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万里海疆(1/1)

晨光初露,太极殿前的铜鹤在朝阳下泛着金光。李承乾负手立于殿前高阶,望着远处天际渐渐消散的晨星。马周手捧奏章匆匆而来,在石阶下恭敬行礼。

"陛下,岭南八百里加急。"

李承乾展开奏章,眉头渐渐舒展:"李泰奏报,南海探索船队已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与当地国王订立盟约,获准设立唐商驿站。"

"此乃大喜。"马周笑道,"如此一来,我大唐商船前往大食,便有了中途补给之所。"

"传旨嘉奖探索船队将士。"李承乾将奏章递还,"另命将作监加紧建造新式海船,务必在季风来临前再派两支船队南下。"

正说着,晋阳公主手持一卷医书走来,身后跟着两位身着异域服饰的胡人。

"皇兄,这两位是大食来的医师,对治疗眼疾颇有心得。儿臣想请他们到太医署任教。"

李承乾仔细打量来人,见他们举止有度,便温和地说:"大唐欢迎各方贤才。二位远道而来,若有需要,尽管提出。"

其中一位大食医师操着生硬的汉话道:"伟大的皇帝,我们只求一间静室,些许药材,好传授医术。"

"准了。"李承乾转向妹妹,"兕子,此事由你全权安排。"

早朝时分,兵部尚书侯君集呈上一幅巨大的海图:"陛下,按李泰将军所绘,这是我大唐水师目前探索到的海域。"

群臣围观,只见图上标注着从广州到狮子国的详细航线,沿途岛屿、暗礁、洋流无不详尽。

"好!"李承乾击掌赞叹,"有此海图,我大唐水师如虎添翼。侯爱卿,水师扩建进展如何?"

"回陛下,登州、明州两处船坞日夜赶工,现已新增战船五十艘。然熟练水手仍显不足。"

"着各沿海州县设立水师学堂,招募渔家子弟受训。"李承乾略一沉吟,"另可高薪聘请波斯、天竺航海师任教。"

户部尚书崔敦礼出列奏道:"陛下,水师耗费巨大,去岁已占国库支出二成有余..."

"崔卿勿忧。"李承乾微微一笑,"李泰奏报,仅去岁南海贸易税收,就已抵得上水师全年耗费。待航线稳固,收益必当倍增。"

魏征此时上前:"老臣以为,开拓海疆虽好,亦当谨守节制。昔汉武帝通西域,虽一时显赫,终究劳民伤财。"

"魏公所虑极是。"李承乾正色道,"朕决不会穷兵黩武。水师之用,一在保商,二在防患。如今天下承平,正当与民休息。"

朝议结束后,李承乾留下几位重臣商议设立市舶司事宜。众人刚至政事堂,忽闻殿外一阵骚动。侍卫来报,说是有艘波斯商船遭遇风浪,漂至泉州,船上载有十几位大食学者。

"真是天助我也!"李承乾喜形于色,"速传旨泉州刺史,好生安置这些学者,朕要亲自接见。"

午后,李承乾来到太医署。晋阳公主正与几位大食医师研讨眼科医术,见他到来,兴奋地拉他观看一种奇特的水晶镜片。

"皇兄,用此镜片观察眼疾,清晰无比!"

李承乾俯身试了试,果然连眼底血丝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忽然想到什么:"此物可否用于观测星象?"

大食医师连连点头:"皇帝英明!我国天文学家正是用此类镜片观星。"

"妙极!"李承乾当即下令,"着司天监与太医署合作,研制观星仪器。"

离开太医署,李承乾顺道视察了正在扩建的国子监。新任祭酒孔颖达引他参观了新建的"番学馆",这里专门教授波斯、大食、天竺等国的语言文字。

"陛下,如今已有百余名生员在学番语。假以时日,必能为朝廷培养出精通番语的栋梁之才。"

李承乾满意地点头:"孔卿用心了。记住,不仅要学其语言,更要通晓其典籍、科技。"

行至藏书楼,李承乾发现几位胡人学者正在整理书籍,其中一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抄录《孙子兵法》。

"这是..."

"回陛下,这是波斯王子派来的学者,说要翻译大唐典籍带回本国。"孔颖达解释道,"臣按陛下旨意,准许他们抄录非机密书籍。"

"很好。"李承乾叮嘱道,"文化交流,贵在互鉴。他们学我们的,我们也要学他们的。"

回宫途中,李承乾特意绕道西市。在一家新开的波斯商铺前,他驻足观看匠人演示玻璃制作技艺。那晶莹剔透的材质,精湛的吹制手法,引得围观百姓阵阵惊叹。

"陛下若喜欢,微臣可命人学习此技。"随行的将作监少监小声说道。

李承乾却摇头:"强学不如请师。你去与那波斯商人商议,重金聘请几位匠师到将作监任教。"

次日清晨,李承乾在麟德殿接见波斯使者。使者献上精美的地毯、珠宝,还有一册用金线装订的典籍。

"伟大的皇帝,这是我波斯最负盛名的医学家所着《医典》,今特献于陛下。"

李承乾郑重接过,转手交给身旁的晋阳公主:"朕的皇妹精通医术,此书就由她保管研究。"

小公主如获至宝,当场就翻阅起来,不时与身旁的孙思邈低声讨论。使者见状,惊讶地说:"想不到大唐公主如此博学!"

"朕的皇妹不仅通医术,还精通数国语言。"李承乾自豪地说,"将来或许能与你国学者直接交流。"

会谈结束后,李承乾召集群臣,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在广州、泉州、明州三地设立市舶司,统一管理海上贸易。

"各市舶司由朝廷直接管辖,设提举一人,副使二人,务必选用清廉能干之臣。"李承乾特别强调,"海贸之利,当取之于商,用之于民。"

户部尚书崔敦礼立即提出:"陛下,市舶司税收该如何分配?"

"三成归入国库,三成用于水师建设,三成留在当地修筑道路、学堂,最后一成作为官吏养廉银。"李承乾早已深思熟虑,"具体细则,由政事堂拟定。"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跪倒在地:"陛下,安西急报!大食军队突袭波斯,波斯王遣使求援!"

殿中顿时一片哗然。侯君集立即出列:"陛下,臣请率精兵三万,驰援波斯!"

李承乾却沉吟不语。良久,他缓缓说道:"大食此举,意在试探我大唐反应。若贸然出兵,正中其下怀。"

"陛下之意是..."魏征若有所思。

"先派使者调停,同时命安西都护府加强戒备。"李承乾目光锐利,"另,速传李泰回京,朕要重新部署水师。"

夜幕降临,李承乾独自站在巨大的海图前沉思。晋阳公主轻轻走来,为他披上一件外袍。

"皇兄在为波斯之事忧心?"

李承乾叹了口气:"大食来势汹汹,若波斯沦陷,下一个恐怕就是我安西四镇了。"

"孙爷爷常说,治病要治本。"小公主歪着头,"大食为何要东扩?可是国内有变?"

这一问,让李承乾眼前一亮:"兕子提醒得是!朕这就派密探前往大食,探查其国内形势。"

几日后,李泰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兄弟二人在密室长谈至深夜。

"四弟,若大食真来犯,我水师可有胜算?"

李泰指着海图:"大食虽强,水师却非其所长。我大唐战船装备拍竿、火箭,又熟悉南海水文,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好!"李承乾下定决心,"朕命你即刻返回岭南,加紧训练水师。另派使者联络天竺、狮子国,共商抗敌之策。"

就在此时,内侍来报,说波斯王子卑路斯秘密抵达长安,请求面圣。

当夜,李承乾在偏殿接见了这位落魄王子。卑路斯风尘仆仆,眼中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伟大的皇帝,我父亲让我带来最诚挚的问候。大食人背信弃义,我国危在旦夕,恳请大唐伸出援手!"

李承乾扶起跪拜的王子:"王子请起。朕已派使者调停,同时命水师戒备。不知贵国可有海上退路?"

卑路斯眼前一亮:"我国在波斯湾尚有数处港口。若能得大唐水师相助,或可保留一线生机。"

"朕明白了。"李承乾郑重承诺,"大唐不会坐视盟友遭难。"

送走波斯王子,李承乾连夜召集重臣议事。经过激烈辩论,最终决定:派一支精锐水师护送波斯王室转移至南洋某岛,建立流亡政权;同时通过外交手段,联合周边各国共同遏制大食扩张。

天将破晓时,李承乾登上皇城角楼,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马周悄然来到身侧:"陛下,已经决定了?"

"嗯。"李承乾目光坚定,"陆上以守为主,海上则要主动出击。传旨下去,即日起全力发展水师,务必在三年内建成一支可驰骋南海的强大舰队。"

"那波斯..."

"能救则救,不能救也要让大食付出代价。"李承乾沉声道,"要让四方知道,大唐的盟友不可轻侮!"

随着一道道旨意发出,这个庞大的帝国开始行动起来。船坞里锤声震天,学堂中番语朗朗,边境上烽燧严整...而在遥远的南海,大唐的旗帜正迎着海风猎猎作响。

晋阳公主站在太医署的高台上,望着远处操练的新军。她知道,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她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医术,守护那些为这个时代奋斗的人们。

"公主,新一批伤药已经准备好了。"侍女轻声禀报。

小公主点点头,目光坚定:"再多准备些。很快...就会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