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集:新危机效果初观察(1/1)
刘好仃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个回车键,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七点十七分。办公室外走廊的灯还亮着,保洁阿姨推着拖把经过门口,朝他点了点头。他没笑,也没点头回应,只是把浙江那家供应商发来的质检报告样本重新打开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拖动鼠标,将文件归入名为“备选库”的文件夹。
他顺手点开系统后台,调出过去七天的数据面板:原料供货准时率从62%回升到79%,客户询盘量上涨了三成,替代材料测试通过率稳定在86%以上。他在笔记本上画了三条折线,两条往上走,一条在第八个数据点突然往下弯了个小角——那是华南某客户的最新反馈记录,已经两天没动静了。
八点整,老赵端着保温杯进来,李工抱着笔记本紧随其后,小周则拎着一叠打印出来的热力图报表快步跟上。四人围坐在会议桌旁,谁都没先开口。
“先说好的。”刘好仃翻开本子,“不谈感觉,只看数。”
老赵清了清嗓子:“这波稳住了八成客户,说实话不容易。现在外面都在涨,我们没跟着瞎调,还给几家老主顾做了交期微调,人家都记着呢。”
李工翻到测试记录页:“实验室数据达标,但前天试装的两批货,现场返修率比平时高了一倍。问题出在湿度适应性上,咱们的标准环境是恒温恒湿,可客户那边厂房夏天根本达不到。”
小周立刻接话:“我已经把最近五天的联络记录做成热力图了。”他把一张彩印纸推到桌子中央,“颜色越深代表沟通越频繁。你看,除了华南这片,其他区域基本都在升温。可这儿——”他用笔尖点了点右下角一块空白区域,“连续四十八小时零互动,连系统自动推送的消息都没点开。”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刘好仃拿起笔,在纸上圈住那个空白区:“光看沉默不行,得看它之前干过啥。”他转头对小周,“调一下这个客户前三个月的订单结构,特别是高附加值镀膜产品的占比变化。”
小周低头操作平板,几秒钟后抬起头:“上个月这类产品占他们总采购量的41%,上周掉到23%,这周……还没下单。”
“不是不买,是换了方向。”刘好仃轻轻敲了两下桌面,“别人不动声色地撤了主力需求,咱们还在原地等回复,这就是盲区。”
老赵皱眉:“会不会只是排产调整?毕竟现在原材料紧张,大家都谨慎。”
“谨慎不会连消息都不回。”刘好仃摇头,“真要调整,也会打个招呼。这种悄无声息的冷处理,更像是——已经在别处谈好了。”
李工插了一句:“那我们的应对动作,是不是只覆盖了一部分?”
“准确说,是覆盖了‘愿意沟通’的那一部分。”刘好仃合上本子,“柔性交期、技术跟进、信息快报,这些对主动型客户有效。可遇到闷头转向的,咱们这套反应机制就慢半拍。”
老赵叹了口气:“所以现在怎么办?主动打电话问?万一人家已经签了别人,多尴尬。”
“尴尬不怕。”刘好仃笑了笑,“怕的是等到退单通知才醒过来。”他转向李工,“你说的现场适配问题,能不能补救?”
“能。”李工点头,“派个人驻厂,第一批货安装时全程跟踪,实时记录参数偏差,回来优化预处理流程。但我这边人手本来就紧……”
“这事我来协调。”刘好仃打断他,“你把需要支持的技术节点列出来,今天下午前给我一份清单。人不够,我去借。”
小周举手:“要不要给这个客户单独设个监测标签?比如一旦他们官网更新采购公告,或者行业群里有人提到合作动态,系统立刻提醒。”
“加。”刘好仃说,“不止是提醒,还要反向追踪——查查他们最近接触过哪些同类厂商,有没有公开招标信息。你手里的行业群多,悄悄打听一圈。”
老赵犹豫了一下:“那浙江那边……他们昨天又来电,说可以免预付,只要我们签半年长约。”
刘好仃没马上回答,而是打开电脑里的供应商对比表,把浙江和江西两家的信息并排列出。价格、账期、质检能力、响应速度……一项项扫过去。
“免预付是好事,可越是这时候越不能急。”他手指停在“历史履约记录”那一栏,“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货源,是判断力。签太快,万一踩坑,后面全得跟着错。”
“可再拖下去,人家也可能转给别人。”老赵嘀咕。
“那就让他们转。”刘好仃关掉窗口,“我们不抢快,只求稳。真正想合作的,等得起。”
会议继续推进,三人陆续汇报各自掌握的新情况。小周补充了华东地区两家同行临时提价的消息,李工更新了第二批测试的准备进度,老赵也拿出了另一家备用供应商的初步报价。
十点二十三分,数据汇总完毕。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 柔性策略见效,多数客户维系良好
- 技术落地存在温差,需加强现场衔接
- 华南客户行为异常,列为一级观察对象
他拿起黄色便利贴,贴在最后一行旁边,写上“郑工(对接人)—失联48h”。
“今天先到这里。”他说,“大家回去按分工走,有问题随时喊我。”
老赵收起保温杯走了,李工抱着笔记本去调试新脚本,小周一边往外走一边掏出手机联系行业群友。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
刘好仃坐回位置,没有起身。他把客户名录摊在桌上,找到那个华南公司的名字,在旁边画了个圈。然后打开内部通讯系统,给小周发了条消息:“明天中午前,务必拿到对方接口人的最新动向。不管是休假、换岗,还是……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