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集:改进成果再验证(1/1)

清晨六点,车间顶灯还没全亮,维修间角落的模拟台已经通了电。刘好仃蹲在旁边,手指轻轻推了下模块,听到那一声“嘀”,点了点头。

他把台子往墙边挪了半米,又撕下原先写着“试试手”的牌子,换上一张新纸条:“随便推,不算分。”

小李拎着饭盒进来时,看见他在用砂纸打磨手柄边缘。

“还没开始?”她问。

“等手套。”

“你真让老黄做了六副不带编号的?”

“不然他们以为要记名打分。”

七点前,三个人陆续来了。没人穿工服,也没人主动说话。小王第一个到,站在门口看了会儿,把手插进裤兜又拿出来。

刘好仃递上一副深蓝色手套:“领劳保的,顺路帮个忙。”

“啥忙?”

“调手感。”

“就这台?”

“嗯,跟换废件一样,推几下就行。”

小王戴上手套,走到台前。他看了眼图示,深吸一口气,开始推进模块。第一次太快,卡榫没对准,发出“咯噔”一声闷响。

第二次他放慢,但手抖得厉害,推到一半停住。

第三次,他咬着牙狠推,结果模块卡死,拉都拉不回来。

老黄从工具架后探出头:“你这不是换模块,是打架。”

刘好仃没说话,拆开模块重新装好,然后拍了拍小王肩膀:“闭上眼。”

“啊?”

“闭眼,推三次。别管咔不咔,就找‘顿一下’的感觉。”

小王闭眼,慢慢推。第一次还是急。第二次,手在中途停了停。第三次,推进到三分之二处,明显感觉到阻力变化,手指本能地缓了下来。

“这次对了。”刘好仃说,“睁开眼,再来一次。”

小王睁眼,照着刚才的节奏推。模块到位,清脆“咔”了一声。

他愣了两秒,笑了:“还真能练出来?”

“不是练出来的,是你手记得。”

第二位是三号线的小张,动作稳,一次成功。第三位是二号线的老赵,推了四次,第三次咔响。每次成功,刘好仃就在本子上画个勾,失败就画叉,不写名字,也不点评。

小李站在边上数勾:“三个里两个成了。”

刘好仃摇头:“不算多。他们看过卡,也试过台,不算从零开始。”

“那怎么办?”

“等一个没碰过这些的人。”

早班铃响前十分钟,五号线的小陈路过维修间门口,被小李拦住。

“还没打卡?”

“卡了,顺路看看热闹。”

“不热闹,就一破台子。”

“听说有人在这练出‘咔’了?”

“你信?”

“不信。哪有这么神。”

刘好仃走过来:“帮个忙。”

“啥?”

“推一下,让我看看弹簧松没松。”

“哦。”

小陈没戴手套,左手插在裤兜里,右手随意一推。模块滑进槽口,到第三步时,他手腕自然一沉,减速,停顿约两秒,然后松手。

“咔。”

声音不大,但清楚。

刘好仃没动,小李却猛地抬头。老黄从工具柜后直起身,盯着小陈:“你练过?”

“没啊。”

“谁教你的?”

“周哥。昨天我换模块,他站旁边说了一句:慢压五秒,手别抖。”

“他给你看卡了吗?”

“没。就比了个手势,像这样——”他抬起手,食指往下压了压,“然后说,这儿要稳住。”

刘好仃翻开本子,在最后一页写下:“第六人,无辅助,一次成功。手法稳定。”合上本子,递给小李。

她看完,声音轻了:“所以……不是卡有用,是人传人有用?”

“对。”

“那咱们是不是该印新卡了?写上‘找周哥学手势’?”

“不用。”

“为啥?”

“一印卡,就成了规定。现在这样,是话传话,路走路。”

八点整,早班交接完毕。维修间恢复安静,只剩模拟台亮着绿灯。刘好仃把台子推回原位,顺手拧紧底座螺丝。小陈临走前回头看了眼,嘟囔了一句:“这玩意儿还真不是碰运气。”

中午,三号线休息区的工具箱里多了几张新手感卡。背面还是三格图,但右下角的手印换成了小对话框,里面写着:“我试了,慢压真管用。”

没人知道是谁放的。

下午两点,二号线的小吴换模块时,发现卡背面被人用铅笔写了行小字:“第五步别急着撤手,等半秒。”他照做,灯亮了。

下班前,他在工具箱里塞回一张纸条:“谢谢,咔了。”

刘好仃巡线时捡到这张纸条,没放进本子,夹在了模拟台的操作手册里。

傍晚六点,老黄来关电闸,发现模拟台又被搬到了休息区小桌。牌子换了:“推一下,传一手。”

他没动,只顺手把蜂鸣器电池检查了一遍。

晚上七点,五号线夜班刚接岗,小陈带了个新人来。

“教你个窍门。”他站到模拟台前,没说话,只做了个慢压的手势。

新人照做,推一次,没咔。

“再来。”

第二次,节奏对了,咔声响起。

“舒服。”新人说。

小陈笑了:“等你教下一个,才算真会了。”

第二天清晨五点四十分,刘好仃走进维修间,发现模拟台底座被人用红笔写了四个字:“传下去了。”

他没擦,只在旁边贴了张新标签:“下一站,谁来搭?”

六点十分,小李到岗,看见三号线公告栏多了张新贴纸。

上面画了个简笔人,左手推模块,右手比了个“OK”。

下面一行字:“我咔了,下一个是你。”

她拍了张照,发到车间小群,配文:“今天的手气,借你用用。”

七点整,一号线老张换模块时,没看卡,也没问人,推到第三步自动减速。

模块到位,咔声清脆。

他没走,站在原地等灯亮,然后掏出记号笔,在控制箱侧面写了两个字:“稳了。”

八点,刘好仃巡线到一号线,看见那两个字,停了几秒。

他没擦,也没拍照,只在本子上记了一笔:“手感开始走路了。”

中午,三张新手感卡被悄悄放进各线工具箱。背面图示没变,但多了一行小字:“不用谢我,你教别人时,自然会懂。”

下午三点,五号线小周带徒弟练习,没用卡,也没提模拟台。

他只说:“你听。”

徒弟推模块,到第三步,咔声响起。

“听到了?”

“听到了。”

“下次你带人来,也这么说。”

傍晚,刘好仃收工前去了一趟报废区。他把那两台旧控制箱拖出来,又找来三套备用模块。

老黄路过,问:“又要搭新台?”

“一个不够用。”

“你打算放几个?”

“先三个。东区、西区、中转区各一个。”

“牌子写啥?”

“就写:推一下,传一手。”

老黄蹲下帮他拧螺丝:“你说,这玩意儿能传多远?”

刘好仃拧紧最后一颗螺母,拍了拍箱体:“传到没人再问‘怎么咔’为止。”

他站起身,看见小陈带着新人站在门口。

新人走上前,没戴手套,右手一推,模块到位,咔声清晰。

小陈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刘好仃转身离开,走到走廊拐角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轻响。

是新装的蜂鸣器,不知怎么通了电。

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