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3集:新机遇推广新筹备(1/1)

监控屏幕上的红灯闪了两下,又恢复了正常。小李盯着那行刚跳出的通信日志,眉头没松。

刘好仃站起身,绕到他身后看了一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两下:“老问题,新表现。记下来,标‘低优先级’,不影响主流程。”

王工从椅子上直起身子:“那还提它干啥?”

“提它,是因为咱们得知道哪儿还没擦干净。”刘好仃转身走向白板,顺手抽了支蓝笔,“但擦桌子不耽误摆碗筷。今天不改代码了,改思路——咱们得把这七十二小时干出来的事,说给人听。”

陈工摘下眼镜擦了擦:“说给谁听?”

“想省电的。”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推广筹备”四个字,笔画干脆,“三号炉现在每小时少耗两千八百度电,连续稳了七十多个钟头。这么好的事,光咱们几个人知道,太亏。”

小李抬头:“可咱们没宣传经验啊,连个像样的PPT都没有。”

“经验是干出来的。”刘好仃把笔帽咔哒一声按上,“你们写报告是一把好手,但客户不看参数表,他们看‘能省多少钱’。咱们得把‘延迟从2.8秒降到1.1秒’,翻译成‘一天省三千度电,一年省出一台新设备’。”

王工哼了一声:“说得跟卖保险似的。”

“卖保险也得有真东西。”刘好仃笑了,“咱们有。而且比保险实在——电表走得慢,是看得见的。”

陈工重新戴上眼镜:“那重点放哪儿?结构优化?稳定性?”

“放响应速度。”刘好仃直接划掉白板上原有的“系统重构”标题,写下“毫秒级响应,日省三千度电”,“这是最扎眼的数字。客户一听,心里就算盘响了。”

小李试探着问:“可咱们没客户案例……”

“三号炉就是案例。”刘好仃拍了下桌子,“它现在就是咱们的样板间。谁来参观,咱们带他看实时数据,看历史曲线,看异常记录清零。这不是吹,是亮底牌。”

王工摸了摸下巴:“那材料呢?总不能拿技术文档当宣传册吧?”

“当然不能。”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打印纸,是昨晚小李导出的对比图,“但可以从这改。把坐标轴简化,把单位换成钱,把‘误触发率降至0.3%’写成‘几乎不再误报警,减少人工干预’。说人话,别拽术语。”

陈工点头:“还能加个对比柱状图,旧系统和新系统并排,一眼看出差别。”

“对。”刘好仃在白板角落画了个草图,“左边是老系统,警报灯乱闪,工人跑来跑去;右边是现在,屏幕平稳,人坐着喝茶。配文就写:‘从手忙脚乱,到稳如老狗’。”

小李噗地笑出声:“这能印上去吗?”

“印不了就写‘运行平稳,人力节省’。”刘好仃也笑,“意思到了就行。”

王工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那谁来弄这些?”

“分工。”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出三栏:“待办、进行中、待审。咱们现在就开始填。”

他转向王工:“你牵头技术资料转化。把评估报告里能用的数据挑出来,做成通俗版说明。别怕删,留最硬的。”

王工点头:“行,我找几个关键图,配上短解释。”

“陈工,”刘好仃看向她,“你负责演示逻辑。客户来参观,咱们怎么带?从哪儿开始讲?先说问题,再说怎么改,最后看结果。你理个脚本,越顺越好。”

“可以。”陈工掏出笔记本,“我按‘痛点—方案—成效’三步走,中间穿插实时数据展示。”

“小李。”刘好仃最后看向年轻人,“你手里的运行数据最全。整理一份三号炉七十二小时耗电对比图,标注出节电区间。另外,厂里新来的设计公司下午要对接,你负责对接,把咱们想表达的重点告诉他们。”

小李有点紧张:“我……能行吗?”

“你写报告条理清楚,讲数据不结巴。”刘好仃拍拍他肩膀,“现在就是把报告变成宣传材料。难度没变,只是换身衣服。”

小李深吸一口气:“那我先把图表重做一遍,把单位从‘千瓦时’换成‘相当于多少家庭日用电’。”

“聪明。”刘好仃点头,“让客户有感觉。”

他回到白板前,写下三项任务:

1. 技术资料简化(王工)——3天内初稿

2. 演示脚本设计(陈工)——3天内初稿

3. 数据可视化与设计对接(小李)——3天内提交素材

然后在下方加了一句:“这不是额外任务,是成果落地的最后一环。改得再好,没人知道,等于没改。”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王工忽然开口:“其实……我一直觉得技术做到位就行。但现在想想,要是没人用,咱们这通熬夜,也就图个自我安慰。”

“技术是根,推广是叶。”刘好仃说,“根深了,得让人看见树荫。不然,风一吹,影子都没了。”

陈工合上本子:“那我下午就开始写脚本,先拿三号炉的运行视频打底。”

小李也拿出U盘:“我先把数据导出来,重新分类。”

刘好仃看着三人,笑了笑:“咱们不搞大张旗鼓,就踏踏实实把东西准备好。客户要不要来,是他们的事;咱们拿不拿得出来,是咱们的事。”

他拿起蓝笔,在“宣传册初稿”那一行,把标签从“待办”撕下,贴到“进行中”。

窗外,厂区的广播刚报完十一点整。一辆叉车缓缓驶过装卸区,轮胎压过路面,发出沉闷的滚动声。

刘好仃低头看了眼手表,又抬头盯着白板。他拿起红笔,在“设计对接”旁边加了个星号,写下“下午三点,会议室等设计公司”。

小李收拾电脑时问:“要是他们问咱们有没有其他客户用过……怎么答?”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走到主控台前,调出三号炉的实时画面。传送带平稳运行,玻璃板依次通过检测区,各项参数绿灯常亮。

他指着屏幕说:“你就说,第一个用户,已经稳定跑了七十多个小时。”

然后转身,把记号笔放回笔筒。

笔帽咔哒一声,盖得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