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集:新机遇计划实施(1/1)
刘好仃把门拉开一条缝,外面走廊的脚步声已经密了。他没回头,只把夹克拉链往上拽了拽,顺手把内袋里的草纸按了按。那张纸现在折得更紧,像块硬币,贴着胸口。
他走到质检台前,把白板擦干净,拿起记号笔,在上面写了三行字:“三日搭环境,五日录数据,七日试筛选。”字写得不大,但一笔一划,横平竖直。
小李来的时候正好看见这三行字。她站定,没说话,把包放下,打开电脑。屏幕亮起,她点开那个文档,标题还是“客户习惯档案模块开发计划_v1(初稿)”。她抬头:“今天就开始?”
“昨晚门一开,风进来,事儿就算动了。”刘好仃说,“不等批,先干;不求全,先通;不追责,先试。”
老黄进来时拎着工具包,路过白板看了一眼,嘴角动了动:“还挺正式。”
“不正式。”刘好仃把笔递过去,“就是把咱们说的事,一步步走实。”
班组长来得稍晚,手里捏着排班表,扫了眼白板,又看三人:“这三件事,谁负责哪块?”
刘好仃没接话,只用笔尖点了点白板右下角——那里已经用小字标了分工:小李搭环境,老黄录数据,班组长调接口,他自己统进度。
小李点点头,打开系统后台。她先试了测试账号登录,界面跳出来,但点进客户数据模块时,弹出一行红字:“权限不足,无法访问历史订单接口”。
她皱眉,手指停在鼠标上。
“卡了?”刘好仃走过来。
“老系统,权限锁死了。”小李说,“得走审批流程,申请临时开放。”
“那得几天?”
“快的话两天,慢的话等排期。”
老黄在旁边哼了一声:“还没干,先卡住。”
小李没吭声,盯着屏幕看了会儿,忽然说:“班组长,你那边有上周的离线备份吗?Excel导出的那份?”
班组长点头:“有,存我U盘里。”
“借我用用。”
班组长拔下U盘递过去。小李插上,调出文件,开始手动匹配客户编号和订单备注。她把有特殊要求的订单挑出来,建了个新表,字段简单:客户名、编号、历史备注、出现次数。
“这样也能跑?”老黄凑过来。
“能。”小李敲回车,“数据不在系统里,但在咱们手里。只要逻辑对,照样能试。”
刘好仃看着屏幕上的表格,慢慢笑了:“行,离线先跑起来。等系统通了,再对接。”
老黄嘀咕:“搞得跟地下工作似的。”
“地下工作也得有成果。”刘好仃说,“你不是说‘活儿不重’吗?今天午休,试试录入一条。”
午休铃响,车间安静下来。老黄没走,坐在小李旁边的工位上,看她把表格导入测试环境。界面简单,一个输入框,一个“生成标签”按钮。
“就录一句?”老黄问。
“就一句。”刘好仃站他身后,“你记得哪个客户提过啥,打上去就行。”
老黄想了想,敲:“张建军,边角多包一层,别用泡沫。”
按回车。系统“叮”了一声,跳出提示:“标签生成成功,客户编号GD-0831已标记。”
老黄盯着屏幕,没动。
刘好仃掏出手机,对着界面拍了张照,发进四人小群,配文:“首条入库,耗时2分17秒。”
群里静了几秒。
小李回了个“”。
班组长发了个“成了”。
老黄看着自己打的那行字,忽然说:“这玩意儿……还真能存?”
“存着。”刘好仃说,“以后排产前,点开一看,就知道这人怕啥。”
老黄没再说话,但手指在键盘上多停了几秒。
晚班交接前,刘好仃在质检台放了本硬皮笔记本,封面写着“优化窗口记录”。他翻开第一页,写下第一行:“6月15日,测试环境搭成,首条客户标签录入成功。”
他把笔留在本子上,走了。
第二天早上,小李来得早,翻开本子,看见班组长昨晚补了一行:“接口问题已联系系统组,暂未回复。建议继续用离线表推进。”
她想了想,提笔加了一句:“今日目标:完成10条客户标签录入。”
老黄来的时候看见本子,翻了两页,哼了一声:“写日记呢?”
“不是日记。”刘好仃走过来,“是进度。谁看了都能知道干到哪了。”
“那我写点啥?”
“你干了啥,就写啥。比如‘试了筛选功能,能出名单’。”
老黄坐下,打开电脑,照着昨天的表,一条条往系统里输。他打得慢,但一条没漏。录到第七条时,系统自动弹出提示:“客户‘李强’已标记为‘常声客户’,历史备注:慢速出片,边角加固。”
他愣了一下,喊小李:“这名字哪来的?”
小李过来看了眼:“你没设标签类型?系统自动分的。‘常声客户’是咱们定的,连续三单有备注的都归这儿。”
老黄盯着那行字,忽然笑了:“嘿,它自己认人了。”
刘好仃听见,走过来,也看了眼屏幕。他没说话,只把手机拿出来,又拍了张照,发群里:“常声客户首次自动识别。”
这次群里回得快。
班组长:“下一步能筛名单了?”
小李:“今晚就能试。”
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二行:“6月16日,常声客户自动识别功能验证通过,筛选逻辑可行。”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墙上的钟:七点零三分。
再过七分钟,第一班工人进场。
他把本子推到台子中央,笔搁在上面。
“以后每天七点前,路过就写一句。”他说,“不写长的,就写干了啥。”
没人反对。
第三天午休,小李在测试环境里跑筛选功能。她输入“常声客户”,系统刷出一串名单,共12人。她点开张建军的详情,历史备注全在,最近一次还写着“下次提前通知,不加急也行”。
她转头问老黄:“你说,他要是看见咱们真记住了他的话,会咋想?”
老黄正拧螺丝,头都没抬:“能咋想?顶多说句‘这厂还行’。”
“可这就是咱们想听的。”小李说,“不就是想让人说句‘还行’吗?”
刘好仃在旁边擦桌子,听见了,没抬头:“比‘还行’更难得的,是人家愿意再说一遍。”
下午三点,班组长带回消息:系统组回复了,接口开放要等下周审批,但允许他们先用离线数据做内部测试。
小李立刻动手,把筛选功能导出成PDF,打印了两份,一份贴在质检台,一份交给班组长放进排产调度夹。
“现在排产的人也能看见了。”她说。
老黄路过看了眼名单,忽然问:“我能不能改条备注?”
“能。”小李说,“有权限就能改。”
老黄坐下来,找到自己的熟客“陈师傅”,原备注是“包装结实点”。他删掉,重打一行:“包装结实,边角用双层胶带,别封太紧,拆的时候费劲。”
回车。
系统提示:“标签更新成功。”
他站起来,没说话,但嘴角翘了翘。
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写第三行:“6月17日,首份常声客户名单输出,标签可编辑,功能闭环。”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窗外。天光正斜照在玻璃堆上,反出一层淡青色的亮。
小李走过来,指着屏幕:“要不要加个功能?比如,客户备注超过三次,自动标红?”
刘好仃看着她,摇头:“先别加。”
“为啥?”
“现在咱们是听人说话。”他说,“不是让人听系统说话。”
小李愣了下,笑了:“明白了,别把自己变成机器。”
刘好仃没笑,只把笔帽按了回去,咔哒一声。
他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小字:“功能越简单,越不容易走偏。”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一道细长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