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集:再施竞争应对策(1/1)
清晨五点四十七分,厂里还没完全亮起来,东区三线的灯管闪了两下,刘好仃已经站在传台边上,手里捏着一张新打印的表格。他没开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灰光,把纸对准位置,一钉一钉地固定在操作台侧面。钉子有点歪,他拔出来重敲,第三下才稳住。
“达标不是检查,是证明。”他念了一遍自己写的那行字,顺手用记号笔描了描,免得蹭花。
六点整,第一批工人陆续进来。有人瞥见那张表,嘀咕:“又来新花样?”
刘好仃没搭话,只把手机拿出来,对着传台扫了一下。屏幕亮起,跳出个二维码,下面写着:操作员刘好仃,训练次数47,达标率93.2%。
他把手机递给刚来的夜班老张:“你扫扫看。”
老张愣了下,扫完抬头:“这……真能存?”
“存。”刘好仃点头,“客户也能扫。以后谁操作的,人家一眼就知道。”
小李骑着电动车冲进厂区时,裤脚卷到膝盖,手里抱着一台打印机改装的标签机。她一头扎进西区工具间,老黄正蹲在地上拆模块外壳。
“网口松了。”老黄头也不抬,“老接口,焊点脆,一震就断信号。”
小李把标签机往桌上一放:“那我程序得改。”
她打开笔记本,敲了两行代码,加了个缓存开关。“断网自动存本地,连上就传,不丢数据。”
老黄抬头:“几点能好?”
“现在就能试。”小李点了运行,“你焊完直接连。”
老黄嗯了一声,烙铁尖儿一挑,两根细线接上,吹了口气,盖上盖子。通电,屏幕亮起,数据流重新滚动。
“行了。”他拍了拍手,“两台都这么整。”
班组长七点半开交接会,把本子往桌上一拍:“从今天起,每班交班前报三件事:传台在位、达标率、有没有新人练过。”
底下有人问:“达标率谁定?你说了算?”
班组长没急,把小李做的评分表贴墙上:“动作标准、推速均匀、咔声清脆,三条,缺一不可。小李每天抽三个人复核,数据公开。”
又有人嘀咕:“搞这些,活儿还干不干了?”
班组长说:“客户问‘你们怎么保证不出错’,你总不能说‘凭良心’吧?这叫把良心变成看得见的东西。”
没人再吭声。他最后补了一句:“月底达标率最高的,叫‘手感王’,奖五十,名字贴光荣榜。”
小李中午没吃饭,蹲在电脑前调“手感档案”的模板。第一单是河北客户的定制磨砂板,原定下午三点发货。两点五十分,车间打来电话:订单厚度从3.2改到3.5,临时换人操作。
她立马调出新记录,发现是小周上的手。小周才来三个月,动作录像显示手腕压得不够稳。
她冲到东区,拦住正要推模的小周:“停一下。”
“咋了?”
“规格变了,你这手速得调。”
她翻出老黄总结的“厚板三慢”口诀:慢启动、慢加压、慢收尾。小周试了两次,第三次咔声干脆。
小李拍下视频,传回系统,更新档案。两点半,打印出新卡片,塞进发货袋。
出厂前五分钟,她盯着那张卡被贴上纸箱,才松口气。
老黄下午带人去西区装第二台传台。布袋挂在墙钉上,编号03,里面躺着备用模块。他顺手试了试,拿、插、归位,动作利索。
“以后谁用谁登记。”他对路过的小工说,“别怕麻烦,麻烦一次,省十次。”
小工点头,掏出笔在贴纸表上勾了一笔。老黄看了眼,时间写的是14:18,名字签得歪歪扭扭。
“字可以丑,”他说,“但得写。”
刘好仃傍晚巡线,走到西区,看见墙上多了块小黑板,写着:今日达标率——东区89.4%,西区76.1%。
他问值班的:“谁写的?”
“小李让写的,每晚六点更新。”
他点点头,掏出红笔,在西区后面画了个箭头,往上挑了一截:“明天得过八十。”
小李晚上九点还在改二维码生成逻辑。她发现老系统导出的数据偶尔会重复,干脆重写了个去重模块。测试时,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
“刘叔,西区03号模块离线了。”
她抓起外套就往外跑。
厂区路灯刚亮,她一路小跑,拐进西区工具间,看见模块躺在布袋里,电源灯灭着。
她拔下来,检查接口,灰尘堵了槽口。拿刷子清完,插回去,灯亮了。
数据恢复同步,她松了口气,正要走,回头看见布袋侧面多了行字,是老黄的笔迹:
“用完插紧,别让灰吃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十五分,刘好仃又来了。他站在东区传台前,看见操作台边多了张纸条,是夜班工人留的:
“昨天练了五次,第四次咔了,第五次也咔了。我觉得我快成了。”
他把纸条收进本子,顺手翻到上一页,上面记着上周的返工数据:百片返修三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掏出笔,写上新的一行:今日目标,百片返修≤1。
小李七点到厂,发现打印机吐出一叠新卡片,是昨晚系统自动生成的认证码。她随手扫了一张,跳出信息:操作员张建军,累计达标41次,最近一次推模误差0.12毫米。
她笑了,把卡片贴在传台旁的公告栏,下面压了张空白纸,写着:你也行。
老黄八点来,看见西区的布袋旁边多了个小木盒,和东区那个月的长得一样。他打开,里面是五张空白手感卡,盒盖上写着:教过谁?写个名字,传下去。
他拿出一张,写了“小陈”,又补了句:“教了厚板三慢法。”
放回去时,发现底下已经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教了小王”,另一张是“夜班老张,已会标准动作”。
班组长九点开晨会,把交接本翻到新页,上面整整齐齐记了三班的使用记录。他指着“手感王”预榜说:“现在第一名是东区李强,达标率91.7%,带了两个徒弟。”
底下有人问:“那西区呢?”
“西区在追。”班组长说,“差七点二,不是追不上。”
刘好仃中午吃饭时,看见食堂门口贴了张A4纸,是小李打印的“手感档案”样本,下面写着:
“每一单玻璃,都有它的操作故事。”
他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红笔,在旁边加了一行小字:
“故事不值钱,但人值。”
下午三点,第一张带“手感档案”的货发出。小李盯着物流单签收,拍了张照片发群里。
刘好仃回了个“好”字,放下手机,走到传台前,看一个新人练动作。
那人推了六次,五次卡住。
第七次,咔。
声音不大,但清清楚楚。
刘好仃没鼓掌,只说:“再推十次,每次都得这么咔。”
新人抹了把汗:“累。”
“累就对了。”刘好仃说,“不累的本事,轮不到我们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