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烽火波斯(2/1)
秋日的长安城飘着细雨,朱雀大街上积水映着灰蒙蒙的天空。一队身着异域服饰的骑士踏着水花疾驰而过,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为首的骑士怀中紧抱着一卷羊皮文书,雨水顺着他的胡须滴落在绣着金色狮子的锦袍上。
皇城宣政殿内,李承乾正与几位重臣商议漕运事宜。忽听得殿外一阵骚动,侍卫统领程务挺匆匆入内:"陛下,波斯使者求见,说有紧急军情!"
"宣。"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奏章,眉头微蹙。
殿门开处,那位湿透的波斯骑士踉跄而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伟大的天可汗!大食军队已攻破泰西封!我王...我王战死沙场!"话音未落,已是泣不成声。
殿中一片死寂。李承乾缓缓起身,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王子卑路斯何在?"
"王子殿下率残部退守波斯湾,遣小人星夜来求援。"使者从怀中取出浸湿的羊皮卷,"这是王子亲笔书信。"
内侍接过文书,小心展开呈上。李承乾快速浏览着那些被雨水晕染的字迹,脸色愈发凝重:"大食竟出动十万大军...来人,速召李泰、侯君集、魏征等人入宫议事!"
一个时辰后,紫宸殿内灯火通明。巨大的西域沙盘前,众臣面色凝重地听着波斯使者的详细禀报。
"...大食人用了一种会喷火的攻城器械,我军城门顷刻化为灰烬..."
李泰突然打断:"可是用黑色粉末引燃?"
使者惊讶地点头:"将军如何知晓?"
李泰与李承乾交换了一个眼神。去年岭南水师剿灭海盗时,曾缴获过几桶神秘的"海火",据俘虏供认是从大食商人处购得。
"陛下,此物危险,若大食军大量装备..."李泰低声道。
侯君集冷哼一声:"管他什么妖火,我安西铁骑岂会惧怕!陛下,臣请即刻发兵,收复波斯!"
"不可冒进。"魏征捋须道,"大食气势正盛,我军远征,胜负难料。不如固守葱岭,以逸待劳。"
争论声中,李承乾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沙盘上波斯湾的位置。良久,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波斯已不可守,但王子必须救。李泰!"
"臣在!"
"你率岭南水师精锐,即刻启程前往波斯湾,接应卑路斯王子撤往狮子国。"李承乾手指划过沙盘上的南海,"另派快马传旨室利佛逝国王,请他接应波斯流亡君臣。"
侯君集急道:"陛下,难道就此放弃波斯?"
"非也。"李承乾眼中精光一闪,"传旨安西都护府,秘密资助波斯残部在山中游击抗敌。另派使者联络可萨汗国,东西夹击大食。"
他转向那位浑身仍在滴水的使者:"你且下去休息,明日随朕的使者一同返回,告诉卑路斯王子,大唐绝不会抛弃朋友。"
夜深人静,李承乾独自在甘露殿批阅奏章。忽闻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抬头见晋阳公主端着药碗站在殿外。
"兕子怎么还没睡?"他放下朱笔,招手让妹妹进来。
"皇兄连日操劳,孙爷爷特意熬了安神汤。"小公主将药碗放在案上,目光扫过堆满奏章的桌案,"可是在为波斯之事忧心?"
李承乾揉了揉太阳穴:"大食来势汹汹,若坐视其吞并波斯,下一个就是我安西四镇了。"
晋阳公主从袖中取出一卷书册:"这是孙爷爷与大食医师合着的《火伤救治法》,或许将来用得上。"
李承乾翻开书卷,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各种烧伤的治疗方法,还配有精细的插图。他心头一暖,摸了摸妹妹的发髻:"兕子有心了。"
"皇兄,那些大食医师说,他们国内近来教派争斗激烈,或许这就是大食急于扩张的原因?"
李承乾若有所思:"内外交困时,往往用对外战争转移矛盾...兕子提醒了朕。"他立即召来当值的内侍,"传马周即刻入宫!"
次日黎明,一支特殊的使团从金光门悄然出发。为首的除了鸿胪寺官员,还有几位身着商贾服饰的"译语人"——实则是百骑司最精锐的密探。他们的任务是潜入大食腹地,探查其国内虚实。
同一时刻,广州港内号角连天。五十艘战船扬帆起航,李泰站在楼船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海岸线。副将不解地问:"将军,为何要带这么多商货?"
李泰微微一笑:"陛下圣明,要我打着贸易旗号前往,以免打草惊蛇。"
长安城中,李承乾正在视察新组建的"火器营"。校场上,匠人演示着一种改良后的火箭——箭杆上绑着装有火药的竹筒,射中目标后会剧烈燃烧。
"射程如何?"李承乾问。
"回陛下,可达二百步,但准头欠佳。"
"加紧改进。"李承乾叮嘱道,"另要注意防火,朕不想听到长安城被自己人烧了的笑话。"
匠人们诺诺连声。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跑来:"陛下,安西急报!"
急报中说,大食先锋已逼近吐火罗,与唐军斥候发生小规模冲突。李承乾立即召集群臣,紧急调整安西防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传旨高昌、龟兹、于阗、疏勒四镇,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命沿途烽燧昼夜警戒,发现敌情,千里狼烟必须一日内传至长安!"
秋去冬来,长安城落了第一场雪。这日李承乾正在批阅奏章,忽闻殿外一阵喧哗。程务挺兴奋地冲进来:"陛下!李泰将军派人回来了!"
信使满身风霜,却掩不住喜色:"陛下!王子卑路斯已安全接应到狮子国!途中遭遇大食水师拦截,我军击沉敌船五艘!"
"好!"李承乾拍案而起,"我军伤亡如何?"
"战死三十七人,伤百余。多亏公主研制的金疮药,重伤者无一人死亡。"
李承乾立即下令重赏有功将士,同时命太医署加急制备更多伤药送往岭南。
腊月祭天大典前夕,百骑司密探终于传回消息。马周连夜入宫,呈上一份密奏:"陛下所料不差,大食国内教派争斗激烈,哈里发为稳固统治,才急于对外用兵。"
李承乾仔细阅读密报,忽然眼前一亮:"这里提到大食南方有反抗势力?"
"正是。当地总督对哈里发不满已久,只是势单力薄..."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李承乾脑海中逐渐成形。次日朝会上,他宣布了一项令群臣震惊的决定:派使者秘密联络大食南方总督,资助其反抗哈里发!
"陛下,此计虽妙,但若事泄..."房玄龄忧心忡忡。
"故需找一位与朝廷无明面关联的人选。"李承乾胸有成竹,"朕记得洛阳有位胡商,曾多次往来大食,且其母是波斯人..."
春节刚过,一支特殊的商队就从洛阳出发了。表面上看是去大食贸易的胡商队伍,实则携带了大量黄金和密信。与此同时,岭南水师再次扩充,新下水的楼船装备了改良后的拍竿和火箭。
三月里,李承乾在麟德殿接见了从狮子国辗转而来的卑路斯王子。昔日意气风发的王子如今憔悴不堪,见到大唐皇帝便长跪不起:"求天可汗为我父王报仇!"
李承乾亲手扶起他:"王子放心,朕已命安西军袭扰大食后方,必不使其安稳消化波斯。"他顿了顿,"另有一事相商——朕欲在狮子国设立大唐水师基地,不知王子意下如何?"
卑路斯眼前一亮:"若能得大唐水师常驻,复国便有望了!"
"好!"李承乾当即拍板,"朕再加派二十艘战船前往,由王子节制。待时机成熟,必助王子光复故土!"
初夏时节,西域传来捷报:安西军联合可萨骑兵,突袭了大食补给线,焚毁粮草无数。与此同时,那个大胆的胡商也传回消息:大食南方总督欣然接受资助,已开始招兵买马。
这日早朝,李承乾正在与群臣商议增兵安西事宜,忽有八百里加急送到——大食主力开始猛攻吐火罗!
"侯君集!"李承乾霍然起身。
"臣在!"
"朕命你即刻率三万精骑驰援安西,务必守住葱岭!"
"臣领旨!"侯君集慨然应诺,当日下午便率军出发。
长安城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市井中开始流传各种战争消息,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队明显减少。李承乾下令加强城防,同时命晋王李治留守长安,自己则准备御驾亲征。
"皇兄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晋阳公主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
李承乾替妹妹擦去泪花:"兕子放心,朕只是坐镇凉州,不会亲临前线。你在长安要协助九弟,特别是太医署和伤兵安置之事。"
就在大军即将开拔的前夜,一份意外战报改变了整个计划——大食南方爆发大规模叛乱!哈里发被迫从东线抽调两万精锐回援!
"天助我也!"李承乾在军事会议上兴奋地说,"传旨侯君集,敌军既已分兵,我军当转守为攻!"
秋高马肥时节,唐军连战连捷,不仅收复了吐火罗,还一度攻入波斯境内。与此同时,岭南水师频繁袭扰大食沿海,逼得哈里发首尾难顾。
腊月,筋疲力尽的大食终于遣使求和。谈判在龟兹进行了整整一月,最终达成协议:大食退出波斯东部,允许卑路斯王子在故土建立自治政权;大唐则承诺不再支持大食南方的叛乱。
贞观二十三年春,凯旋的唐军在长安百姓的欢呼声中入城。李承乾在太极殿大宴群臣,特别嘉奖了立功将士。当卑路斯王子身着崭新王袍上前行礼时,满朝文武无不感慨万千。
"陛下恩德,卑路斯没齿难忘!"波斯王子热泪盈眶,"从今往后,波斯愿永为大唐西陲屏障!"
宴席散去,李承乾独自登上皇城角楼。西方天际,最后一抹晚霞如血般绚烂。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平衡,东西方两大帝国的博弈还将继续。但至少,大唐已经向世界证明:任何威胁丝绸之路安全的势力,都将付出惨重代价。
"陛下,夜深了。"马周轻声提醒。
李承乾收回思绪:"传旨下去,明年开春,朕要亲自巡视安西四镇。另外..."他顿了顿,"水师建设不能松懈,将来的大唐,必须陆海并重!"
夜风拂过长安城百万家灯火,也拂过皇帝坚毅的面庞。在更远的南方海疆,大唐的战舰正破浪前行,将这条用勇气与智慧开辟的航道,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