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雪沉汴河·残骸铁证(1/1)

大理寺深处的灯烛燃了一夜又一夜。穆之如同蛰伏的猎豹,忍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无处不在的监视,在看似停滞的调查中,耐心地编织着最后的法网。线索虽断于周与期,但陈晓旭的图纸,苏清儿的血书,那枚仿制的官银,都如同深埋地下的根须,指引着方向。

上京城某处偏僻暗巷的斗殴事件,原本只是巡城兵马司卷宗里微不足道的一页。一个烂赌鬼,输光了家底,烂醉如泥,与人厮打,口中胡言乱语,夹杂着“银子”、“船底”、“沉了老子也沉了”等字眼。恰好路过的轩辕一刀,浑浊的老眼在昏暗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佝偻着腰,像只不起眼的老猫,悄悄记下了那人的形貌和去向。

“大人,有个烂赌鬼…”轩辕一刀将消息带回大理寺时,穆之瞬间警觉。

秘密抓捕,就地审讯。刺鼻的酒臭掩盖不住恐惧。当一盆冷水浇醒醉汉,看清眼前是大理寺卿穆之时,郑恒丰——这个当年沉船案的执行者、勒索不成反遭“灭口”的赌徒,彻底崩溃了。

“我说!我都说!”巨大的恐惧压垮了他,“韩林辉…武王…是他们!船底的夹层…官银…是我…是我亲自带人装的!在水里…割断的锁扣…”

关键证据之一:藏银山洞与熔炉残骸

根据郑恒丰的交代,在汴河上游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坳深处,大理寺的精锐如幽灵般突袭。一个早已废弃、藤蔓覆盖的山洞被强行打开。洞内布满尘封的蛛网,散发着陈年的铁锈与腐木气息。就在洞底,赫然发现:

* 腐朽的特制浮箱/夹层残骸: 巨大的木质框架依稀可辨,连接处有被巨力强行拆解的痕迹,其结构与陈晓旭图纸所绘惊人的吻合!锈蚀的金属构件上,还残留着承德官银特有的火漆印记碎屑!

* 炼银熔炉遗迹: 几座坍塌的简陋砖炉,炉膛内壁附着厚厚一层氧化银和金属渣滓!旁边散落着断裂的鼓风管道和废弃的沉重模具。

关键证据之二:幸存匠人与真官银

顺着这条线,穆之秘密寻访当年被迫参与熔铸的工匠。一个名叫丁奎、面容毁损、只剩三根手指的逃亡铁匠,在确认穆之并非韩林辉爪牙后,从破败的茅屋地窖中现身。他双目含泪,颤抖地取出一锭被油布层层包裹、光芒略显黯淡的银元宝——底部,“承德二十年制”与“户部监造”的铭文清晰无比!

“大人…这是我留的…保命钱!也是…催命符!”丁奎声音嘶哑,“他们事后要灭口…我的伤…就是那时候…逃命留下的!是韩林辉派的人!他们要烧毁所有旧银痕迹!化成新钱…给…给西边那位王爷使!”

关键证据之三:致命密信

在郑恒丰供述的另一处隐秘藏匿点——其亡妻坟冢旁一棵空心老槐树中,大理寺寻获了一个密封铜管。管内,是几封泛黄的信笺。

发信人:韩林辉(化名)

收信人:郑恒丰

信中措辞隐晦,却不乏关键细节:

* “…‘旧物’处理务净,当付‘新钱’两万,以补赌债…”

* “…西境需‘新炉’开工,‘料石’(指官银)转送事宜,交由‘黑风堂’(武王麾下秘密武力)负责押运,彼处自会接应,知会‘贵人’(指武王)即可…”

* “…彼等二人(指苏、陈)咎由自取,不必挂怀,唯后续风波,尔当紧闭其口,自有厚报,否则,‘旧祸’便是前车之鉴!”

至此,证据闭环形成!

郑恒丰的证词指认!

陈晓旭的沉船图纸!

苏清儿的血泪控诉!

仿制官银的指向!

查获的浮箱残骸与熔炉遗迹!

幸存匠人丁奎与其手中的真官银!

韩林辉密令郑恒丰处理善后、勾结武王的铁证!

九年前后流向西境的“不明资金”记录!

沉船地点回龙湾的水文特征与人为沉船的可能性推演!

一条条、一件件,相互印证,严丝合缝,共同指向一个无法辩驳的真相——韩林辉监守自盗,伪造沉船,窃取官银以充武王资库,并构陷苏、陈二人顶罪!

穆之深知,剑指亲王,无异于撼动国本。他将所有证据、证言、推演整理成一份滴水不漏的绝密奏折与案情报告,封入铁匣。

“宋公,”他将铁匣郑重交予一位须发皆白、眼神刚毅的老者——都察院右都御史宋怀瑾,“此乃社稷之毒瘤,国库之蠹虫,天理之不容!陛下近侧或有耳目,唯公清名,直达天听!万望谨慎!”

宋怀瑾重重一揖,目光如电:“穆大人放心!奸邪不除,国无宁日!老夫拼却此身,亦要将其送至御前!”

翌日,紫宸殿内室,烛火通明。皇帝听着宋怀瑾的密奏,看着匣内铁证如山,脸色由惊疑转为阴鸷,最终化作一片冰寒的杀意。武王这些年招兵买马,跋扈张扬,他岂能不知?这百万官银化作的利刃,正悬在帝国头顶!他默然片刻,提起朱笔,在一份空白密旨上重重写下几行字,盖上印玺。

“赐大理寺卿孤穆之,便宜行事!此案所涉,无论何人,可即行拿问!阻挠者,以抗旨论处!楚墨渊领旨后,暂归孤卿调遣!”天子之怒,虽未形于色,字字却重如千钧。

雷霆出击!

两日后,晨光初露,肃杀弥漫。

户部衙门:

户部衙署大门轰然开启,正在处理公文的官员们愕然抬头。穆之一身玄色官袍,腰悬御赐宝剑,在楚墨渊率领的百名玄甲御林军簇拥下,步入大堂。阳光照在他脸上,冰冷而肃杀。

“圣旨下!户部尚书韩林辉!跪接!”

韩林辉面沉似水,缓缓起身。目光扫过穆之,扫过御林军,最终落在楚墨渊身后那队气息剽悍的精锐身上,他心头猛地一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穆之展开明黄密旨,声音响彻肃静的大堂,“兹查户部尚书韩林辉,上负君恩,下欺黎庶,监守自盗国库官银百万,构陷同僚苏城知、陈默克致其身首异处,复行贿亲王李继,窥伺国器,欺君罔上!狼子野心,罪不容诛!着即拿问,交大理寺严鞫!钦此!”

“拿下!”穆之断喝!

“臣冤枉!”韩林辉厉声高呼,还想提及武王,“是构陷!武王殿下可证…”话音未落,楚墨渊一步上前,玄铁令牌(密旨附证)在韩林辉眼前一闪,两名御林军如虎狼般扑上,冰冷的镣铐“咔嚓”锁死其手腕!玄铁锁链沉甸甸地砸在地上!韩林辉脸色瞬间惨白如纸,眼中最后一抹镇定彻底崩溃,身体微微摇晃。巨大的屈辱与绝望将他钉在原地。

韩府:

与此同时,另一队御林军已如铁桶般围住韩府。大理寺丞林远手持搜查令,破门而入!府内鸡飞狗跳,一片惊惶!在韩林辉书房暗格内,搜出:

* 未及完全熔毁、留有承德印记的部分真官银!

* 与武王秘密往来的书信(提及资金调度细节)!

* 记录沉船计划执行步骤的原始手稿!

* 一枚雕工精湛的“青龙纹玉佩”——武王信物!

武王府:

楚墨渊的副将亲持圣旨,率重兵围住武王府在京城的别苑。“圣上有旨!武王李继闭门思过!无诏不得出!府内人等,不得擅离!西境军务,暂由兵部右侍郎范畴(刻意避开兵部尚书王振武,因为那是武王岳父)接管!”武王府大门紧闭,内里死寂,昔日门前车水马龙之景荡然无存。

朝野剧震!

韩林辉被捕!武王府被围!消息如同瘟疫般以恐怖的速度席卷朝堂!如巨石砸入冰封的湖面,激起千层骇浪!百官惊骇,惶恐不安。户部尚书竟私通亲王,监守自盗,谋逆贪墨!九年前惊天血案翻出!沉冤昭雪!政治局势瞬间天翻地覆!

郑恒丰的闪回:三日前·破败小屋

冷风从破窗灌入,郑恒丰蜷缩在油腻的草席上,正对着一小坛劣酒出神。一个戴着兜帽、披着宽大黑袍、如同阴影本身的人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屋内。

“影…影先生?!”郑恒丰浑身一颤,手中的酒坛差点打翻,惊恐中带着一丝扭曲的敬畏。

“你躲得够久了。”黑袍人的声音低沉沙哑,不带任何温度,“是时候发挥你的作用了。孤大人,需要你这样的人…帮他点一盏明灯。”

郑恒丰愕然地看着黑影,脸上的表情在恐惧、茫然和一丝濒死赌徒特有的疯狂之间剧烈变幻。他忽然明白了!当年冰冷的汴河水淹没口鼻,身中数刀,在意识消散前拽住他衣领拖上芦苇荡的身影,那黑暗中沉默无声的救命恩人……原来,竟是韩林辉追杀的漏网之鱼,早在九年前,就被视为今日布下的一枚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