么花招!”
眼看太子和李善长这么表态了,朱元璋也不会多说什么,只能不耐烦地回应道。
烧琉璃的不易,朱元璋想到了,朱棣自然也想到了。
“先生,虽说琉璃值钱,一旦放开让这些富人购买的话,说不定一掷千金只为购买一件琉璃,可是制作琉璃实在是太困难了,这也是为什么琉璃价值昂贵的原因,本身就不是那么好得到的物件。”
朱棣说着自己都有些后悔选择挣富人的钱了。
他也没想到自己要去烧琉璃啊,这东西复杂又困难,真不是那么好弄的。
“废话真多,我能给你这个办法,难道会不知道难点在什么地方?”
陈平骂骂咧咧地拿起纸笔,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
朱棣和朱雄英好奇地凑上前来,却发现陈平画在上面的是一个看上去模样颇为怪异的巨大火炉。
画好火炉的结构后,陈平又在上面写下一排排文字交给朱棣。
“这是……”
朱棣拿过来只是看了一眼,目光就再也挪不开了,从一开始的不解,再到意外和震惊!
“这是制作玻璃,也就是琉璃的制法,包括从一开始的熔炼沙子,以及配套的土制高炉增温等等,这东西你回去后自己找人去试,没做好之前,就别来见我了。”
朱棣却有些看不明白上面的图纸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很强很厉害,好奇地问道:
“照着图纸上的东西去做,琉璃真的可以烧好吗?”
“废话,不能烧好我能给你图纸?告诉你吧,建好这些个高炉,可不光是能造玻璃,以后有的是你好处。也不知道你哪根筋搭错了,今天废话真多。”
陈平骂完朱棣就不再搭理对方,转头对期待不已的朱雄英说道:
“你也别小看养猪,养好了以后整个大明百姓人人都能有肉吃,至于怎么养自然也是一门学问,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家猪进行阉割,这样做能够加快家猪的出栏速度,还能去除猪肉里面的腥臊味。”
陈平接下来又给朱雄英细细讲解了一下关于如何给家猪阉割的具体办法和注意事项。
“按照我教你的方法,一头刚出生的猪崽,短则六个月,长则10个月就能出栏,产肉保守估计在150~180斤左右。”
朱雄英也不含糊,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拿纸笔唰唰唰地记上,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单单是这份学习能力就让陈平颇为赞赏。
有这份心,别说养猪了,就是治理整个大明也不在话下。
“这这能行吗?烧玻璃先不谈,养猪,阉割?那猪不就成了太监吗?这样做真的能让猪长得快,变好吃?”
朱元璋听了陈平的这番话后,心里面不由怀疑起来。
而且朱和猪同音,总让朱元璋心里面有些膈应。
朱标和李善长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毕竟他们也不懂这方面的东西,想要开口,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边朱棣听了陈平给出的办法后,不由开口问道:
“先生,您的办法确实不错,但是见效还是太慢了,有没有赚钱更多更快的办法?”
在朱棣看来,烧玻璃工艺繁琐,建造图纸上的高炉也十分费工夫,全都完成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养猪就更不必说,一头猪怎么说也得养一年才能出栏吧,中间还得让猪吃饱吃好,不然的话是不会长肉的。
并且养猪是为了惠及平民老百姓,那就必须要将猪进行规模化养殖,光是想想就知道那得多费功夫了!
朱棣为了能让大明尽早地搞到钱银,故而如此开口。
“你丫的,一天到晚脑子里面究竟在想什么呢?”
陈平毫不客气地痛骂道:
“好高骛远,目光短浅!办法都给你了,还吃着碗里想着锅里,一天到晚就是钱钱钱,知不知道我给你的法子值多少钱?”
朱棣被陈平骂懵了,喃喃道:
“先生,您不就给了我一个炉子的图纸吗?学生实在是不明白,这炉子究竟值钱在哪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