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9集:价格策略再优化(1/1)
刘好仃的手指在白板上那行“价格认知已破冰,信任链条待闭环”上轻轻划过,笔尖在“闭环”两个字上顿了顿。他没说话,但整个办公室的节奏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连小李敲键盘的声音都慢了半拍。
“咱们讲了这么多‘值’,可客户心里还在打鼓。”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像在自言自语,“不是不信数据,是信不过咱们能一直守着。”
陈工把笔记本往面前拉了拉,“那现在怎么办?再加一堆承诺?客户又不是没见过合同。”
“不是加,是换。”刘好仃转身,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以前我们讲‘省多少’,现在得讲‘谁来兜’。”
王工靠在桌边,挠了挠头,“你是说,把售后写成故事?”
“对。”刘好仃点头,“A类客户要回本快,B类客户要省心,C类客户——他们要的不是便宜,是安心。咱们得让人知道,出了事,真有人扛。”
小李抬起头,“那宏远厂那段视频,是不是可以剪短点?开头就放电工下班打卡的画面,再切到系统自动报警的记录?”
“就这么办。”刘好仃眼睛一亮,“别一上来就说技术多牛,先让人看到人能安心睡觉。”
陈工翻开宣传页初稿,“服务承诺那页我重新排了,把‘三年质保’拆成三条:第一年上门响应不超过八小时,第二年远程诊断随时接通,第三年专人定期巡检。还加了个小框,写‘负责人:陈立,工龄18年,电话24小时开机’。”
“名字都写上?”王工有点意外。
“写。”刘好仃说,“人怕的不是花钱,是花完钱找不到人。咱们把脸亮出来,他才敢把厂交给你。”
小李突然举手,“那‘在线值班员’图标,要不要加个实时状态?比如‘当前值班:老刘,已盯屏6小时’?”
“加。”刘好仃笑了,“再配一行字:‘您生产,我们盯屏。’不喊口号,就讲事实。”
王工掏出手机,翻出之前录的客户语音,“有个客户说,‘你们公司要是搬了、倒了,我们找谁?’这话听着刺耳,但真有人这么想。”
“那就让他看到我们搬不走。”刘好仃走到电脑前,调出厂区监控画面,“把三号炉的实时运行图嵌进客户页面,底下标一行:‘本系统由深圳玻璃厂原班人马维护,厂房、设备、人都在这儿。’”
陈工低头记着,“要不要再加个‘老客户探访日’?每月开放一次,让潜在客户来厂里看实际运行?”
“可以。”刘好仃点头,“不收钱,不推销,就带人转一圈,喝杯茶。让他们亲眼看看,咱们的系统不是纸上的数字。”
王工搓了搓手,“那话术也得改。以前一上来就说‘投资回报率’,现在是不是先问一句:‘您最怕什么?’”
“先接住担心,再给方案。”刘好仃说,“比如C类客户,开场别讲省多少,先说:‘我知道您怕担责,所以我们这三年,专人对接,电话随时打,出了事,我们先到。’”
小李在模板里敲下新段落,“那A类客户呢?还按回本周期走?”
“走,但换个说法。”刘好仃想了想,“别只说‘4.7个月回本’,加一句:‘相当于您今年省下的电费,明年就能再装一套。’”
陈工抬头,“B类客户呢?他们最烦麻烦。”
“就说:‘不用改线路,不用停生产,我们晚上来装,早上您照常开工。’”刘好仃说,“省心,才是他们的投资回报。”
王工拿起笔,在本子上划拉,“那咱们现在是不是得做个‘信任材料包’?视频、承诺书、责任人卡,三样一套,专门给C类客户准备。”
“做。”刘好仃打开新文件夹,命名为“信任闭环v1.0”,“每个客户对接前,必须带齐这三样。不求一次成交,但得让他知道,咱们不怕他问,也不怕他拖。”
小李点开客户名单,把“信任观察组”的标签拖到最前面,“那跟进记录也得改,以前记‘是否感兴趣’,现在记‘最担心什么’。”
“对。”刘好仃说,“谁怕出事没人管,谁怕影响生产,谁怕公司不长久——记清楚,下次开口,先解心结。”
陈工把新版宣传页发到群里,“我刚加了一页‘真实客户说’,放了宏远厂负责人的一段话:‘用了三个月,夜里终于敢让电工回家睡觉。’下面配张照片,是他老婆发的朋友圈截图,写着‘老张今晚能准时吃饭了’。”
王工看了眼,笑出声,“这比我们自己吹强多了。”
“人信人,不信话。”刘好仃说,“咱们把活生生的例子摆出来,他才敢迈出第一步。”
小李调试着客户页面的预览,“在线值班员图标做好了,点开能看到当天值班人照片、名字、工龄,还有个倒计时:‘已连续稳定运行:168小时’。”
“就这个。”刘好仃点头,“不玩虚的,就让他看到,有人在盯,没断过。”
陈工合上电脑,“那我今晚把材料包打包,明早发给所有C类客户对接人。”
“不急。”刘好仃抬手,“先内部过一遍。王工,你带小李,做一轮模拟。一人扮客户,一人用新材料应对,看哪句话卡壳,哪个环节不顺。”
王工立刻站起来,“行,现在就来?”
“现在。”刘好仃拉开椅子,“小李,你先演C类客户,问题是:‘你们比别人贵一倍,万一用了半年你们黄了,我找谁?’”
小李清了清嗓子,换上犹豫的语气,“你们这系统是省电,可我们小厂经不起折腾啊。要是用两天不行,还得拆了换回去,人工、误工,加起来比电费都贵……”
王工翻开材料包,先递上视频,“您先看看宏远厂的电工,以前得通宵值班,现在晚上十点就打卡回家。”接着拿出责任卡,“这是我们的售后负责人老陈,十八年工龄,三年内专职对接您厂,电话24小时通。”最后点开页面,“您看,三号炉已经跑了168小时,数据公开,人在盯屏。”
刘好仃听着,轻轻点头。
“还缺点啥?”王工问。
“开头。”刘好仃说,“别一上来就递材料。先问一句:‘您最怕什么?’让他把担心说出来,咱们再给答案。”
小李重新开口,“我最怕的就是,花了钱,结果没人管。”
王工顿了顿,把材料轻轻放在桌上,“我们明白您怕担责。所以这三年,由老陈全程盯您厂的系统,电话24小时通。他家就住厂后头,骑车五分钟到。”
办公室里安静了一瞬。
“这回对了。”刘好仃说,“不是解释贵,是解决怕。”
陈工把新话术记进模板,小李更新了材料包版本,王工开始整理三类客户的模拟问答记录。
刘好仃坐在主控台前,手指轻点屏幕,预览最后一版“信任闭环”材料包。灯光映在玻璃幕上,像碎星浮在夜里。
他把鼠标移到“发送”按钮,停住。
“明天再发。”他说,“今晚再过一遍,一个字都不能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