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9集:方案效果再验证(1/1)
屏幕上的【模拟测试脚本已加载,待启动】提示还亮着,刘好仃把鼠标移到“开始”按钮上,手指悬了两秒,忽然抬头:“都准备好了?”
小周从电脑前抬起头:“流程图挂上了,时限标准也导入系统提醒。”
老赵拍了拍交接表:“签名栏加了,录音设备试过,没问题。”
李工点点头:“推送通道全开,关键词加权也启用了。”
“行。”刘好仃按下确认键,“第一轮,开始。”
实验室的灯微微闪了一下,三台终端同时弹出红色预警框:【客户“深圳景界设计”收到竞品免费升级方案,情绪倾向负面,建议立即响应】。
小周第一时间点开任务,倒计时显示“04:32”。他抓起电话拨过去,嘴里念叨:“十五分钟内首联,稳的。”
老赵盯着客户历史记录,低声提醒:“这客户上周刚夸咱们服务细,转头就被人撬,得问清楚是不是真动心,还是吓唬人。”
李工在后台调技术对比表,一边上传共享文档,一边说:“材料五分钟后发完。”
时间走到第十二分钟,小周挂了电话,快速录入反馈:“客户承认收到报价,但没承诺换,态度犹豫,建议归为黄色观察级。”
刘好仃在白板上记下时间节点:“首次联系完成,十三分十八秒,达标。下一步,销售跟进策略。”
老赵正要说话,突然皱眉:“技术材料呢?我这儿还没看到。”
李工一愣,翻了翻共享文件夹:“传了啊,十分钟前就点了发送……”
“没有读取记录。”刘好仃指着系统日志,“销售岗这边显示‘未打开’,技术组标记的是‘已发送’——中间断了。”
他走过去,看李工的屏幕:“你发给谁了?”
“公共协作区……按流程是自动同步的。”
“可没人知道它来了。”刘好仃拿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我们以为信息到了,其实卡在门口。就像快递送到小区驿站,但没人通知收件人。”
小周笑了声:“那客户不得干等?”
“现在是我们自己干等。”刘好仃转身,“从现在起,所有技术输出,必须标注接收人,加上‘请确认查阅’勾选项。谁不点,就算没闭环。”
李工赶紧改设置,小周顺手在流程图里加了个动态提醒图标。
“继续。”刘好仃说,“第二轮。”
这一次是黄色预警:【成都艺合空间咨询三家供应商,提及价格敏感】。
系统弹窗后,小周五秒内点击确认,三十秒后转给老赵。老赵立刻回拨,同时打开客户档案。
通话结束,他汇报:“客户确实比价了,但对我们工艺细节更满意,只是想压价。建议维持绿色稳定级,附赠一次深化设计回访。”
刘好仃点头:“判断合理。响应时间二十七分钟,差三分钟到标,可以接受。问题在哪儿?”
“午休交接。”老赵坦白,“我是十二点零七接的班,消息十二点零三进来,前一轮值班的小王没标记待办,我扫了一眼列表就过了。”
“口头简报做了吗?”刘好仃问。
“……忘了。就五分钟的事,想着晚点补。”
“可客户不会等你补。”刘好仃翻开交接表,“新规写了‘每日晨会’,可你这‘每日’成‘偶尔’了。”
老赵挠头:“确实是疏忽。”
“不是批评你,是提醒大家。”刘好仃语气平缓,“制度定得再细,执行松一寸,效果就差一丈。明天起,交接表加个‘简报确认签名’,谁没参加,谁补签,缺一次就重走一遍流程培训。”
李工小声嘀咕:“会不会太严?”
“你觉得客户会因为我们‘今天太忙’就多给三天考虑时间吗?”刘好仃反问,“规则不是为了管人,是为了护住每个人的努力。你按时交了活,不能因为下一个环节睡着了,全白干。”
没人再说话,空气里多了点紧绷的认真。
“第三轮。”刘好仃敲了敲键盘,“双红紧急,模拟跨省连锁反应。”
警报响起:【郑州宏图装饰、西安新筑时代、长沙美筑空间同步触发高危预警,疑似竞品区域集中攻单】。
三人瞬间坐直。
小周负责郑州,老赵接手西安,李工后台监控三地数据流。
小周拨通电话时,客户只说了句“你们有人来过吗”,就挂了。他立刻标记“失联”,触发升级机制,短信同步发送回访请求。
老赵那边顺利些,客户承认接到低价方案,但提出“得看样品质量”。他当场约定次日寄样,并加了微信发工艺说明。
李工全程盯着响应时间轴,等三地全部闭环,看了眼表:“平均响应十九分钟,最慢的是郑州,因为客户拒接。”
刘好仃核对人工记录本:“我这儿记的是十九分零七秒。”
系统报表跳出数据:18分17秒。
“差五十秒。”小周凑过来,“为啥?”
“缓存延迟。”李工检查日志,“客户端每十分钟同步一次,刚才的数据是九分半钟前拉的,少算了一段。”
“那就是说,系统快,人更准?”老赵问。
“也不是。”刘好仃摇头,“是系统有盲区。我们不能只信机器,也不能只凭记忆。以后,双轨并行——系统自动生成报表,人工每小时核对一次关键节点,发现偏差当场标注。”
小周提议:“要不要在报表旁边加个‘人工复核’戳?像盖章那样。”
“行。”刘好仃同意,“让数据自己打架,不如让人提前发现问题。”
三轮测试结束,屏幕上并列四组数据流:预警触发时间、系统响应记录、人工操作日志、闭环状态追踪。
刘好仃一条条过,时不时停顿,在笔记本上写几个字。
小周看着他写的标题:“问题归类清单?”
“第一类,权限流转漏洞,比如技术材料发了但没人知;第二类,人为执行惰性,比如交接漏简报;第三类,数据源不同步,比如缓存延迟。”他抬眼,“还有吗?”
李工想了想:“其实……还有一个小问题。第二轮测试时,我上传文件用的是旧版命名规则,销售那边找了一会儿才定位到。”
“所以得统一模板。”老赵接话,“文件名带上日期、客户名、版本号,别再叫‘对比表_final_v2’这种神仙名字。”
“那就加一条规定。”刘好仃记下,“所有对外支持材料,命名格式固定,错一个字都不收。”
小周笑:“这么严,以后大家都不敢发文件了。”
“不是不敢发,是发之前会多看一眼。”刘好仃合上本子,“我们现在拼的不是谁反应快,是谁不出错。一个小缝,风就能灌进来。”
实验室安静下来,只有电脑风扇低鸣。
刘好仃重新打开模拟系统,准备导出原始日志。
“等等。”李工突然出声,“最后一轮的郑州客户,短信记录显示发送成功,但客户手机端有没有收到,咱们没法验证。”
“确实。”小周点头,“万一被拦截了呢?或者进了垃圾箱?”
“那就再加一步。”刘好仃说,“重要预警的回访请求,除了短信,再加一条语音提醒,自动拨打空号播报内容。”
“成本会不会高?”
“比起丢客户,这点钱不算啥。”刘好仃敲下备注,“先试一周,看送达率。”
他点击导出,三轮测试的日志开始打包。
屏幕上,《V2.0_final》手册静静躺在左侧,右侧的笔记本已经写了满满三页。
老赵看着那些分类条目,忍不住问:“这些都解决了,是不是就能松口气了?”
刘好仃正要回答,实验室门被推开一条缝,值班的小王探头:“刘师傅,打样间的灯还亮着,电工说该关了。”
“让他等等。”刘好仃头也没抬,“等我们把这份日志拷出来。”
小王缩回头,门轻轻合上。
刘好仃把U盘插进接口,进度条缓缓推进。
“问题不会少,只会变。”他看着屏幕,“今天我们堵了三个洞,明天可能冒出五个。但只要一直盯住,一个一个补,路就越走越宽。”
小周伸了个懒腰:“反正我今晚是不走了,得把新命名规则设成模板。”
老赵笑着摇头:“我还得重背一遍交接话术,争取明天晨会不说‘那个谁’。”
李工默默打开了IT协同平台,新建了一个“数据同步优化”的工单。
刘好仃拔下U盘,放在笔记本旁边。
灯光落在他手边,那支红笔的笔帽还拧在手指上,没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