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集:新变化策略定(1/1)
打样间的灯还亮着,老赵正用手电筒从侧面照着一块新样品。刘好仃站在监控屏幕前,看了一会儿那条线路稳稳贴合弧度的边缘,转身回到工位,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
他刚在文档里敲下“策略草案”四个字,手机震动了一下。小李发来一条消息:“‘声光同步’咨询又多了五条,有客户问能不能让镜子在热水出来时闪绿灯。”
刘好仃没回,而是打开企业微信群,点开语音通话邀请,拉进了林组长、小周、老赵和小李。
“十分钟后,会议室。”他说,“十五分钟,说三件事。”
七点零二分,五个人围在小会议桌旁。林组长端着保温杯,老赵手里捏着半截铅笔,小周坐得靠前,身子微微前倾。
刘好仃把投影打开,屏幕上是一张简洁的表格,标题写着《不只是问题,是信号》。
“过去三天,我们碰上了三类事。”他指着第一栏,“工艺上,线路有微偏;客户总问‘能用一年吗’;还有人提新功能,比如跟着热水器闪灯。”
林组长点点头,“第一个最急,生产不能出错。”
小周却说:“可客户愿意提需求,说明咱们有机会做别人不做不了的活。”
老赵插话:“但胶水还没到,万一卡在装配环节,前面做得再好也没用。”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等三人说完,他才开口:“你们说的都对,但其实是一件事——我们的标准,跟不上变化了。”
他顿了顿,“以前是按图纸做玻璃,现在是按想法做产品。图纸改得快,想法变得更快。所以不能只修修补补,得换个思路。”
林组长皱眉:“怎么换?”
“分三层走。”刘好仃调出下一页PPT,“第一层,马上能改的,立行立改。像线路偏移,老赵和小周已经做了补偿模板,这周就纳入指引。”
老赵点头,“视频也录好了,明天就能培训。”
“第二层,机制性问题。”刘好仃切换页面,“客户反复问‘会不会坏’,不是不信技术,是怕出了问题没人管。我们要建个透明追踪机制,从下单到安装,每一步都能查,让他们看得见。”
小周眼睛一亮:“就像快递物流那样?”
“比那再多一步。”刘好仃说,“加个‘责任到人’标签。谁做的磨边,谁装的灯带,客户扫码就能看到。出了问题,不推责,直接找人。”
林组长抿了口茶,“质检这边可以配合,每块非标品加个独立编码。”
“第三层最难。”刘好仃停了一下,“前瞻性的技术储备。比如‘音响集成’‘声光同步’,现在没人敢打包票能做,但我们得开始试。”
屋里安静了几秒。
小周想说话,又被什么堵住了。老赵低头转着铅笔,林组长盯着屏幕,像是在算风险。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刘好仃看着他们,“这个小组没人牵头,是因为短期看不到结果,还得花时间学新东西。”
他打开电脑,调出“微型扬声单元”的搜索页,“我也不懂这些参数,什么阻抗、频响范围,看得头疼。但我查了一圈,发现有个共通点——它们都不是为玻璃设计的。”
众人抬头。
“所以问题不是‘能不能装’,而是‘怎么装才不伤玻璃’。”他说,“我们不需要变成音响专家,只要学会问对问题:贴在哪?怎么固定?发热多少?会不会共振?”
小周忍不住笑了,“您这是把难题拆成小学题啊。”
“本来就是。”刘好仃也笑,“咱们厂二十年前还在切平板玻璃,谁想到今天要研究灯带布线?变是常态,不变才危险。”
林组长缓缓点头,“我可以参与标准预研,但得有人先做出样机。”
“我来协调。”刘好仃说,“技术评估这块,我当个牵头人。小周负责原型测试,老赵帮忙看材料适配,林组长对接质检预案。”
老赵终于停下转笔,“那你得给我一份清单,哪些材料不能碰高温,哪些胶水容易老化。”
“明早给你。”刘好仃打开新文档,标题写下《新变化应对策略草案v1.0》,“现在,我们把这三条路走实。”
七点十三分,会议进入分工环节。
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三项行动:
1. 非标工序补偿标准——本周五前发布初版,由老赵、小周提供案例,林组长审核流程;
2. 交付信任机制设计——下周一开始内测,由客服与系统组联动,实现订单全程可追溯;
3. 前瞻性技术评估小组成立——即日起启动,首项任务:两周内完成“声光同步”可行性初探。
小李举手:“要不要给这个小组起个名字?总不能一直叫‘那个搞奇怪想法的组’。”
“叫‘回应组’吧。”刘好仃说,“客户提要求,是在向我们发出回应请求。我们接住它,就是最好的服务。”
小周笑出声,“听起来像心理医生。”
“差不多。”刘好仃关掉投影,“产品最后拼的,不是技术多高,是有没有听懂一句话。”
散会后,其他人陆续离开。林组长临走前留下一句:“明早六点半,我在质检室等小周对接模板细节。”
老赵走到门口又回头,“你写的那份材料兼容清单,记得标红三种忌高温胶。”
小周最后一个走,顺手帮刘好仃把椅子往桌边推了推,“我回去就查LED驱动模块的散热方案。”
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刘好仃坐在原位,电脑左侧贴着刚打印出的策略草案,右手握笔,在纸质版上划掉一处措辞,改成“让玻璃学会回应生活”。
他重新打开文档,在附注栏输入一行字:“让玻璃学会回应生活,先从听懂一句话开始。”
鼠标移到保存按钮,他又停住,新建了一个子文件夹,命名为“回应组·第一阶段”。
里面放了三个文档:
《声光同步用户场景整理》
《微型扬声单元适配初筛》
《非标品追溯编码规则草案》
他一条条检查,确认每个任务都有责任人标记。刚准备关闭页面,小李的消息跳了出来:
“刚收到一条新留言——‘我家孩子说,洗澡时想让镜子放歌,你们能试试吗?我不催,就是问问。’”
刘好仃看完,把这条拖进“回应组”文件夹,归入第一份文档末尾。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七点十分。
打样间的灯依然亮着,走廊尽头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来回走动。
他伸手摸了摸键盘边缘,那里有一道细小的裂痕,是上周不小心摔了水杯压到的。
指尖顺着裂缝滑过,他忽然想起什么,打开采购记录,在搜索框输入“柔性电路保护膜”,选中一款耐温九十度的型号,加入临时采购清单,备注:用于弧形灯带加固。
然后他在任务栏勾选“明日待办”:
- 晨会通报策略草案
- 与小周确认首测样品时间节点
- 跟进佛山胶水发货状态
做完这些,他没有起身,也没有关屏幕。
窗外夜色浓重,整层楼只剩打样间和他这一角亮着灯。
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正准备录入最后一句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