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草木皆兵 慌乱四起(1/1)

厉寒川玄袍如墨,一人一骑绝尘而去,消失在姑苏城铅灰色的风雪深处,留下归园庭院内尚未散尽的青金光芒与震耳欲聋的鼎鸣余音。

然而,那玄鸟卫指挥使带来的,不仅仅是女帝的贺礼与诛心之问,更是一颗投入江南死水的巨石。

玄鸟卫入姑苏,女帝私谕贺陈九立碑惊世之言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幽灵,在陈九有意无意的默许甚至推波助澜下,以惊人的速度撕裂了靖难司试图维持的短暂平静,席卷了整个江南!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姑苏城内:

“听说了吗?大周那个杀神女帝派了亲信使者来给侯爷送礼了!玄鸟卫!那可是能屠仙灭道的煞星啊!”

“送礼?我看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大周的铁蹄刚踏平了长城西边的仙门,转头就来咱们江南了!侯爷还……还直接跟那使者说要战便战!我的老天爷,那可是能跟神仙开战的女帝啊!”

“刚安生没几天,这……这又要打仗了?大周打过来,咱们这粮……是囤还是抛?侯爷的律令……还能作数吗?”

恐慌如同瘟疫,在好不容易恢复些许生气的街巷间蔓延。

物价再次出现波动,靖难司的粮签前,排队的百姓脸上多了几分惶然与迟疑。

消息在士兵中不胫而走,有人热血沸腾:“侯爷硬气!管他什么女帝男帝,敢来犯我姑苏,就让他尝尝咱们的刀!”

也有人忧心忡忡:“大周玄甲军……听说杀仙门如屠狗,咱们……能挡住吗?”

军营气氛陡然紧张,李玄微亲自坐镇,操练强度骤增,喝骂声与金铁交击声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硝烟味。

洛京,那份来自江南、染着姑苏风雪气息的绝密奏报,此刻正静静躺在紫檀御案之上,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

上面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灼烧着景帝深不可测的眼瞳——

“陈九焚毁大周招揽名册,当众折辱女帝使者,宣言要战便战!”

“砰!”

一声巨响骤然撕裂死寂!

老迈却依旧刚烈的宰相魏徵须发戟张,手中玉笏被他狠狠砸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上,瞬间碎裂!飞溅的玉屑如同他此刻爆发的怒火。

“丧心病狂!无法无天!”

魏徵的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颤抖嘶哑,回荡在空旷的大殿,每一个字都如同淬毒的利箭,

“陈九此獠,先立僭越之碑,煽惑民心,已是大逆!如今竟敢悍然挑衅大周女帝!他……他这是要将我大景拖入万劫不复之地!要引来大周玄甲倾国之兵,血洗江南,祸延神州啊陛下!”

他猛地向前膝行两步,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老泪纵横,声音悲怆欲绝:

“老臣泣血叩请陛下!即刻下旨!锁拿明凰公主回京问罪!剥夺陈九靖难忠勇侯爵位,定为国贼!着镇南军、江南道各卫所兵马,不惜一切代价,即刻发兵姑苏!诛杀此獠,踏平其巢穴!将其首级并那惑乱之鼎,快马送至大周女帝驾前谢罪!唯有如此,或可平息大周女帝雷霆之怒,为我大景……挣得一线生机啊陛下!”

话语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臣附议!”兵部尚书须发皆白,重重叩首,声音带着武将特有的沉痛,

“陈九狂悖,已成江南毒瘤!其拥兵自重,隔绝姑苏,形同割据!如今更悍然挑衅大周,无异于自寻死路!然其死不足惜,却恐累及国本!请陛下当机立断,发天兵剿之!迟则江南糜烂,大周铁骑叩关,悔之晚矣!”

“臣等附议!”

呼啦啦,殿中跪倒一大片,多是魏徵一党及与江南门阀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

恐惧如同瘟疫蔓延,陈九的“要战便战”,在他们眼中无异于点燃了江南这个巨大火药桶的引信,而大周女帝,就是那即将引爆一切的恐怖火星!唯有立刻扑灭陈九,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恐惧吞噬。

“陛下!臣有异议!”

一个清朗而坚定的声音响起,打破了魏徵一党制造的悲愤浪潮。清流领袖、御史中丞柳方正挺直了脊梁,虽也跪着,眼神却锐利如剑,毫无惧色地迎向御座。

“陈九所为,虽手段酷烈,行事狂狷,然其心迹,未尝不可察!”

柳方正声音沉稳,字字清晰,

“其一,焚大周名册,折其使者,乃明拒招揽,昭示其心仍在江南,仍……在我大景!此非叛逆,乃断腕自保之刚烈!

其二,其言要战便战,非是主动挑衅大周,实乃被女帝使者步步紧逼、以势压人之下的绝地反击!若其稍有软弱,归顺大周,则江南膏腴之地顷刻易主,成为大周东进跳板,于我大景而言,才是真正灭顶之灾!”

他目光扫过脸色铁青的魏徵等人,带着毫不掩饰的锐利:“魏相口口声声言锁拿明凰、诛杀陈九以谢大周,岂非自毁长城,将江南拱手让人?此等饮鸩止渴、自断臂膀之策,非但不能平息女帝之怒,反会令其看我大景软弱可欺,铁蹄东顾再无顾忌!此乃……亡国之论!”

“柳方正!你……你竟敢为那国贼张目!包藏祸心!”

魏徵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柳方正怒斥。

“臣只论事实,言利害!”

柳方正毫不退让,目光灼灼,

“陈九在姑苏,剜除陆家毒瘤,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其靖难特别行治区虽逾矩,然秩序初定,民心渐附!此乃江南乱局中难得之稳定根基!陛下!当此大周虎视于西,仙门环伺于侧之际,陈九与其姑苏,纵有千般不是,亦是横亘于强敌与我腹地之间的一道……血肉屏障!一道可堪一用的……盾与刀!”

“与其自毁屏障,引狼入室,不若……驱虎吞狼!”

最后四字,柳方正几乎是一字一顿,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朝臣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