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集:拓展进展勤跟进(1/1)
刘好仃的手指在回车键上按下去的那一刻,办公室的灯管刚好闪了一下。他没抬头看,只把身子往后靠了靠,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声。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18:03,邮件状态显示“已发送”。
他没关页面,而是把鼠标移到收藏夹,点开一个空白文档,标题栏写着“未命名”。他敲下几个字:“新能源热弯项目·客户响应追踪表”,又新建了四列:客户名称、资料发送状态、反馈进度、内部跟进人。
刚保存完,他顺手抓起桌上的对讲机,按下通话键:“老黄,新人甲,九点前来我这儿一趟,小李也叫上。今天把跟进的规矩定下来。”
放下对讲机,他打开抽屉,翻出一叠打印纸。最上面那张是昨天的模拟曲线图,降温段那道弯还是有点抖,但比最初平顺多了。他拿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圈,又在背面写了个“压”。
八点五十五,四个人陆续进了办公室。小李抱着笔记本,新人甲手里夹着文件夹,老黄进门时还顺手把走廊的灯关了。
“坐。”刘好仃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邮件发了,不能光等着。客户回不回,回什么,咱们得知道;咱们改了什么,也不能只存电脑里。从今天起,每天早上九点,站会十五分钟,不超时。”
新人甲翻开本子:“那……客户没回的,也算进展吗?”
“当然算。”刘好仃从桌上抽出一张甘特图,铺在办公桌上,“你看这儿,昨天降温偏差是十五点三,今天压到八点二,这是咱们自己走的路。客户在看邮件,咱们在调参数,两条线一起走。等他们回了,咱们已经多跑了一段。”
他拿起红笔,在图上画了两条平行线,一条标“内部迭代”,一条标“外部响应”。
“以后每天早上,新人甲报客户动静,老黄说参数调整,小李记,我来串。有问题当场提,不拖。”
老黄点点头:“那我这边今天下午已经把压力补偿的窗口重新算了一遍,往前推了十秒,冷却速率降了百分之五,模拟结果更稳了。”
“好。”刘好仃在追踪表上写下“参数优化中”,在负责人一栏填了“老黄”。
小李翻着手机:“第一家客户回了,说技术简报收到了,下周可以安排技术会议。第三家……问了个问题。”
“什么问题?”
“他们问,压力补偿这个方案,有没有实机验证过。”
办公室安静了一秒。
新人甲抬头:“我们……其实还没上实机。”
老黄皱眉:“现在说有,后面对不上,更麻烦。”
刘好仃没说话,拿起昨天的模拟日志翻了两页,停在一段曲线记录上。他指着其中一段波动:“你看,这里虽然没实机,但模拟已经跑出趋势了。我们没说搞定,但也没说没方向。”
他抬头:“回复他们,‘基于模拟数据,补偿窗口初步锁定在降温前10秒,实机测试方案正在编制,预计本周内启动’。”
新人甲快速记下:“要不要加个‘敬请期待’之类的?”
“别。”刘好仃摇头,“我们不是卖广告的,是干活的。不夸大,也不躲。他们问,我们就答,答得准,比答得快重要。”
新人甲点头,当场起草回复,发到刘好仃邮箱。他扫了一遍,点了发送。
小李松了口气:“那第二家呢?还是没动静。”
刘好仃把追踪表投影到墙上,第二家客户那一栏,他写下三个字:“沉默中”,又画了个黄色三角。
“沉默也是信息。”他说,“他们没回,可能是内部还没讨论完,也可能是觉得问题不大。但这不叫没进展,叫潜流。”
他转头看小李:“你觉得没进展,是因为你只盯着‘回复’两个字。可咱们的进展,是解决问题,不是收邮件。”
小李低头翻了翻自己的记录,忽然抬头:“其实……我整理了一下,第三家客户提的问题,和咱们昨天调的参数方向是一致的。说明他们真看了。”
“这就对了。”刘好仃笑了下,“人家不是随便问问,是真在评估。那咱们就得让他们看到,咱们不是随便答。”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行字:
1. 每日站会,九点开始,十五分钟。
2. 追踪表每日更新,下班前同步。
3. 客户问题不过夜,内部讨论不过两小时。
“从今天起,这就是规矩。”他放下笔,“谁有意见?”
没人说话。
“好。那今天就算第一天。”他拿起红笔,在三项任务后面都打了个钩,“明天继续。”
散会后,刘好仃没走。他把追踪表打印出来,贴在会议室门口的进度板上。第二家客户那栏的“沉默中”三个字,他特意用黄笔描了边。
老黄回车间做参数备份,新人甲在工位上把今天的邮件往来归类,小李开始写会议纪要。
刘好仃坐回电脑前,打开共享文档,把今天的记录补全。刚填完“内部进展”一栏,手机震动。
新人甲发来一条消息:“第三家客户回了,说回复很清晰,愿意等我们实机测试方案。”
他看了眼时间:19:18。
他没立刻回,而是打开另一个文件夹,找到昨天的模拟日志,新建一个子目录,命名为“实机测试预案·初稿”。
他点开文档,第一行写了四个字:“测试目标”。
接着写:“验证压力补偿窗口在实机环境下的稳定性,重点观察降温初期10秒内温度与应力变化。”
写完,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进度板。三家客户,三个状态:已回应、沉默中、再追问。三条线都在动。
他把文档保存,关掉页面,又打开追踪表,把第三家客户的反馈进度更新为“积极跟进”。
小李的消息又跳出来:“纪要写好了,您看要不要加一句‘团队协作顺畅’?”
刘好仃回:“不加。咱们不写虚的,只写实的。”
他站起身,把桌上的文件收进抽屉,笔搁在笔记本上。窗外,厂道上的路灯全亮了,一辆叉车缓缓驶过,车灯扫过玻璃幕墙,映出他站着的影子。
他转身把进度板上的笔放回笔筒,手指在“沉默中”三个字上停了半秒。
“明天九点。”他对空荡荡的走廊说。
新人甲在工位上抬头:“您说什么?”
“没什么。”他笑了笑,“就是提醒自己,别忘了开会。”
他重新坐下,打开邮箱,把今天的三封往来邮件归档到“新能源跟进”文件夹。刚关掉邮箱,手机又响。
是老黄发来的照片,车间的控制屏上,最新一次模拟曲线平稳地划过屏幕,降温段的波动几乎拉直。
下面附了一行字:“明天能上实机吗?”
刘好仃没回文字,只发了个“”。
他把手机扣在桌上,目光落在进度板上。三家客户,三条线,一条已动,一条在等,一条正追。
他拿起笔,在“实机测试预案”那一栏,写下第一个步骤:
“调取三号炉最近三次运行日志,对比材料批次与温控记录。”
笔尖在纸上划出清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