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6集:应对误解效果评(1/1)

展厅的灯还亮着,刘好仃站在监控屏前,手指轻轻敲了敲屏幕边缘。画面里,客户正低头扫码,老黄站在展台旁,手搭在工具箱上,像一棵扎了根的老树。他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工位,把昨天的笔记本翻开,翻到最后一行字:“实录卡,触发追问,转向求证。”

他没多看,合上本子,打开电脑,调出订单系统。

小李端着水杯从打印区过来,看见他已经在忙,凑近问:“刘师傅,昨儿那几招,客户反应都不错,您是不是该松口气了?”

“松口气?”刘好仃头也没抬,“现在是看结果的时候,不是拍肩膀的时候。”

小李挠挠头,“可客户都扫码了,还问问题,说明在听啊。”

“听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信。”刘好仃点开数据表,“咱们得知道,他们到底信了多少。”

新人甲抱着平板走过来,身后跟着老黄。老黄没说话,往椅子上一坐,工具箱放在脚边,像随时准备出任务。

“我把昨天的扫码记录整理好了。”新人甲把平板放在桌上,“三张实录卡,每张都被扫了四十七次,平均观看时间六分十二秒,最长的一次看了八分多钟。”

刘好仃点点头,“比前天翻了一倍。”

小李眼睛一亮,“那不就是说,大家真看了,也真信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刘好仃调出客户咨询日志,“前天,功能类问题占提问总数的五十七。昨天呢?十九。”

他顿了顿,又点开订单数据,“过去四十八小时,复询客户里,八成三最终签了单。上一轮,这个数是四成六。”

休息区安静了几秒。

小李忍不住笑出声:“这不就是成功了?误解清零,订单翻倍,咱们可以庆功了。”

老黄没笑,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心有一道旧疤,横在虎口位置。他轻轻摸了摸那道疤,像是在确认什么。

刘好仃站起身,把数据投影到墙上,“问题不在数据,而在数据没说清的事。”

他点开一段录音,“听听这个。”

音响里传出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你们老师傅讲得是真,可我还是怕以后厂里只留你们几个懂系统的,我们这些老操作工就真没位置了。”

声音不大,但听得清楚。

小李的笑容慢慢收了回去。

“他扫码了,也看了视频,可他还在怕。”刘好仃关掉录音,“咱们把‘它是什么’说清了,但他没看见‘他自己在哪’。”

新人甲低头翻记录,“昨天有六个客户问过类似的问题,我没归类,以为是随口一问。”

“不是随口。”老黄抬起头,“他们是怕被落下。”

刘好仃走到白板前,写下一行字:“误解减少 ≠ 信任建立。”

“咱们这回赢在‘真实’,可还没赢在‘归属’。”他转过身,“客户不怕机器聪明,怕的是聪明了以后,没人记得他们干过什么。”

小李搓了搓脸,“所以……我们还得接着讲?”

“不是讲,是让他们自己看见。”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一边是机器,一边是老师傅,中间,得站进他们自己。”

新人甲抬头,“可我们没拍过普通操作工的案例。”

“那就拍。”刘好仃说,“明天就拍。谁第一个发现系统预警的,谁第一个调对参数的,谁第一个把故障拦在萌芽里的——都拍下来,做成新卡。”

小李犹豫了一下,“可这些人不是专家,讲不出‘听声辨故障’那种金句。”

“谁说一定要金句?”刘好仃笑了,“他们说‘我一看灯就知道不对’,这不就是口诀?他们说‘我摸了一下外壳,烫得不行’,这不就是经验?咱们的系统不是只认大师,是认每一个认真干活的人。”

老黄慢慢点头,“上次B区三号阀预警,就是小张发现的。他没修过机器,可他记得前天系统提过一次温升,他觉得不对劲,就报了。”

“那就从他开始。”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张工的第一次预警”,“咱们不光要让人信系统,还得让人信——用系统的人,值得被记住。”

新人甲翻开平板,“我可以把新卡设计成‘一线之声’系列,扫码后先放操作工原声,再接系统记录。”

“行。”刘好仃点头,“名字就叫‘你也行’。”

小李笑了,“这名字接地气。”

“本来就是给接地气的人看的。”刘好仃擦掉白板上的旧分类,在中间写上:“人机搭档,不是人机对决。”

他转头问老黄:“你昨天说‘我名字在上面’,客户记住了。要是换成‘我们都在上面’呢?”

老黄想了想,咧嘴一笑:“那就不止是我一个人扛,是大家一起扛。”

“对。”刘好仃在笔记本上记下,“下一步,不是解释系统多聪明,是证明——每一个愿意认真干活的人,都能在系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会议结束前,他把报告打印出来,封面标题是《误解应对效果阶段性评述》。他没急着收走,而是放在桌上,让所有人都看了一遍。

小李看完,低声说:“原来我们才走了一半。”

新人甲合上平板,“我以为我们已经赢了。”

老黄站起身,拎起工具箱,“赢不赢,得看三个月后,还有没有人敢说‘这系统离了刘师傅就转不动’。”

刘好仃把报告放进文件夹,轻轻放在桌角。他没说话,只是看着展厅的方向。阳光照在展台的二维码立牌上,反着光。

他坐回椅子,把笔放在桌边,正好压住那张写着“你也行”的草稿纸。

打印机还在响,新一批实录卡一张张吐出来。

一张卡片刚落到托盘里,边缘微微翘起,像一只等着被拾起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