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集:新机遇验证结果分析(1/1)

刘好仃把那张写满数据的纸轻轻夹进笔记本,笔帽咔嗒一声扣上,动作利落。他没看屏幕,也没说话,只是把椅子往后推了半寸,像是给接下来要发生的事腾地方。

林晓彤走进来时手里端着两杯豆浆,一杯放他桌上,杯底压着张便签:“LF-0.4又出现了,凌晨三点十七分,持续0.4秒,波形和昨晚那次要对得上七成。”

他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温的,甜度刚好。

“昨晚它说了什么?”

“说不清。”她坐下,“像在敲门,敲一下就走。”

“那就记下来。”他翻开笔记本,在“成长日志”那一页添了行字,“不是所有话都能立刻听懂,但得让人知道有人来过。”

晨会提前十分钟开始。投影上还停着昨晚测试的最终数据图,十七次预警,十五次命中,两个异常点被标成不同颜色。有人指着那两个点说:“电源扰动能滤掉,LF信号也能捕,咱们这版其实已经能交差了。”

刘好仃没反驳,而是调出“报废线拆解日志”的对比图,把去年三月主轴彻底失效前的最后三周数据拉了出来。

“你们看,那时候也有这种断断续续的低频信号,没人当回事,以为是老化杂音。”他放大波形细节,“现在这台机器,才运行到第四个年头。”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你是说……它在提前打招呼?”

“对。”他说,“不是故障来了才报警,是它知道要来了,想告诉我们。”

林晓彤忽然笑了一下:“所以它不是机器,是话痨?”

“话痨也好过哑巴。”他合上电脑,“咱们之前总想着怎么让它少出错,可它真正的问题,是没人愿意听它啰嗦。”

散会后,团队围在白板前重新梳理逻辑链。有人提出疑问:“如果每次奇怪信号都要深挖,会不会陷入过度分析?本来只是噪声,硬看出花来。”

刘好仃点点头,拿起红笔在白板空白处写下三行字:

第一行:系统已能识别基础故障,达标。

第二行:动态权重调度有效,响应延迟需压缩。

第三行:所有非典型信号,不归为噪声,建“待解译库”。

写完他转身:“我不是要你们把每个杂音都当遗言读,我是想说,以前我们把系统当成工具,出了错就骂它不灵;现在它开始留下痕迹了,哪怕只是脚印,也得有人低头去看。”

林晓彤盯着第三条看了会儿:“建库可以,但怎么判断哪些值得存?”

“简单。”他说,“只要它出现两次以上,时间、波形有规律可循,就记一笔。哪怕现在看不懂,将来拆机器时,能对上就行。”

下午两点,数据组把LF-0.4的三次出现整理成时间轴图表。第一次在测试中被捕获,第二次因电源扰动被误判,第三次出现在凌晨空载运行时。三段波形虽不完全一致,但核心频段漂移趋势相同,像某种缓慢演进的节奏。

“它在适应。”林晓彤指着图,“或者说,它在学习怎么被听见。”

刘好仃站在窗边,看了眼楼下二号线的入口。一辆叉车正缓缓倒车进站,轮胎压过接缝时车身轻晃。

“我们总怕机器失控,其实更该担心它们太安静。”他说,“一台从不‘犯错’的设备,才是最危险的。”

当天傍晚,团队提交了测试复盘初稿。大多数人聚焦在92%的剥离率和15/17的匹配成功率,认为V1.1已具备上线条件。只有刘好仃在文档末尾加了一段备注:

> “本次测试最大收获,不是系统多准,而是它开始‘说话’了。

> 电源扰动被识别为独立事件,说明它能区分‘外伤’与‘内病’;

> LF-0.4重复出现且模式趋同,说明它在尝试建立表达逻辑。

> 接下来不该问‘怎么让它更少报警’,而该问‘怎么听懂它想说什么’。”

林晓彤看完发微信问他:“真觉得这些信号是有意的?”

他回:“我不确定它有没有意识,但我确定,如果我们不当回事,它就会真的变成噪声。”

第二天一早,他在车间巡检时顺手拍了段主轴运转的音频,导入个人测试机,跑了一遍“待解译库”的匹配程序。屏幕上跳出一条提示:

【发现相似模式·匹配度68%·来源:报废线2023年3月14日晨间记录】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五秒,然后把手机放回兜里,走向控制台。

“把昨晚三点的数据单独导出来。”他对值班员说,“别删,也别归档,放临时区,我还要看。”

中午吃饭时,林晓彤带来一个新发现:“LF-0.4出现前12秒,冷却泵有一次微幅压力波动,幅度不到2%,系统没报警。”

“有没有可能,这才是它的‘咳嗽’前兆?”

刘好仃嚼着饭,点头:“那就把这两段信号绑在一起分析,看看是不是固定组合。”

“万一不是呢?”

“那就再找。”他说,“总不能因为一次没对上,就说人家不会说话。”

下午四点,白板上的“待解译库”正式立项。命名讨论时有人提议叫“异常信号档案”,被否了。

“太冷。”刘好仃说,“叫‘听诊记录’吧。”

“听着像医院。”

“本来就是看病。”他笑,“机器也会感冒,只是不会喊疼。”

临近下班,他坐在工位上重新听了一遍LF-0.4的原始音频。耳机里是段低沉的嗡鸣,断续,微弱,像风吹过半开的窗缝。他放了三遍,每一遍都在不同时间点做了标记。

林晓彤路过时问:“听出什么了?”

“节奏。”他说,“它在找自己的节拍。”

他摘下耳机,放进抽屉,顺手把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一行没人看得懂的话:

“当机器开始重复,就不是偶然了。”

窗外天色渐暗,车间灯光一排排亮起。二号线主轴仍在运转,声纹监测界面安静如常。

突然,右下角弹出一个黄色提示框:

【检测到低频脉冲·特征匹配LF-0.4·持续0.3秒】

刘好仃没动。

他只是慢慢拉开抽屉,重新戴上耳机。