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集:再施竞争应对策(1/1)

林晓彤把那张散热草图往桌上一放,笔还没抽回来,刘好仃的手机就响了。是小李,声音压得低,但急:“A客户产线报警,模块没反应,现场没人去。”

刘好仃没动,手指在桌边敲了两下,像是在数秒。他抬头看墙上的钟,十点十七分。刚开完会不到一小时,策略还没传下去,问题先到了。

他拨通运维主管电话,只说一句:“我十五分钟后到厂门口,你带人等我。”挂了,抓起工牌就走,连外套都没换。

路上,小李又发来一条:“新人 technician 说没接到新流程通知,不肯去,说是‘没走审批’。”

刘好仃回了个“嗯”,把手机塞进裤兜。他知道那小伙子刚转正三个月,规矩比命大。可客户那边机器一停,每分钟都是钱。等流程?黄花菜都凉两回了。

厂门口,运维主管带着人已经等在叉车旁。刘好仃没多话,直接上了车。路上他问:“带备用模块了吗?”

“带了,两个。”

“好。到了别解释,拆机、换件、拍照、走人。客户要问,就说刘师傅来的。”

到了客户车间,那 technician 还真在门口站着,手里抱着工具包,一脸“我在等指令”的表情。刘好仃路过他身边,顺手拍了下肩膀:“走,干活。”

拆机一查,电源滤波异常,不是模块本身问题。刘好仃换上备用件,重启,警报灯“滴”一声亮起,现场工人松了口气。整个过程四十七分钟。

小李立刻拍了段视频,发客户群,配文:“刘师傅现场处理完毕,用时47分钟。”

刘好仃没看手机,收拾工具时对运维主管说:“从今天起,所有报障,不管是不是重点客户,两小时内必须有人到场。谁卡流程,我找谁。”

回去的路上,他给小李发了条语音:“技术护航卡样稿加个扳手,不是笑脸。我们是修东西的,不是卖萌的。”

老陈那边也没闲着。新供应商的电容早上到货,测试电压合格,质检组刚准备放行,下午高温老化房出来一组数据——焊点有微裂,三百分之一的概率,但确实存在。

他翻出刘好仃那份“应对方案V1.0”,找到“分批订货、重点客户优先”那条,直接申请:这批电容只用于非重点客户模块组装,不进核心订单。

质检组长皱眉:“这算什么?打擦边球?”

老陈咧嘴一笑:“这叫精准投放。咱们成本要压,质量也不能丢。这批货先用着,问题记下来,反馈给供应商改工艺。他们要是不改,下次直接踢出去。”

他顺手在系统里标了“B类物料,限用批次”,又加了条备注:“高温环境下建议加强巡检。”

晚上七点,林晓彤带着两个技术员在测试室碰头。散热结构仿真跑不起来,旧版软件算力不够,模型一加载就卡。IT那边说高性能服务器要申请权限,流程走完得三天。

她拿着草图去找刘好仃,话没说完,刘好仃已经转身打开自己工位的主机:“用我的机子,后台跑,别占白天带宽。晚上算,白天还得干活。”

“可这机子……”

“老是老了点,但算过三十年的玻璃应力曲线,不比新机器差。”他敲了敲机箱,“就是别连远程桌面,厂网会限速。”

当晚八点,三人轮流值守,把仿真拆成三段跑。第一段风道建模,第二段热源分布,第三段鳍片角度优化。每两小时换人,中间泡面垫肚子。

凌晨十一点,结果出来:原设计风道效率不足,鳍片角度得调十五度,才能保证长时间运行不积热。

林晓彤把数据整理成一份非正式备忘录,标题写的是“测试流程优化建议V2”,存进了“测试流程优化”文件夹。谁要是问,就说在做日常调试。

第二天早上,刘好仃到厂时,老陈的物料替换报告已经躺在邮箱里。B类电容首批装配完成,产线没停,客户也没投诉。成本压了3.7%,比预期还多0.5个点。

他正看着,小李冲进来:“技术护航卡打样出来了,您看看。”

刘好仃接过卡片,正面是模块图,背面二维码,下面一行字:“您的专属技术支持”。他指着名字栏:“这里写‘刘好仃’,电话留我手机号。”

“可这……太显眼了,万一客户天天打?”

“打就打。”他把卡片翻过来,“我们卖的不是冷冰冰的模块,是有人负责的东西。客户知道找谁,才敢用。”

中午,林晓彤把备忘录打印出来,放在刘好仃桌上。他看完,没说话,打开“种树计划”文件夹,在【技术预研】下面新建了个文档,标题是“散热结构优化初稿”,权限设为仅限查看。

傍晚六点,车间灯一排排亮起。刘好仃关掉老陈的报告,抬头看了眼生产线,模块正在流水线上缓缓移动,焊点闪着微光。

他打开“种树计划”文件夹,在三行子目录下分别打钩:

【服务响应】首单闭环

【成本精控】B类启用

【技术预研】仿真初成

鼠标停在“下一步”按钮上,没点。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外面天已经黑了,装卸区的叉车还在动,一车成品正往外运。

林晓彤走过来,手里拿着新一版散热草图:“如果鳍片角度调15度,模具得重开,但我们现在……”

刘好仃接过图纸,翻到背面,用笔写了个数字:“先做三套试验模,费用从技术改造备用金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