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挣钱(1/1)
朱棣的问题,不光引来同样在思索的朱雄英注意,墙壁后面的朱元璋等人也是竖起耳朵,等着陈平回答。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在他们的心里,比起自己的选择,还是陈平给出的理由,更能让他们放心。
不然的话怎么都觉得不太稳妥。
换作是平常,看见朱棣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问,陈平早就没耐烦了。
不过或许是今天这个问题勾起了陈平的兴趣,他面露神秘之色,侃侃而谈道:
“富人占了大明人口的少数,却拥有绝大多数的财富,挣富人的钱,就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将钱交出来。”
“想要做到这点,一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寻常的买卖是不可能做到的。唯有利用他们的虚荣,想要和其他富人攀比、炫耀的心理去谋划。”
“就像是现在,那些个样式精美、用料讲究的首饰珠宝是谁在消费?不就是富人们吗?所以要挣富人的钱,就得在珠宝首饰这些奢侈品身上下工夫。”
陈平的一番话,听得朱雄英和朱棣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那穷人的钱呢?又该怎么挣啊,他们可没有买首饰珠宝的钱。”
朱棣问道。
“挣富人的钱,是从他们的需求下手,挣穷人的钱同样也是如此,首先要弄懂的就是穷人的需求是什么,雄英这个问题你来回答。”
陈平并没有忘记自己是在讲课,看向朱雄英开口问道。
“启禀先生,穷人们想要的不过是一口饱饭,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富人们生下来就拥有的一切,他们却要花费毕生的时间去追逐,学生以为想要挣穷人的钱,就得从与他们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上去做。”
“比如说呢?”陈平听到这里微微点头,目前为止朱雄英的回答都让他颇为满意。
“比如说新精盐还有未来会扩大生产的廉价布匹,涵盖衣食住行之中的两大方面,并且具备价值和质量上的双重优势,老百姓肯定愿意掏钱购买我们的新精盐和廉价布匹,这样一来我们不光是赚了老百姓的钱,老百姓也能用新精盐和布匹改善生活!”
朱雄英越说眼睛越亮,一副很是兴奋的样子。
“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小雄英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这些天没有白来这里听课,基础很扎实,都能自己想出解题思路了。”
陈平笑着夸赞道。
“都是先生教导有方,学生才能知道何为政治何为治国,如今也不过是懂得一点点皮毛而已,不敢当不敢当。”
朱雄英连连摆手,这不是在故作谦虚,看着他那认真的神情,明显内心也是这么想的。
“瞧瞧,不愧是咱的乖孙,懂的东西就是多。”
朱元璋兴奋地冲着朱标和李善长炫耀。
李善长姑且不说,但对朱标炫耀他的儿子朱雄英是什么意思?
“现在富人的钱和穷人的钱,我已经告诉你们是什么了,也该你们做出选择。”
陈平这边讲解结束后,看向二人开口问道。
“启禀先生,我想要挣富人的钱!这些富人把持着诸多财富,却从来不曾想着为建设大明出一份力,如今正是让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
朱棣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而后,朱雄英则是奶声奶气地说道:
“先生,学生想要挣穷人的钱。先生说过,经济如同流水,要想盘活大明的经济现状,从百姓下手,扩展市场是重中之重。而且如果能多一些新精盐,织布机这些东西,大明的百姓便能过上好日子。”
墙壁另外一侧。
朱元璋听得频频点头,称赞道:
“老四虽然脑子笨是笨了点,但是有一个优点,就是这性格随咱。”
“雄英这孩子倒是一贯兼爱仁德,和标儿个性差不多。”
“这两个小子,都说到咱的心坎里了。”
对于朱元璋这时不时自恋一下的性格和习惯,朱标和李善长全当没听到,神情专注地倾听陈平接下来的话。
“一个选富一个选穷,这样也好。朱棣你去造玻璃,嗯,用你们大明的话,就是琉璃,小胖子你去养猪,这就是我给你们的办法。”
陈平神色随意,慵懒地往草垛里一躺,办法随口而出。
“啊?”
朱棣和朱雄英愣了一下,满脸诧异,怎么也没想到陈平居然会给出这样的办法来。
“胡闹!这算什么办法?那琉璃是说制就能制的吗?”
朱元璋闻听此言,顿时面露不满,只觉得自己被陈平戏耍了。
琉璃也就是玻璃,哪怕到了明朝,制作难度也是极高。
首先制作琉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想要得到二氧化硅不是说烧一把沙子就行了。
原材料的提纯,就是难点中的难点。
提取原材料的工艺若是不到位,里面的杂质一多,就会影响到琉璃烧制之后的透明度。
透明度不够的琉璃,那和石头有什么区别?
并且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提纯配方复杂又不稳定,一般人根本掌握不了其中的差别。
而且就算千辛万苦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接下来的高温工艺控制又是一大难题。
烧制琉璃需要1400c以上的高温,火候极难把控,一旦温度出现波动,极其容易导致成品开裂或者变形。
最后烧制成功的成品,能有七成就算不错了。
并且到了这一步,还有两大难关。
手工技艺要求高,一件琉璃制品从头到尾需要数十道工序,吹塑、雕刻等等,整个过程完全依赖工匠的经验,一旦失败就前功尽弃!
当上面的种种条件都做到后,还有最后一个难度,那就是冷却!
琉璃制品的退火步骤,需要在500c的环境下保温数日。
不然放任不管的话,自然温度的不稳定,会导致琉璃炸裂!
如今的琉璃制品,大多是天然形成的琉璃,经过能工巧匠精心雕琢出来的。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清楚,是因为从古至今琉璃制品都是皇家专用,严禁民间私自制作。
而这也给本就制作不易的琉璃又人为增加一道难关,技术垄断、传承受限,阻碍琉璃制作工艺发展,以至于哪怕是皇室自己,技艺娴熟的琉璃工匠也没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琉璃就算再怎么昂贵,大明又能生产多少琉璃出来呢?
是,没错,琉璃制品是值钱,可这么点产量,想赚也赚不了多少呢!
从原材料开始,哪一道工序不需要成本?
别弄到最后自己亏本就不错了!
琉璃也就罢了,毕竟琉璃行业是真的有利可图!
让朱元璋更觉得可气的是,陈平居然让自己的乖孙儿去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