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6集:新效果再评估(1/1)
王姐把展架设计稿往刘好仃手边一推,纸角差点蹭到鼠标。“你看这个排版行不行?二维码放右下角,客户扫起来顺手。”
“行。”他头都没抬,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等挂牌仪式做完,咱们再看反馈调细节。现在先把数据拉出来——三天了,该有动静了。”
老陈从车间回来,工装袖口沾着一点灰,站到屏幕后看了一眼。“打卡率涨了,昨天晚上我查的,八成以上都按时传图。”
“不止是打卡。”刘好仃点开后台,页面自动跳转到归档文件夹,“扫码量、咨询新增、订单动向,全得串起来看。这事儿不能光凭感觉。”
王姐坐回自己位置,打开客户记录表。“我刚整理完关键词,最近问‘定制’的多了六条,还有人专门问弧形能不能做双层夹胶。”
“不是偶然。”老陈凑近了些,“惠州那块样片昨天出测试报告了,紫外线阻隔率稳定在98.6%,边缘雾化那块也分析完了,是模具温差导致的,不影响整体性能。”
“那就是说,我们做的每一步,客户都看见了?”王姐挑眉。
“不只是看见。”刘好仃把时间轴拉出来,三条曲线并列显示,“挂牌仪式当天下午,林客户的扫码访问量冲到峰值;第二天开始,周边区域出现新IP访问记录;第三天,系统收到第一条非关联客户的主动询盘——问的正是‘阳光观察员’用的是哪款玻璃。”
王姐轻啧一声:“还真有人跟着试?”
“不止一个。”他滑动表格,“五家试点客户里,三家已经带动下游咨询。有个做连锁茶饮的,直接打电话来问能不能参观门店效果。”
老陈皱眉:“可订单还是没明显增长。目前新增的两笔,一笔是老客户补货,一笔是小面积替换,算不上突破。”
“问题在这儿。”刘好仃翻出订单明细,“我们以为客户犹豫是因为产品不够好,其实他们是在等别人先走一步。现在有人走了,还走得稳,后面的人就开始挪脚了。”
王姐笑出声:“所以咱们这叫‘带头玻璃户’?”
“差不多。”他点头,“信任这东西,不怕慢,就怕断。只要链子接上了,后续就会自己跑。”
老陈没笑,翻开笔记本写了几行字。“样本还是少。五家太集中,万一都是巧合呢?得看有没有扩散迹象。”
“有。”刘好仃切到热力图界面,“这是过去七十二小时的访问来源分布。红点是已知客户,蓝点是新访客。你看出什么没有?”
老陈盯着看了几秒:“蓝点集中在三个片区,其中两个挨着林客户门店和惠州项目地。”
“对。”他放大其中一个区域,“这里原本零访问,挂牌后三天内跳出七个独立IP,全部停留超过四分钟,看了技术手册,扫了二维码,有两个还填了预约试用表。”
王姐伸手去拿鼠标:“要不要主动联系这几个?”
“先不急。”刘好仃按住她手腕,“让他们自己动。我们现在要确认的是——策略到底有没有效,而不是再去推一把。要是每一步都靠人工催,那说明模式没立住。”
老陈点点头:“我同意。要看自发性。”
三人安静下来,各自盯着屏幕。打印机忽然响了一声,吐出一页汇总表。刘好仃起身取过来,站在桌边快速浏览。
“这样。”他把纸摊开,“我把结论先列三条:第一,客户参与意愿明显提升,打卡率从58%升到83%,说明‘观察员’身份认同起了作用;第二,信息传播路径打通,扫码→看数据→留联系方式的闭环成立;第三,需求确实在外溢,非直连客户开始主动接触,证明影响力有延展性。”
王姐拿起笔:“我来写简报?”
“你写。”他坐下,“但别写成庆功词。我们要的是判断,不是表扬。”
她咧嘴一笑:“明白,低调中带着坚定。”
老陈突然开口:“我还想加一条建议。”
“说。”
“现在所有技术支持请求都走统一入口,响应时间平均三小时。对于中小客户来说,有点长。有些人问完一个问题,等不到回复就走了。”
“所以?”
“设个快速通道。”他说,“比如标记‘四十分钟内必回’的小窗口,哪怕只是告诉人家‘收到了,正在查’,也能留住人。”
刘好仃看着他:“你觉得能做到?”
“我盯技术组。”老陈语气平平,“只要问题不超过五个,我能保证当班期间清空。”
“好。”他转向王姐,“你在简报里补一句:建议增设中小客户优先响应机制,由技术支持团队试行。”
王姐飞快打字,嘴里念叨:“听起来像给玻璃厂装了个客服加速器……不过挺贴心的。”
“做生意,拼到最后都是拼反应速度。”刘好仃喝了口茶,杯子底已经见干,“大客户要方案,小客户要态度。我们都得顾上。”
老陈忽然又翻了一页笔记:“还有一件事。昨天有个客户问,能不能把打卡数据导出来当节能证明用?说是物业招标要材料。”
“这倒是个新方向。”王姐眼睛亮了,“咱们的数据要是能当成资质文件使,那可就不仅仅是卖玻璃了。”
“先记下来。”刘好仃没立刻表态,“这事得和技术、法务一块捋。但现在可以确定一点——有人开始认真对待这些记录了。以前觉得是随手一拍,现在有人拿它当证据。”
空气安静了一瞬。
王姐低声说:“咱们搞的这个‘观察员计划’,好像真有点不一样了。”
“不一样就好。”他打开共享文件夹,新建文档,命名为“YJ-01_策略实施效果评估简报V1.0”。“标题就这么写:新机遇应对策略方向正确,初步验证具备复制潜力。”
王姐边录入边念:“客户参与感显着增强,数据反馈链条稳定运行,市场响应呈现扩散趋势……哎,要不要提一句‘员工幸福感同步上升’?我昨天下班前看到小李在朋友圈发‘咱厂玻璃成网红了’。”
“删掉。”刘好仃说,“幸福感不写进正式文件,但它确实存在。”
老陈合上本子:“那我回去准备技术支持包了。把常见问题再筛一遍,配上图解,争取让客户看完就能懂。”
“去吧。”他点头,“记得把快速响应通道的操作流程也加上。”
老陈转身走了两步,又停下:“对了,仓库那批边角料,我让打磨工今天下午处理一下。纪念牌的事,别耽误。”
“放心。”刘好仃笑了笑,“人家退休,咱们也得把仪式办体面。”
王姐保存完文档,抬头问他:“现在发给设计部预读吗?明天开会用。”
“发。”他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让他们知道,这不是一场活动,是一个开始。”
她点了发送,转头看他:“接下来是不是该想想怎么让更多人成为‘带头玻璃户’了?”
刘好仃还没回答,系统提示音响起。新消息弹窗跳出,标题是“客户打卡提交成功”,附带一张照片——阳光穿过玻璃,在地面投出清晰而稳定的光斑。
他点了赞,备注写道:“第27天,依旧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