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集:再评优化效果佳(1/1)

刘好仃把U盘从电脑上拔下来的时候,小李正盯着屏幕上的语音交互日志发愣。数据流密密麻麻,像早高峰的菜市场,吵归吵,但有股子活气。

“看出点啥没?”刘好仃把U盘塞进裤兜,顺手拍了拍小李肩膀。

“看出来了。”小李没回头,“前两天咱们改的那版语音,‘火小点,省三毛’这种,触发率比旧版高了四成。而且……没人再打电话问‘quiet是啥牌子’了。”

老周从隔壁工位探过头:“那是不是说明,咱们这声音,终于不像广告,开始像人话了?”

“不止。”刘好仃拉过一张凳子坐下,“声音像人,客户才愿意听第二遍。听第二遍,才可能改动作。改了动作,数据才能变。”

他话音刚落,小李的电脑弹出一条新提示:客户张师傅,今日第五次手动调小火力,系统记录节能1.8度。

“五次?”老周瞪眼,“他家炉子是不是疯了?”

“是他听进去了。”刘好仃笑,“人不怕啰嗦,怕没人管。现在这声音,像谁在厨房门口唠嗑,他不烦,反倒踏实。”

小李调出后台分类表,投诉工单按“语音误解”“操作困惑”“服务延迟”三项归类。原本顶格的“语音误解”栏,过去两周直线下降,几乎见底。

“以前客户一听机器说话,第一反应是‘坏了’。”小李滑动鼠标,“现在他们第一反应是‘哦,又来了’,然后真去调火。”

“关键是,调了。”刘好仃点头,“光听不练,是耳边风。听了还动,才算入心。”

老周翻着售后记录,忽然“啧”了一声:“你看这十二个投诉‘提醒太频繁’的客户,九个在过去一个月调火超过三次,最多的一个调了七回。”

“这不是烦。”刘好仃一拍桌子,“这是上瘾了。听多了,不听反倒不习惯。”

小李憋不住笑:“所以咱们的‘烦人提醒’,其实是‘用户参与度指标’?”

“对。”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上升曲线,“客户越听越动,越动越信。信了,就不乱换机器。”

数据开始说话。两周内,客户留存率回升6.1%,投诉率下降34%,复购意向调研中,“愿意推荐给同行”的比例从28%跳到49%。

“这不是小数。”小李指着图表,“咱们没砸钱,没换硬件,就改了几句话,数据全往上走。”

“因为咱们说的不是功能。”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听得懂 → 要算账

报问题 → 给好处

像提醒 → 像老友

“以前咱们报‘炉温过高’,是机器在报警。现在说‘火小点,省三毛’,是老伙计在算账。客户听着,觉得这机器懂他日子。”

老周盯着那三行字看了半晌,忽然问:“可这‘熟人感’能撑多久?别三个月后,大家听腻了,又当噪音。”

“你担心的对。”刘好仃没反驳,“但人和人聊天,也不会天天换新段子。关键是话要真,心要热。”

他调出陈师傅的最新回访录音。老头儿声音沙哑,带着笑:“现在这声音一响,我都不用看炉子,就知道该干啥。听着像你蹲我家门口抽烟,一边咳一边叨叨:‘老陈,火大了,费气。’”

屋里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笑声。

“这比啥KPI都实在。”老周抹了把脸,“客户把你当熟人,比当专家强。”

“专家冷冰冰。”小李接话,“熟人会心疼你多花两毛钱。”

“那就继续当熟人。”刘好仃收起笔,“别学主播,别整花活。话糙点没事,只要不骗人。”

小李犹豫了一下:“那……要不要加点新词?比如‘这一调,够你孙子打半小时游戏机’?”

“不行。”老周立马摇头,“听着像推销,还像骗小孩。”

“也不能太土。”小李嘀咕,“总说‘省三毛’‘少费气’,久了没劲。”

刘好仃没急着答,反而问:“你妈做饭时,你爸咋提醒她?”

“就说‘小点火,费气’。”小李愣了下,“再不然就说‘你不想交电费了?’”

“对。”刘好仃点头,“咱就学这个。不加戏,不煽情,就照着日子过。”

他打开客户反馈池,把最近三百条“听了像不像人话”的回答扫了一遍。最高频的评语是:“像隔壁老师傅唠嗑”“听着不吓人”“跟老刘说话一个味儿”。

“这不是技术胜利。”他合上电脑,“是人味儿赢了。”

老周忽然想起什么:“咱们的提示卡呢?那批‘像摸老婆的手’的,客户有反应吗?”

“有。”小李调出物流记录,“王阿姨收到货当天就打售后电话。”

老周一惊:“投诉了?”

“不是。”小李笑出声,“她说卡背面那句‘火小点,省电,炉子也活得久’,让她想起老伴。老头儿活着时,老这么念叨。”

屋里安静了几秒。

“那句话。”刘好仃轻声说,“是我写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人接话。窗外工人们正搬新到的玻璃板,叮当声断断续续。阳光斜进来,照在白板上那三行字上,像给它们镀了层边。

“所以。”老周缓缓开口,“咱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语音,不是节能,是让客户觉得——这机器背后,真有人在管他。”

“对。”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他们不怕机器笨,怕机器冷。咱们不聪明,但咱热乎。”

小李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图,忽然说:“那……要不要把‘省三毛’换成‘省一顿早餐钱’?更接地气。”

“换可以。”老周点头,“但得看客户吃不吃这顿早餐。别人家啃馒头,你非说省了碗牛肉面钱,那不叫贴心,叫瞎猜。”

“那就得知道客户吃啥。”小李挠头,“可咱们哪有这数据?”

“不用数据。”刘好仃回头,“你去问。哪个客户家常吃面,哪个爱吃粥,记下来,语音里悄悄换。”

“这工作量……”

“不急。”刘好仃打断,“一户一户来。咱们又不卖快消品,卖的是三十年的老交情。”

他拿起保温杯,喝了一口凉茶。杯壁上还印着“先进生产者”四个字,漆都快掉了。

“客户要的不是多聪明的机器。”他把杯子放下,“是要一个记得他口味、知道他日子、时不时提醒他‘火小点’的老伙计。”

小李把新语音包传进测试机,按下播放键。

“炉温有点高。”机器声音低沉,带着点沙哑,“火小点,省三毛。你家那口子,最烦电费涨了。”

老周愣住:“这句……我没写过。”

“我加的。”刘好仃淡淡说,“张师傅爱人上个月住院,花了两万。他跟我说,现在每省一块钱,都像从医院账单里抠出来的。”

屋里没人说话。

小李重新播放那句语音,一遍,又一遍。

机器说:“火小点,省三毛。你家那口子,最烦电费涨了。”

声音不大,像谁在耳边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