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集:新挑战应对初见效(1/1)
刘好仃的指尖在键盘上停了一下,屏幕上的订单分析界面还亮着,光标停在“追加订单”那一栏。他没急着点保存,而是把小李刚发来的日清简报又拉上来看了一遍。
宏达厂那条记录被标了黄底,客户原话清清楚楚写着:“你们上次改的报警逻辑,确实比深玻科演示的稳。”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三秒,嘴角往上提了半寸,没笑出声,但眼角的纹路松了下来。他把这行字单独截了图,拖进晨会用的PPT里,顺手在旁边加了一句批注:“让客户自己说出对比,比我们说一百句都管用。”
墙上的钟刚过八点,小李抱着笔记本第一个进来,坐下时顺手把保温杯放在桌角。王工跟在后面,手里捏着打印出来的回访记录,边走边翻页。陈工来得最晚,平板一放,直接开口:“监测系统昨天抓到深玻科在行业群里发了新话术,说‘功能对标,价格更优’。”
“对标谁?”小李抬头问。
“你说呢?”王工把打印纸往桌上一拍,“他们连‘夜间断网自动切换’这种细节都抄了,还好意思叫对标。”
会议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说是无耻,有人觉得该发声明,还有人提议干脆降价反制。刘好仃没接话,等声音慢慢低下来,才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客户说了什么**。
屋里安静了。
“昨天回访的十七个客户里,有五个提到深玻科联系过他们。”他转过身,“但只有两个是我们主动问出来的。其他三个,是客户自己说的。”
王工皱眉:“那三个我们根本不知道被接触过,等客户提了才反应过来,已经晚了一步。”
“所以从今天起,所有回访必须加问一句:‘最近有没有其他厂家找过您?’”刘好仃语气平稳,“不是试探,是帮客户理清选择。”
小李举手:“要不要换个说法?直接问,怕客户觉得我们太紧张。”
“那就说:‘市面上方案不少,我们想帮您一起看看哪个更合适。’”刘好仃说完,看向王工,“你昨天那个客户,后来怎么说的?”
王工翻了下记录:“我按您说的问了,他愣了一下,说‘你们怎么知道的?’我说我们不盯着谁,只是服务要跟得上变化。他沉默了几秒,然后承认深玻科前天晚上打了电话,说能降百分之十五。”
“然后呢?”
“他说,‘你们一直改东西,他们光说不练,我信谁?’”王工笑了笑,“最后他还补了一句:‘你们这服务,跟养孩子似的,天天操心。’”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笑。
刘好仃也笑了,拿起红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他们卖的是功能,我们做的是关系。功能能抄,但谁天天盯着客户用得好不好,抄不了。”
小李赶紧记下这句话,小声嘀咕:“这话能当标语贴墙上。”
“贴什么墙,记心里就行。”刘好仃收了笑,翻开自己的本子,“现在看数据。过去七天,问题响应闭环率从四成一升到六成八。什么意思?就是客户提了问题,我们不仅改了,还让他知道了我们改了。”
他打开投影,屏幕上出现两张折线图。一条是闭环率,稳步上扬;另一条是新增订单量,走势几乎同步。
“差三天。”他说,“服务做到位,订单慢三天回来。这不是巧合,是链路通了。”
陈工点头:“我们昨天也核对了,深玻科新增的两个‘客户案例’,设备图跟我们半年前的宣传册几乎一样,连角度都没变。而且那两家厂,都没签合同。”
“所以是虚标。”刘好仃在本子上划掉那两个名字,“但他们敢这么干,说明心里没底,只能靠话术撑场面。”
王工忽然问:“那我们要不要也发个声明?澄清一下?”
“不急。”刘好仃摇头,“客户不关心谁抄谁,只关心谁解决问题。我们把改进一条条告诉他,比发声明有用。”
小李举手:“我昨晚把‘信任档案’的推送模板改了,现在能自动发一条‘您提的,我们做了’的消息。语气像聊天,不群发,带客户名字。”
“发给谁了?”
“第一批十个老客户,今天早上六点推的。”
刘好仃看了眼手机,微信群里已经有回音。宏达厂的负责人回了个大拇指表情,还写了一句:“你们这改法,比我自己想的还细。”
他把手机转过去给大家看,会议室里的气氛又轻快了几分。
“接下来,重点盯三类客户。”刘好仃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下三条线,“一是最近被深玻科接触过的;二是提过问题但没回访确认的;三是原本意向强、突然没动静的。”
王工问:“要不要主动打电话?”
“要。”刘好仃点头,“但不是推销,是关心。就说:‘之前您提的那个问题,最近有没有再出现?’让客户觉得,我们一直记着。”
陈工补充:“监测组今天起加一栏‘接触预警’,谁被联系了,第一时间标记,优先安排回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下,“所有反馈,必须答三问:客户说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下一步要改什么。不看字数,不看格式,只看有没有闭环。”
会议快结束时,小李突然说:“今天早上有个新客户咨询,问完功能,主动提了一句:‘听说深玻科出了个类似产品,你们怎么看?’”
大家抬头。
“你怎么回的?”刘好仃问。
“我说:‘他们确实参考了我们的设计,但我们一直在改,您看到的,都是客户提过的问题。’然后我发了三条改进记录,都是带时间戳的。”小李顿了顿,“他回了一句:‘你们这服务,有点实在过头了。’”
刘好仃笑了:“这句,记进案例库。”
散会后,王工和陈工先走了。小李留下来改模板,刘好仃坐在会议桌边,把今天的记录一条条往电脑里输。他打开订单系统,把最近三天的追加订单名单导出来,标上颜色。
宏达厂的名字在最上面,备注写着:“因报警系统优化及定期反馈,主动追加两套备用模块。”
他盯着这个名字看了一会儿,伸手拿起桌上的茶杯,里面的茶早就凉了。他喝了一口,不烫,也不涩,就是普通的茶味。
他打开便签本,在最新一页写下:“周三前,逐个打通。”
笔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让每个客户都知道,他们说的,我们真的听了。”
他合上本子,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光标还在“追加订单”那一栏闪着,像在等下一个名字跳进来。
他伸手,点了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