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9集:新挑战效果再验证(1/1)

刘好仃把“继续”两个字在屏幕上看了足足五秒,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没动。他没保存,也没删,而是把整条消息截图,拖进了名为“客户声音”的文件夹。这个动作做完,他才点下保存,顺手把文档重命名为“模板v3_已锁”。

小李刚走出几步,听见身后电脑合盖的声音,转头看见刘好仃已经站起身,手里捏着那支用了三年、漆都快掉光的签字笔。

“开个会。”他说,声音不大,但走廊那头的小李和王工都听见了。

会议室门一关,陈工正低头连投影,小李把笔记本支起来,王工抱着一摞打印纸进来,边走边翻:“今天要回访的十二个客户,有八个已经完成闭环确认。”

“先不谈回访。”刘好仃把笔帽摘下来,夹在笔记本边缘,“咱们得看看,这些动作到底有没有用。”

小李愣了下:“不是……已经看到客户说‘继续’了吗?”

“一句话是温度,不是数据。”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信任档案》后台,“咱们忙了三周,改流程、推确认、加原话,现在得知道,这些事有没有变成订单,有没有挡住对手,有没有让客户真正留下来。”

王工放下纸:“您是说,该算账了?”

“不是算赢输,是看值不值。”刘好仃点开筛选项,“把过去三周所有标记‘闭环确认’的客户拉出来,再比一下同期订单、复购、咨询转化率。咱们不能光靠‘感觉’干活。”

小李赶紧动手导数据,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陈工那边投影刚连上,画面一闪,跳出来个空白表格。

“等等。”王工突然出声,“销售那边的数据,有时候要晚一两天才录入。咱们今天看的,可能是前天的旧数。”

“那就把时间轴拉长。”刘好仃不急,“往前推三周,从咱们启动‘三线应对’那天开始,分阶段比。第一周是混乱期,第二周是调整期,第三周是执行期。看看每一阶段,客户反应和订单之间有没有变化。”

小李抬头:“那……拿什么当成功标准?”

“三个指标。”刘好仃竖起三根手指,“第一,市场份额有没有止跌;第二,老客户有没有追加订单;第三,竞品的动静是不是变小了。只要有一条往上走,就说明咱们没白忙。”

陈工点头,调出监测组的汇总记录:“深玻科最近两周发了八条推广视频,转发量比上月少一半,评论区也没再推低价话题。”

“他们声量降了?”王工问。

“不是降,是转了。”陈工放大一条动态,“现在主推‘智能联动’,避开了价格。说明他们也意识到,光降价留不住人。”

刘好仃笑了下:“那咱们就不是被逼着跑,是带着节奏走。”

小李这时把表格整好了,投到大屏上。三周数据并排列开,颜色从灰到绿渐变。

“您看这儿。”他指着复购率那一栏,“第一周32%,第二周41%,第三周——58%。而且追加订单的客户里,87%都完成过至少一次‘闭环确认’。”

王工凑近看:“也就是说,我们越让他们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他们越愿意再买?”

“对。”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条上升线,“服务不是成本,是黏合剂。你修好了不告诉人,等于白修;你告诉了,他才知道你在乎。”

陈工又补充一条:“设备稳定性数据也出来了,过去三十天,报警误触率下降61%,远程响应平均时长缩短到十九分钟。”

“这就有意思了。”刘好仃把几组数据并在一起,“客户说‘继续’,不是因为感动,是因为真觉得好用了。咱们没打价格战,是把产品和服务绑成了一体。”

王工忽然皱眉:“可万一这只是短期反弹?对手要是真降价,咱们这套还能不能扛住?”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刘好仃没反驳,而是打开另一个页面,调出客户反馈词频分析图。屏幕上,“你们”“记得”“主动”“改了”几个词明显变大。

“你看,”他指着图,“客户现在提到我们,不再说‘那个玻璃厂’,而是说‘你们’。这是关系变了。对手可以降价,但没法立刻让人觉得‘他们记得我’。”

小李忍不住插话:“就像……老朋友?”

“比朋友还准。”刘好仃点头,“是‘可靠的人’。人可以换朋友,但不想换可靠的人。”

王工慢慢点头:“所以咱们的优势,不是便宜,是让人放心。”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八个字:“成效可见,警觉不减。”

他转过身:“今天这会,不是庆功,是验证。我们证明了,只要客户知道我们在听、在改、在跟进,市场就能稳住。但稳住不等于安全,下一步还得盯紧。”

小李问:“那接下来呢?”

“先把这份报告整理出来。”刘好仃保存文件,标题打上《新挑战应对效果阶段性评估(截至第1599章)》,“发群里,标注‘待分析’。明天我们接着开,一条条拆,看看哪些动作最有效,哪些还能再优化。”

陈工合上平板:“我再补一组竞品渠道报价的对比,看有没有暗降。”

“去吧。”刘好仃点头,“王工,你把今天回访里提到‘服务变细’的客户录音摘出来,别光记文字,听语气。”

王工应了声,起身收拾材料。

小李最后一个合上电脑,抬头问:“刘师傅,这报告……要不要加个结论?”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加一句。”

“什么?”

“不是我们赢了,是我们没输,而且找对了路。”

小李低头打字,光标在文档末尾闪烁。

刘好仃站在投影前,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屏幕上的曲线稳稳向上,像一条爬坡的路。

他拿起茶杯,里面的水早就凉了,喝了一口,把杯子放回桌角。

小李把文件发出去,抬头说:“群里有人回了。”

“谁?”

“宏达厂张工。”小李念出来,“**这回,我替隔壁厂问一句:你们那套‘说了就做’的法子,能不能也给我们培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