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集:再跟新机遇进展(1/1)

刘好仃把笔帽拧紧,放进笔筒,手还没离开桌面,电话就响了。是研发组小陈打来的,声音比平时快半拍:“刘师傅,模块跑通了!算法效率提了六成,您得来看看。”

他没说“马上到”,也没问细节,只回了句:“先别高兴,测试机台安排好了?”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还没……设备科说2号台排到下周。”

刘好仃挂了电话,顺手从抽屉里抽出“服务记忆”执行日志,翻到王姨那页。红勾还在,稳稳当当。他盯着那笔迹看了两秒,合上本子,拎起保温杯往调度室走。

晨会刚过七点,人还没齐,小李已经在白板前划拉数据。老周靠墙站着,手里捏着新印的记录表,皱着眉:“这三栏是简单了,可天天写,不成了打卡?”

“打卡也比瞎写强。”刘好仃把日志往桌上一放,“昨天王姨那通电话,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是没漏话。现在新项目也一样——技术跑得快,进度看不见,等于白跑。”

他拍了下白板:“从今天起,‘听一听’管客户,‘跟一跟’管项目。双线走。”

小李抬头:“‘跟一跟’?”

“对。”他拿起笔,在白板空白处写下三行字:

**进展有数**

**卡点有名**

**需求有主**

“以后每天下午五点,邮件三句话:干了啥,卡在哪,要谁帮。超三行的,退回重写。”

老周嘀咕:“又要记客户,又要报进度,咱是修玻璃的,不是办公室文员。”

“文员还知道写日报。”刘好仃不看人,只盯着白板,“客户说‘豆浆喝完了’,我们回‘快送’,她能信?得说‘三点前送到’。现在研发说‘快好了’,我问‘哪天联调’,答不上来,这不叫进展,叫许愿。”

小陈低头搓手:“我们真跑通了,就是缺测试环境……”

“缺不是理由。”刘好仃打断,“上次小赵穿黑鞋套,也是‘默认’没人说要换。问题不在鞋,是话没说到位。你们有没有正式提过申请?书面的?”

小陈摇头:“就口头问了两回……”

“那不叫申请。”他转身拨通设备科电话,“老李,刘好仃。2号测试台,明天上午八点前清出来,我签字调用。生产排期我协调,你只管批条子。”

挂了电话,屋里静了几秒。小陈张了张嘴:“您这么一说,他们肯定给……可平时我们哪敢直接要?”

“平时不敢,现在就得敢。”刘好仃把笔拍在桌上,“技术突破是你们的本事,资源协调是我的事。但有一条——需求必须写明白,谁拖了,名字写在板上。”

他指着白板角落,划出一块新区域,标题写上:“新机遇开发·进度墙”。

第一行填进去:

**模块优化完成,进度78%|测试台未就位|责任:设备科|解决时限:明日8:00**

“不是为追责。”他收笔,“是为看清。咱们工人最怕啥?不是活难,是活干了,没人看见。现在,干了就写上,卡了就标出,谁也赖不掉。”

老周盯着那行字,慢慢点头:“这倒像回事了。”

小李举手:“那要是天天报,有人糊弄呢?写个‘一切正常’完事。”

“那就查。”刘好仃拎起保温杯,“我每天随机抽两条,现场对。比如你说‘算法稳定’,我就问:跑了几组数据?最大延迟多少?答不上来,下午补访,跟客户当面确认。”

“跟客户?”

“对。”他眼神扫过去,“咱们修的是机器,可打交道的是人。技术问题最后都得落地到人身上。你糊弄报告,客户就糊弄你生意。”

小陈低头记了笔记,忽然抬头:“刘师傅,要不……我们把测试申请也走个书面流程?盖章的那种。”

“早该这样。”刘好仃从日志本里抽出一张纸,“拿这个格式抄——事由、需求、时限、责任人,四项不全不算数。我签第一份。”

他当场填好,签字,递给小陈:“明天一早送设备科,顺便把测试计划附上。别再说‘快了’,写清楚‘周三前完成联调’。”

老周看着那张纸,忽然笑了:“您这招,是从‘听一听’那儿来的吧?当初记客户原话,也是非得写原句,不许概括。”

“一回事。”刘好仃点头,“人话要原样,进度也要原样。咱们不玩虚的。”

小李举手:“那三日一次的会还开吗?就十五分钟那个。”

“开。”他翻开日志本背面,撕下一页,写上:“三问会:进展?卡点?要我做什么?”

“每三天一次,站着开,超时就停。谁迟到,明天晨会第一个‘听一听’。”

屋里哄笑一声,气氛松了下来。

中午前,设备科回了话:2号台清出来了,上午十点可接入。

刘好仃没立刻通知研发组,而是先让小陈把测试方案再核一遍,确认接口参数、数据样本、预期耗时,四项齐全才放行。

下午两点,他带着小陈去设备间实地看了机台。老款切割机虽然停用一阵,但电源、信号线都还在。他顺手拔插了一次网线,接口没松动。

“能用。”他说,“明天八点,我在这等你们开机。”

回程路上,小李追上来:“刘师傅,您觉不觉得……咱们现在比上面还紧?”

“上面不紧,咱们就得更紧。”他脚步没停,“他们看报表,我们看机器。报表能修,机器一停,客户就骂。咱们不盯,谁盯?”

晚上六点五十八分,第一份日报准时收到。是小陈发的:

“算法模块完成联调准备,进度82%。测试环境确认可用。需求:申请临时权限开放数据库读取接口,对接人:IT组老吴。”

刘好仃点开回复框,只回了两个字:“已阅。”

他顺手把内容抄上进度墙,红笔标出“待响应”字样。

临走前,他站在白板前看了一会儿。左边是“服务记忆”的红勾,右边是“新机遇”的蓝字,中间一条线,清清楚楚。

老周进来,站在他旁边:“您说,这两件事,真能一块推?”

“不是一块推。”刘好仃拿起笔,在“进度墙”下方加了一行小字:

**每天进步三件事,一件不少,两件不急,第三件必须落地。**

“咱们不贪多。”他说,“但定下的,就得走到底。”

老周没再问,默默掏出本子,把那三句话抄了。

第二天晨会,“听一听”照常。老周主持,第一个点名小张。

小张站起来:“昨天那户说:‘你们记得我孩子上学要早起,特意提前半小时到,我老公说这服务比物业强。’”

说完,他顿了顿:“我以前觉得,修完就走,干净利落。现在才知道,利落是冷的,记一句话,才暖。”

老周点头,在白板上画了个勾。

刘好仃没说话,只把“新机遇”进度墙拍了张照,发到工作群,配文:“今天八点,2号台开机。谁卡流程,名字上墙。”

七点五十五分,他拎着保温杯走进设备间。小陈已经在了,正检查程序加载界面。

“数据库权限批了吗?”刘好仃问。

“批了,老吴早上六点就开了。”小陈指着屏幕,“就等你一声令下。”

刘好仃看了眼表,八点整。

他点点头:“开始吧。”

屏幕进度条缓缓推进,从1%跳到5%。

小陈盯着数据流,忽然皱眉:“等等,这响应时间不对……按理说不该这么慢。”

刘好仃凑近屏幕,手指点在延迟数值上:“这里,高出正常值三倍。不是程序问题,是网络限速。”

他抓起电话,拨通IT组:“老吴,2号台的测试通道,是不是被划进普通带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