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6集:预案实施再完善(1/1)
刘好仃盯着屏幕右下角的倒计时浮窗,数字跳到“04:07:33”时,他动了动手腕,把茶杯往左边挪了半寸,腾出位置点开系统日志。
昨天那条标为“跟踪级”的客户语句——“它早该懂我”——已经归档进案例集,但流程卡在后续动作上。技术组没启动开发,售后也没追访,数据组只是照常记录。看起来一切都在走,其实谁都没动。
他调出过去七天的响应记录,在表格里一条条划线连接:客户反馈出现时间、首次读取人、转交节点、闭环确认。线条断在三个地方,像没接完的电路。
小李推门进来的时候,正看见刘好仃用红笔圈住其中一处:“南区回访录音上午十点上传,王工下午两点打开文件,但直到下班都没标记处理状态。”
“这……可能是忘了?”小李站在门口,手里捏着刚打印的日报。
“不是忘。”刘好仃头没抬,“是不知道该不该管。我们之前只说了‘谁看到谁处理’,可没说啥叫‘处理完’。”
小李把日报放在桌上,纸页边缘有点卷曲。“那今天要不要拉个会?把流程再捋一遍?”
“不光是捋。”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是要改。”
九点十七分,四个人围在会议室白板前。
刘好仃把那张画满断线的表格投影上去:“预案跑了一周,有声音被听见,也有声音滑过去了。咱们不能等出了事才回头找漏子。”
王工喝了口保温杯里的枸杞水:“我那天确实看了录音,但想着这事儿归技术判断,我没资格拍板。”
陈工接口:“我们那边也一样,你不说要评估,我们就不知道要动。”
“问题就在这儿。”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谁该第一时间知道?
谁必须动手处理?
谁来确认闭环?
“以前我们靠自觉,现在得靠分工。”他转过身,“比如客户提到‘记住操作习惯’,这条信息首先进入数据池,自动推送给小李;小李判定权重后,标注‘需跨组协同’,系统立刻抄送我和你俩。接下来,王工负责回访验证需求真实性,陈工同步评估技术可行性,最后由我汇总建议,录入预案附件表。每一步都有记录,超时自动提醒。”
小李举手:“那如果两边结论不一样呢?比如售后觉得急,技术说还不成熟?”
“那就按预案里的响应等级走。”刘好仃调出系统界面,“我们现在是‘跟踪级’,意思是持续观察、定期汇报,不承诺落地。等升到‘响应级’,再启动资源调配。现在的问题不是做不做,而是别让任何一个信号掉队。”
王工点点头:“明白了,相当于先挂号,再分诊。”
“对。”刘好仃笑了,“病还没确诊,但体温得量起来。”
散会后,大家回到工位。刘好仃留在会议室,把讨论内容整理成要点,发到工作群。
不到十分钟,小李发来一张图表: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关键词出现频次,三条折线分别代表“记住”“习惯”“应该懂”。过去三天,全线上扬。
刘好仃放大看,最晚一条记录来自昨晚八点,某客户在远程调试中随口说:“我不想再教它了,它得自己长脑子。”系统已自动标红,归类为“拟人化期待”,权重+2。
他把这条转发给陈工:“你看,这不是偶然。客户已经开始用人的逻辑要求机器。”
陈工回复:“后台能加个触发机制,这类语句一旦出现,直接生成待办事项,推送到相关责任人。”
“可以。”刘好仃打字,“但别搞得太复杂。先从两条规则开始:一是连续两天出现同类表达,自动提升预警等级;二是单条高权重语句,强制进入当日简报。”
“那误报怎么办?”
“人工复核兜底。”他说,“我们不怕多看一眼,就怕看不见。”
下午两点,刘好仃召集三人再次碰头。
这次他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顶上是“客户声音”,左下是“技术能力”,右下是“服务节奏”。中间写着“动态预警阈值”。
“现在的预警是死的。”他指着报表,“‘记住’这个词出现三次就报警,可要是市场突然变热,三天出现二十次,我们还按老标准走,就跟不上了。”
小李反应快:“意思是,阈值也得跟着趋势走?”
“没错。”刘好仃点头,“比如‘记住’这个词,上周日均出现两次,这周涨到五次,系统就应该自动下调触发门槛,让警报更敏感。”
王工皱眉:“可我们售后人力有限,警报一多,顾不过来。”
“所以要分级。”刘好仃拿出新方案,“一级信号,数据组标记即可;二级,售后电话回访;三级,技术介入分析。每级都有明确动作和时限。”
陈工翻了几页文档:“逻辑能实现,但得加个开关,允许手动暂停自动升级,防止突发噪音干扰。”
“加。”刘好仃记下,“安全阀必须有。”
讨论到四点半,初步敲定优化方向。刘好仃汇总成一份《应对预案优化建议V1.0》,附上试点计划:先在南区和东莞两个片区运行新机制,周期一周,每日提交运行反馈。
“咱们不追求一步到位。”他关掉投影,“先试一小块,行得通再铺开。”
五点二十分,办公室安静下来。王工走了,陈工回技术间调试模块,小李去打印最终版材料。
刘好仃坐在工位上,屏幕上是刚保存的草案。他点开共享目录,准备上传文件,手指停在鼠标上。
又看了一遍。
删掉一句“建议立即全面推广”,改成“建议以试点形式推进,降低实施风险”。
然后点击上传,勾选“仅核心成员可见”,加入明日晨会 agenda。
打印机轻响,吐出一页纸。他起身拿过来,是最新一期《客户语义监测日报|第4期》。
首页醒目位置写着:
“记住”类关键词本周累计出现 18 次,环比上升 40%;
“拟人化期待”分类新增 3 条高权重语句;
南区客户二次提及“它该懂我”,系统自动标记为“重复强化信号”。
他把纸页夹进文件夹,顺手将茶杯移到回收站旁。杯底残留的茶渍贴着内壁,像一圈褪色的年轮。
电脑右下角,倒计时显示:04:08:11。
他没动,也没关任何窗口。
屏幕上的预案文档还开着,光标停在最后一行未完成的备注后。
窗外,楼道感应灯随着脚步声逐一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