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集:新危机应对新筹备(1/1)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笔尖在“稳住了,才能往前走”那行字上轻轻一点。他没抬头,也没说话,只是把屏幕上的图表关掉,重新打开邮箱。
小周正收拾包准备下班,路过时探头看了眼:“刘师傅,还有事?”
“你先别走。”刘好仃点开一封刚收到的邮件,投屏到会议室白板,“看看这个。”
李工停下敲代码的手,老赵也从交接本里抬起头。屏幕上是一张供应商通知函的截图,标题写着“关于A类镀膜液价格调整及供货周期变更的说明”。
“涨八个百分点,下周生效。”刘好仃指着其中一行,“而且加了条备注——优先保障长期战略客户订单。”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小周挠了挠头:“这不算太离谱吧?每年不都调一次?”
“往年调价,提前一个月发通知,幅度三到五个点。”刘好仃切换窗口,调出近三周的采购数据曲线,“可你看,咱们的高透玻璃订单量,过去二十天涨了四十七。不是需求回暖,是有人在抢货。”
老赵凑近屏幕:“会不会是下游厂子年底冲业绩?”
“如果是冲业绩,订单应该分散在不同品类。”刘好仃滑动表格,“但他们只盯着高透,连带要求加急排产。这不是要货,是囤货。”
李工推了下眼镜:“那问题来了——要是他们把原料也一起囤了呢?”
没人接话。
刘好仃把椅子往后一拉,站起来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断供、涨价、卡脖子**。
“咱们现在这套流程跑顺了,闭环率九十六,延迟降下来了,弹窗一跳责任就定。”他转过身,“可这些,都是管自己人的。系统再聪明,它不知道外面快没米下锅了。”
小周眨眨眼:“您的意思是……咱们得为‘没料用’做准备?”
“不是‘得’,是‘已经该’。”刘好仃拿起手机,翻出一条行业群消息,“刚才群里传,华东两家厂因为镀膜液断货,生产线停了两天。人家有备用渠道,咱们呢?”
老赵摸着下巴:“咱们签的这家,已经是华南最稳定的了。”
“稳定,不代表不会出事。”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我想了三条路:第一,情报线,每天盯行情、看风向,不能闭眼走路;第二,技术线,试试别的材料能不能顶上;第三,协作线,把以前断过的备用供应商重新联系上。”
小周举手:“我可以每天整理一份简报,把价格变动、行业动态、竞争对手动作都列出来。”
“你来负责。”刘好仃点头,“明早九点前,我要看到第一份。”
李工开口:“替代材料测试需要排期,还得协调质检那边借设备。”
“你现在就写个计划。”刘好仃坐回桌前,打开内部系统,“我待会儿发给生产主管,批个绿色通道。”
老赵搓了搓手:“那我去找老陈聊聊。去年他介绍的那家浙江小厂,虽然量不大,但当时说随时能接单。”
“去谈可以,别承诺。”刘好仃提醒,“先问报价、交期、最小起订量,拿数据回来再说。”
三人各自打开电脑开始记录任务。
小周边打字边嘀咕:“感觉像又要打仗了。”
“不是又要,是从来没停。”刘好仃喝了口凉茶,“咱们这行,太平日子都是假象。哪天风平浪静了,准是你没听见雷声。”
李工忽然抬头:“万一真断了,临时调货也得五天起步。生产线停一天,损失多少您比我清楚。”
“所以不能等断了才动。”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新一页,写下“危机筹备第一阶段任务表”,“我们现在做的,不是防万一,是抢时间。”
小周停下打字:“可这么多事,谁主谁次?总不能全压一块儿上吧?”
“分轻重。”刘好仃竖起三根手指,“第一,活命的事优先——没有原料,其他全是空谈。老赵明天必须拿到至少两家备用商的明确回复。”
老赵应了一声:“我早上就打电话。”
“第二,验证要快。”刘好仃看向李工,“你那边排个紧凑点的测试周期,七天内得出初步结论。能用,我们立刻备案;不能用,早点死心。”
李工点头:“我今晚就跟质检室约时间。”
“第三,信息要准。”刘好仃对小周说,“你那个简报,别光抄新闻。加个‘可信度评级’,比如‘官方公告’算一级,‘群聊传言’标黄色预警,别让大家被假消息带着跑。”
小周笑了:“行,再加个‘八卦指数’,专门记那些传得邪乎但查不到源头的消息。”
“可以。”刘好仃也笑了,“只要不影响判断。”
老赵合上笔记本:“那咱们是不是还得定个碰头频率?三天一次?”
“太慢。”刘好仃说,“这事等不起。从明天起,每天早会十分钟,每人一句话进展。有问题当场提,别拖。”
“那岂不是天天打仗?”小周假装叹气。
“对。”刘好仃看着三人,“而且这一仗,还没开打,我们就得想着怎么赢。”
几个人陆续起身收拾东西。小周关机前发了条待办提醒,李工把测试方案另存了一份备份,老赵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好久没联系的号码。
刘好仃没动。
他坐在原位,笔记本摊开在桌上,电脑屏幕还停留在未发送的邮件页面:“请协助提供B型基材的兼容测试排期。”光标在最后一行闪烁。
窗外天色已暗,厂区路灯一盏盏亮起。监控画面角落里,原料仓库门口缓缓驶入一辆货车,车身上没有公司标识,驾驶室下来的人穿着普通工装,手里拎着一个灰色文件袋。
刘好仃的目光停在那人脚上。一双旧劳保鞋,鞋帮裂了口,右脚外侧沾着泥,像是从远处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